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6-13 阅读量:2643 来源: 发布人:
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公之于众,许多传统企业也开始追求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但有些企业可能连智能产品是什么东西都不是很了解,因而智能产品开发成了很多企业必须跨越的那道坎。
智能产品开发是一个专业又漫长的过程,稍有差池,容易错失大好商机,这个环节对企业至关重要,很多企业都明白这其中的机遇与挑战,种种原因让这些企业选择将智能产品开发外包。
笔者今天就来给大家说说智能产品开发外包的那些坑……
第一种坑:缺乏产品开发外包经验,不知如何选择外包公司
这种情形是比较常见的,因为这种企业不懂只能硬件技术,常被方案公司忽悠,以高昂的价格开发出普通的产品,市场效应差;企业没真正考察方案商的实力与背景,实际开发项目与想象不符,项目维护更新费用高等问题突出,下面这家企业就是个血淋漓的教训。
案例一:由于没有项目外包的经验,这可花了我不少的时间和经历,为了找到一家靠谱的外包公司,看书、补习、上网、问朋友等能想到的我都做了;最后经朋友介绍,的确找到了一家公司合作。那家公司根据我写的需求方案开始了软件的开发,在整个项目的进行中,我经常要求他们将项目进展与APP的界面发给我看看,以至于我可以了解到整个项目的开发情况与我的需求是否吻合,不知道是不是担心泄露公司机密,或者对我不信任,他们每次只是发一些截图或者草草回个邮件,并说会按时交任务的……他们的回复是可以解决,但要另收费用,这让我郁闷了几天。本来这个项目就还没有开始盈利,前期又投入了很多开发推广费用,如今又像老板要钱,这不是坑我么,想到这里,久久不能平静。
原文推荐:说说我做软件外包遇的那些困惑(http://kb.52solution.com/index.php?do=article&id=449)
第二种坑:线下交易方案公司坑蒙拐骗,缺乏一个有保障的平台
案例一:产品方案完成之后,进入模具制作环节,这时候要派专业人才盯工厂,这对很多初期创业者来说几乎做不到,那么最终导致的后果是生产10个模具9个作废,而盯工厂则是10个模具9个成功,忽略模具制造,后面的产品生产根本无从谈起。逃票可以看成硬件创业者路上的新常态,就连小米这样的有实力的公司在初期也未能幸免。究其原因是创业者忽略了产品设计、产品研发、模具制作、实际生产等环节存在的各种意向不到的问题,想当然的做了上线日期的估算,甚至拍脑袋3个月上线,最终导致产品发布日期一推再推,消费者失去了耐心,也给创业者扣上了各种不靠谱的帽子。
原文推荐:这些智能硬件创业者都曾遇到这些坑……(http://kb.52solution.com/index.php?do=article&id=475)
第三种坑:线上平台没有专人梳理整个开发流程,项目监管机制不完善
案例一:随着智能产品快速发展,让市场涌现出许多的外包服务平台,同样都是打着快速、专业等一系列口号,借着互联网春风大势传播,但其提供的服务往往停留在浅薄的层次,当需求方提交一个需求在平台上,往往接项目是以一个人或者平台自由组建的”团队“的形式。这样类似众包的方式,看似符合互联网共享共创精神,但其中存在的问题极大,没有专人梳理整个开发流程,项目监管机制等,几个零时拼凑的团队也缺乏沟通,在整个项目过中埋下了极大的隐患。所以在选择外包服务平台的同时须了解他们平台是否具备该垂直领域的专业性很重要。
原文推荐:针对智能硬件外包服务乱象 企业如何正确选择外包服务?(http://kb.52solution.com/index.php?do=article&id=482)
这些事情虽然发生在别人的身上,但作为行业内的我们可以吸取教训,引以为戒,保护好自己的权益;智能产品开发外包的坑还有很多,笔者列出的这三类是比较常见的;如何避免自己掉入大坑,除了小心谨慎之外,在选择外包平台的时候,看看它们有没有专人梳理整个开发流程、有没有项目监管机制、有没有交易保障等服务,这也是每个智能产品人必修的功课。
迅联科技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智慧农业监控的创新企业,他们急需一种能够远程、及时、精准触发的监控系统,用于大棚异常状况的报警联动。当传感器检测到大棚环境异常时,该系统需要第一时间将报警信息推送给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多个管理员,并区分不同报警类型的优先级。他们通过“我爱方案网”平台发布了需求,迅速吸引了众多方案商的目光。
当24路电磁阀的同步脉冲成为产线升级的生死线,当CAN总线指令与24V强电驱动陷入跨电压战局——这家工业设备商在我爱方案网打响了一场72小时闪电战!基于现成STM32F103核心板的二次开发,方案商以三大破局之术:CAN总线毫秒级响应优化、3.3V/24V混合驱动堡垒设计、原子级操作实现0.2μs通道同步,不仅撕碎技术困局,更用「核心板+底板」定制模式将交付周期砍掉67%。这不仅是控制 器的胜利,更是平台精准匹配经验与供应链极速响应的暴力破壁!
在金融凭证管理医疗报告打印等场景中,传统设备常陷入三重困局:大功率电机突袭烧板多锁并发信号冲突机械动作响应迟滞——这些痛点在24小时无人值守终端上尤为致命。当某智能设备厂商面临24把电子锁反馈信号风暴****50A峰值电流冲击的极限挑战时,珠三角方案商通过快包平台精准接单,以五级电源稳压架构驯服功率波动,用树状级联控制技术重构锁控逻辑,最终交付仅120×80mm的「控制中枢」,让三路步进电机与传感器实现毫秒级协同。这不仅是一次硬件工程的胜利,更是智能终端从“机械执行”向“决策闭环”跃迁的关键突破——当控制板能同时调度287个元器件精准运作时,终端设备才真正拥有“大脑”。
我爱方案网近期成功对接了一位工程师客户,他正在基于NXP i.MX8处理器和Linux 5.4.7系统进行开发。客户的核心需求是:板载的MIPI接口OmniVision OV5645摄像头,需要通过QT开发环境实时获取视频流并在自定义用户界面上流畅显示。客户虽已有基础的GStreamer命令行(gst-launch)实现在板LCD显示,但亟需一套完整的QT应用方案来构建更友好的交互界面。预算锁定在1万元,并明确提出如果能实现高效的视频编码(尤其是硬件编码),愿意增加预算深度合作。
近日,一位来自精密电子设备领域的客户在我爱方案网上发布了一项颇具挑战性的开发需求:打造一款便携式超高阻值电阻检测仪。该仪器的核心指标极为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