发布时间:2016-05-26 阅读量:2089 来源: 发布人: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产品智能化是这几年非常炙手可热的话题,由于技术与行业的局限性,许多企业对产品如何实现智能化并不是很在行。
为了让那些对智能产品感兴趣但不是很熟悉这个新兴事物的人更加了解这个行业,小编整理了一个常规的智能产品开发流程,希望对您有价值。
一款新型智能产品的开发流程大致上有这些步骤,从创意、方案、到开发执行,每个过程都至关重要。
第一步:需求分析,搜集创意
把产品需求用简单细致的文字描述出来,并进行功能分析、细化,撰写一个完成详细的需求表。
第二步:创意执行,方案策划
根据需求表,进行方案的前期准备,包括方案的策划、执行,执行方案有五个小步骤需要注意下:
1、根据方案草图,有个大致方向输出,方便初期沟通与修正;
2、操作方式与佩戴方式的选择;
3、进一步渲染,深化设计,并进行简单手板制作;(通常刚研发或设计完成的产品均需要做手板(prototype),手板是验证产品可行性的第一步,是找出设计产品的缺陷、不足、弊端最直接且有效的方式,从而对缺陷进行针对性的改善,直至不能从个别手板样中找出不足。)
4、3D建模,进一步的产品手板;
5、改进优化,确认设计手板原型
第三步:产品开发,量产试行
1、根据机械设计结构设计进行产品硬件研发;
2、对照方案开发出原型机,分析是否满足需求,然后进行测试;
3、需求满足后,做最后一次试用,最后开模量产。
据快包大数据显示,2016年4月份可穿戴设备、无人机、智能家居的产品方案需求最大,而市场上真正有能力开发这些智能产品的公司却不多,这也造成了许多好的产品创意,未能转化成市场效益,这也是目前国内智能产品开发行业面临的难题。
好的产品创意可能是几秒钟的事情,可是好的智能产品却没那么简单,至少在产品研发上需要大量的技术与人力,有时候,因为时间成本的关系,让我们的创意付诸东流。
假如你想做一个无人机的智能产品,那么你可能需要这样做:
一、至少一个月的时间进行无人机产品的需求讨论,这时候,你要做的事情包括:
分析无人机的市场需求,确定最终功能列表,确定工作重点、难点,分配专业人员进行开发,制定一些基本的项目过程规则等等。
二、3个月左右的原型机阶段,这时候,你要做的事情包括:
硬件、软件、结构等开发一般需要2周以上,打板、贴片等7-10天,联调及测试一般2周(由你们团队设计水平决定),结构件开模与试模至少35天,原型机组装及测试至少1周(模具一般都要修两轮),如果第一版原型机不顺利,需要重新设计及改模等,需要延长至少一个月。
三、2到4周的试产阶段,这时候,你要做的事情包括:
生产工艺及制程分解安排(包括生产夹具制作、批量可靠性测试、认证样机准备等),一般情况下,2周时间可以试产一个小批量(100pcs以内);如果第一次试产不顺利,要做第二次试产。
四、2周左右第一次小型量产,这时候,你要做的事情包括:
出第一批货(1K左右),再2周左右出第一批货(1K左右),一般情况下,需要等到一些认证做完,接到正式订单才会开始大规模生产。
当然,这些项目执行的前提条件是你有好的创意和一个专业的技术团队,如果你缺了其中任何一个,这个假设就不成立,可是市场上很多企业并没有这些,怎么办,放弃(市场潜力巨大,好可惜)or 坚持(开发成本高昂,有风险),肿么办?如果您还是这么执着,没关系,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遇到快包了呢!
快包是中国领先的智能产品开发外包服务平台,汇聚百万电子工程师专才,智能产品开发有搞不定的事情,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都可以找“快包”,为雇主(发包方)提供快捷、可信、专业的外包服务,让智能产品开发更简单。
一位汽车改装发烧友希望通过智能化设备提升驾驶交互体验,计划开发一款集实时车辆数据监测、动态LED灯效与蓝牙控制于一体的车载终端设备。项目需求明确但技术整合难度高,客户在我爱方案网发布需求后,平台通过智能匹配机制迅速锁定深圳某物联网方案商,凭借其成熟的汽车电子案例经验,双方在48小时内达成合作。
某智慧水务企业需要开发两款工业级网关设备(STM32-H750/F407双平台),要求实现网络通信、协议转换、边缘计算等七大核心功能。其中H750版本需集成GPRS通信和短信模块,F407版本则需精简IO功能。系统需支持远程固件升级、漏水实时报警,并能在-40℃~85℃工业环境下稳定运行,最终30天内交付可量产方案。
某隧道工程公司为解决传统地质素描效率低、数据精度不足的问题,通过“我爱方案网”寻求开发一套隧道掌子面智能照片采集系统,要求系统具备高精度拍摄、多角度采集、环境自适应等功能,具体需求如下:
某高端医疗设备厂商通过我爱方案网,携手广东省方案商成功开发手术机器人专用遥控器及人机交互界面。项目以STM32F446RET7与SPSGRF-915芯片为核心,攻克7天超长续航、4K@60Hz无损信号处理、多协议抗干扰通信等难题,融合FPGA动态帧存储与环境光自适应算法,实现“无线操控-实时显示-智能交互”一体化闭环。方案商凭借模块化开发策略与本地供应链协同,仅用2.5个月完成从设计到量产交付,为国产手术机器人提供了兼具高性能与医疗级可靠性的交互范本,推动高端设备自主化进程。
2025年初,盛航智能医疗设备公司的技术总监李总陷入焦虑。公司计划推出一款具有实时心率监测和跌倒预警功能的智能手环,但团队在低功耗蓝牙传输算法和微型传感器集成上遇到瓶颈。传统研发周期长、成本高,而市场需求迫在眉睫。此时,李总通过行业论坛了解到“我爱快包”——一个专注于电子设计链外包的众包平台,决定尝试通过平台发布需求,寻找外部技术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