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容量航空蓄电池充电器的研制

发布时间:2010-09-6 阅读量:3385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中心议题:

  • 蓄电池充电器总体设计方案
  • 蓄电池充电器的控制与保护策略

解决方案:

  • 采用了由半桥变换器、高频变压器和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组成的半桥变换器
  • 采用恒流充电和涓流充电


该航空蓄电池充电器为飞机某型号蓄电池专门设计,主要实现两阶段充电功能,即恒流充电状态(以20A的大电流充电)和涓流充电状态(以3A的小电流充电)。蓄电池充电器使用的工作电源为115V/400Hz的航空电源,充电器能在1小时内完成恒流充电,随后以涓流状态对蓄电池组进行充电直至充电结束,每个充电过程在2个小时内完成。

充电器总体设计方案


图1充电器主电路结构框图

航空蓄电池充电器的主电路如图1所示,电源变换器采用了由半桥变换器、高频变压器和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组成的半桥变换器,该电路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功率管为场效应管,而且开关管承受的电压为电源电压,故可在电源电压较高的场合应用。通常高频大功率变换器开关频率一般都大于15kHz,为了使功率电路小型化、减小失真并保持高的变换效率,该充电器采用了20kHz的开关频率。

3SG3525芯片介绍


图2 SG3525芯片的结构图

SG3525是美国通用公司的产品,如图2所示,内部电路主要由基准电源、振荡器、误差放大器、PWM比较器与锁存器、分相器、欠电压锁定、输出级、软启动以及关断电路等组成。基准电源是一个典型的三端稳压器,精度可达,采用了温度补偿。作为内部电路的供电电源,并可向外输出40mA电流。振荡器由一个双门限比较器,一个恒流源及电容充放电电路组成,在芯片外部由5脚对地接一电容器,6脚对地接一电阻,5脚和7脚之间外接电阻即可构成该振荡器。


图3SG3525芯片各点的工作波形

 

SG3525芯片各点的工作波形如图3所示,由误差放大器输出的电压Ve与锯齿波的交点可得一负的PWM信号。由PWM信号、时钟信号及分相器输出的Q(或)信号,根据或非门的逻辑可得两个或非门的输出信号Va和 Vb。由波形图可以看出,PWM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电平越高,输出脉冲Va和Vb的占空比越大;反之越小。根据这一规律来实现该控制器的调压、软启动及保护功能。另外,可以通过改变5脚和7脚之间的外接电阻的大小,使时钟脉冲宽度变化来实现死区大小的调节。

充电器的控制与保护策略

航空蓄电池充电器的控制原理框图如图4所示。芯片SG3525产生的两路PWM波经过光耦隔离以后,被送入IR2130从而驱动开关管工作,由于充电器的负载为电压时刻变化的航空蓄电池,因此在控制电路中还采用了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过流及过温保护电路,从而能保证充电器高效、可靠的完成整个充电过程。


图4充电器控制原理框图

该充电器的工作过程可以简单的描述为:当充电器检测到蓄电池两端的电压低于某一定值电压(第一定值)时,充电器开始工作并进入恒流充电状态,此时由外部的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采集来的电压、电流信号传送到控制电路进行电压、电流双闭环调节,保持充电电流恒定;当充电电压达到另一定值(第二定值)电压时,蓄电池充电器进入涓流充电状态,当蓄电池充电器检测到蓄电池两端电压不再发生明显变化时,充电过程结束。

软件设计

单片机系统以AD公司的数据采集系统芯片ADuC812为核心,采用单片机C语言进行编程,该芯片以8951为内核,集成了高精度的多通道ADC和DAC,具有在线可编程功能,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人机接口(按键,LED显示)来设置对蓄电池的充电电流的大小,用采集到的电流和电压值与设定值进行数字式PID调节,以控制D/A输出,并在充电的过程中实时显示蓄电池电压、电流值和充电时间。

软件设计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在恒流充电阶段,电压传感器产生的电压信号、电流传感器产生的电压信号传送到单片机以后,单片机产生2V的D/A信号给调理电路,在检测到蓄电池两端电压达到第二定值时,充电器进入涓流充电阶段,单片机电路产生较小的D/A值,使蓄电池以较小的电流充电(涓流充电),当检测到蓄电池电压不再上升(或者发生明显的变化)时,单片机电路给出关断充电器信号,蓄电池充电过程结束。


图5充电器的软件流程图

 


试验结果


图6蓄电池充电过程示意图

使用该蓄电池充电器对某型号航空蓄电池进行了充电试验,最大充电电流限制为30A,温度限制值定为350C。蓄电池的初始电压为20V,充电开始时,充电器以20A的电流对蓄电池持续充电约58分钟,然后以较小的电流3A对蓄电池进行涓流充电,直至蓄电池电压上升到32.45V时,蓄电池两端的电压不再发生明显的上升现象,此时充电器停止充电,历时150分钟,充电过程曲线示意图如图6所示。

本文提出了一种镉镍航空蓄电池充电器的设计方案和控制原理,精确实现了恒流充电和涓流充电功能,该充电器实现了输出与电网的高频电气隔离,充电效率高,使用方便,工作稳定,有效地缩短了充电时间,提高了充电质量,便于现场应用,满足航空蓄电池的使用要求,现已经装备使用,效果良好。
 

相关资讯
国产感烟探测器MCU破局:BA45F25343/53/63如何实现精度与成本双赢?

在消防安全需求升级与物联网技术融合的背景下,Holtek(盛群半导体)推出BA45F25343/53/63系列MCU,以双通道感烟AFE(模拟前端)为核心,结合高度集成的电源管理与智能算法,实现感烟探测器在精度、成本、可靠性三大维度的突破性提升。该系列通过内置双通道LED驱动、5V/9V多电压输出及失效报警功能,不仅解决了传统方案外围电路复杂、误报率高(行业平均>2%)的痛点,更以国产替代能力打破海外厂商(如ADI、Microchip)在高端消防芯片市场的垄断,成为智能消防终端、工业安全监测等场景的行业标杆。随着智慧城市与安规政策驱动,BA45F系列有望在百亿级消防物联网市场中占据核心地位。

能效与体积的双重革命:解码Microchip新一代电源模块的六大核心优势

在边缘计算与工业自动化高速发展的当下,电源管理技术正面临高密度集成与能耗优化的双重挑战。Microchip推出的MCPF1412高效全集成12A电源模块,以行业领先的5.8mm³超小封装、95%以上能效转换率及智能化数字接口,直击设备小型化与能源损耗的核心痛点。本文从技术解析、性能突围、国产替代路径及市场前景多维度切入,深度剖析该模块如何通过创新的LDA封装与PMBus®兼容设计,在工业控制、数据中心及新能源领域重构电源管理标准,为国产替代与全球竞争提供关键技术启示。

16nm工艺硬核突围 易灵思车载FPGA技术图谱深度解析

在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车展的智能驾驶技术专区,易灵思(展位2BC104)首次公开展示其钛金系列FPGA完整技术生态,两款基于16nm FinFET工艺的旗舰产品Ti60/Ti180,配合全栈式开发平台,构建起覆盖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域控制器、车载传感三大核心场景的解决方案。

颠覆性技术突破!英特尔18A工艺斩获四大客户,台积电2nm制程迎来劲敌

全球半导体制造格局迎来关键变量。根据产业链最新消息,英特尔的Intel 18A制程节点已获得英伟达、博通、IBM等多家行业巨头的代工订单,首批验证芯片反馈积极。这意味着在台积电主导的先进制程领域,美国本土终于出现具备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舱驾一体”时代来临:深度解析天玑C-X1如何挑战高通霸主地位

在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上,联发科技(MediaTek)以天玑汽车旗舰座舱平台C-X1与联接平台MT2739的发布,正式吹响了“AI定义座舱”的号角。作为全球首款基于3nm制程的车规级芯片,C-X1凭借双AI引擎架构、NVIDIA Blackwell GPU集成及400TOPS的端侧AI算力,不仅突破了传统车载芯片的算力天花板,更通过云端-端侧一致性开发生态,实现了低延迟语音交互、实时旅程规划等生成式AI功能的规模化落地。而MT2739作为5G-Advanced技术的标杆性产品,率先支持3GPP R18协议及卫星通信技术,解决了复杂场景下的网络稳定性难题。这两大平台的协同,标志着MediaTek在智能汽车领域完成了从芯片性能到生态整合的全链条布局,直面高通8155等竞品的市场优势,并加速国产替代进程。随着智能座舱渗透率预计在2025年突破60%,MediaTek正以技术革新重塑行业格局,推动中国汽车芯片从“跟随”迈向“引领”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