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散热基板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0-10-14 阅读量:1932 来源: 发布人:

中心议题: 
    * 散热基板对于LED模组的影响 
    * 散热基板的对比选择
解决方案: 
    * 厚膜印刷陶瓷基版
    * 薄膜工艺陶瓷基板 
    * 氧化铝陶瓷基板
    * 氮化铝陶瓷基板

1、简介

LED模组现今大量使用在电子相关产品上,随着应用范围扩大以及照明系统的不断提升,约从1990年开始高功率化的要求急速上升,尤其是以白光高功率型式的需求最大,现在的照明系统上所使用之LED功率已经不只1W、3W、5W甚至到达10W以上,所以散热基板的散热效能儼然成为最重要的议题。影响LED散热的主要因素包含了LED芯片、芯片载板、芯片封装及模组的材质与设计,而LED及其封装的材料所累积的热能多半都是以传导方式散出,所以LED芯片基板及LED芯片封装的设计及材质就成为了主要的关键。

2、散热基板对于LED模组的影响

LED从1970年以后开始出现红光的LED,之后很快的演进到了蓝光及绿光,初期的运用多半是在一些标示上,如家电用品上的指示,到了2000年开始,白光高功率LED的出现,让LED的运用开始进入另一阶段,像是户外大型看版、小型显示器的背光源等(如图一),但随着高功率的快速演进,预计从2010年之后,车用照明、室内及特殊照明的需求量日增,但是这些高功率的照明设备,其散热效能的要求也越益严苛,因陶瓷基板具有较高的散热能力与较高的耐热、气密性,因此,陶瓷基板为目前高功率LED最常使用的基板材料之一。

然而,目前市面上较常见的陶瓷基板多为LTCC或厚膜技术制成的陶瓷散热基板,此类型产品受网版印刷技术的准备瓶颈,使得其对位精准度上无法配合更高阶的焊接,共晶(Eutectic)或覆晶(Flipchip)封装方式,而利用薄膜工艺技术所开发的陶瓷散热基板则提供了高对位精准度的产品,以因应封装技术的发展。

2.1、散热基板的选择
  
就LED芯片承载基板的发展上,以承载芯片而言,传统PCB的基板材质具有高度商业化的特色,在LED发展初期有着相当的影响力。然而,随着LED功率的提升,LED基板的散热能力,便成为其重要的材料特性之一,为此,陶瓷基板逐渐成为高效能LED的主要散热基板材料(如表一所示),并逐渐被市场接受进而广泛使用。近年来,除了陶瓷基板本身的材料特性问题须考虑之外,对基板上金属线路之线宽、线径、金属表面平整度与附着力之要求日增,使得以传统厚膜工艺备制的陶瓷基板逐渐不敷使用,因而发展出了薄膜型陶瓷散热基板,本文将针对陶瓷散热基板在厚膜与薄膜工艺及其产品特性上的差异做出分析。

3、陶瓷散热基板

从传统的PCB(FR4)板,到现在的陶瓷基板,LED不断往更高功率的需求发展,现阶段陶瓷基板之金属线路多以厚膜技术成型,然而厚膜印刷的对位精准度使得其无法跟上LED封装技术之进步,其主要因素为在更高功率LED元件的散热设计中,使用了共晶以及覆晶两种封装技术,这些技术的导入不但可以使用高发光效率的LED芯片,更可以大幅降低其热阻值并且让接合度更加完善,让整体运作的功率都相对的提昇。但是这两种接合方式的应用都需要拥有精确金属线路设计的基础,因此以曝光微影为对位方式的薄膜型陶瓷散热基板就变成为精准线路设计主流。

3-1、厚膜印刷陶瓷基版

厚膜工艺大多使用网版印刷方式形成线路与图形,因此,其线路图形的完整度与线路对位的精确度往往随着印刷次数增加与网版张力变化而出现明显的累进差异,此结果将影响后续封装工艺上对位的精准度;再者,随着元件尺寸不断缩小,网版印刷的图形尺寸与解析度亦有其限制,随着尺寸缩小,网版印刷所呈现之各单元图形尺寸差异(均匀性)与金属厚度差异亦将越发明显。为了线路尺寸能够不断缩小与精准度的严格要求下,LED散热基板的生产技术势必要继续提升。因而薄膜工艺的导入就成为了改善方法之一,然而国内拥有成熟的陶瓷基板薄膜金属化工艺技术的厂家却屈指可数。为此,以薄膜元件起家的璦司柏电子(ICP),即针对自家开发之薄膜基板与传统厚膜基板进行其工艺与产品特性差异分析(如下表二所示)。



3-2、薄膜工艺应用于陶瓷基板

薄膜技术的导入正可解决上述线路尺寸缩小的工艺瓶颈,结合高真空镀膜技术与黄光微影技术,能将线路图形尺寸大幅缩小,并且可同时符合精准的线路对位要求,其各单元的图形尺寸的低差异性(高均匀性)更是传统网版印刷所不易达到的结果。在高热导的要求下,目前璦司柏(ICP)的薄膜工艺技术已能克服现阶段厚膜工艺在对位精准度的瓶颈,图(二)即为薄膜工艺之简易流程图,在空白陶瓷基板上(氧化铝/氮化铝)经过前处理之后,镀上种子层(sputtering),经过光阻披覆、曝光显影,再将所需之线路增厚(电镀/化学镀),最后经过去膜、蚀刻步骤使线路成形,此工艺所备制之产品具有较高的线路精确度与较佳的金属镀层表面平整度。

图(三)即为璦司柏薄膜基板产品与传统厚膜产品的金属线路光学显微图像。可明显看出厚膜印刷之线路,其表面具有明显的坑洞且线条的平整度不佳,反观以薄膜工艺制备之金属线路,不但色泽清晰且线条笔直平整。
由以上厚/薄膜这些金属线路上的几何精准度差异,再加上厚膜线路易因网版张网问题造成阵列图形的累进公差加剧,使得厚膜印刷产品在后续芯片置件上,较容易造成置件偏移或是寻边异常等困扰。换句话说厚膜印刷产品的对位及线路的精准度不够精确,使其限制了芯片封装工艺的工艺裕度(window)。然而,薄膜工艺产品则能大幅改善其现象。

但从产品成本结构来看,如表二所示薄膜产品的工艺设备(黄光微影)与生产环境(无尘或洁净室)相较于厚膜产品其成本较高,然而薄膜工艺的金属线路多以厚铜材料为主,相较于厚膜印刷之厚银而言,材料成本却相对较低,因此,可预期的当利用薄膜工艺将陶瓷基板金属化的产品,日渐达到经济规模时,其成本将逐渐趋近于厚膜产品。



3-2-1、氧化铝陶瓷基板
  
上述部分是针对工艺不同部份所做的阐述,另一项与散热息息相关的则是基板材质,LED散热基板所使用之材质现阶段以陶瓷为主,而氧化铝陶瓷基板应是较易取得且成本较低之材料,是目前运用在元件上的主要材料,然而厚膜技术或薄膜技术在氧化铝陶瓷基板上制备金属线路,其金属线路与基版的接着度或是特性上并无显着的差异,而两种工艺显现出最主要的差异则是在线路尺寸缩小的要求下,薄膜工艺能提供厚膜技术无法达到的较小线路尺寸与较高的图形精准度。

3-2-2、氮化铝陶瓷基板

而在更高功率LED应用的前提下,具高导热係数的氮化铝(170-230W/mK)将是散热基板的首选材质,但厚膜印刷之金属层(如高温银胶)多需经过高温(高于800oC)烧结工艺,此高温烧结工艺于大气环境下执行易导致金属线路与氮化铝基板间产生氧化层,进而影响线路与基板之间的附着性;然而,薄膜工艺则在300℃以下工艺之条件下备制,无氧化物生成与附着性不佳之疑虑,更可兼具线路尺寸与高精准度之优势。薄膜工艺为高功率氮化铝陶瓷LED散热基板创造更多应用空间。

以上我们已将LED散热基板在两种不同工艺上做出差异分析,以薄膜工艺备制陶瓷散热基板具有较高的设备与技术,需整合材料开发门槛,如曝光、真空沉积、显影、蒸镀(Evaporation)、溅镀(Sputtering)电镀与无电镀等技术,以目前的市场规模,薄膜产品的相对成本较高,但是一旦市场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必定会反映在成本结构上,相对的在价格上与厚膜工艺的差异将会有大幅度的缩短。

在高效能、高产品品质要求与高生产架动的高功率LED陶瓷基板的发展趋势之下,高散热效果、高精准度之薄膜工艺陶瓷基板的选择,将成为趋势,以克服目前厚膜工艺产品所无法突破的瓶颈。因此,可预期的薄膜陶瓷基板将逐渐应用在高功率LED上,并随着高功率LED的快速发展而达经济规模,此时不论高功率LED芯片、薄膜型陶瓷散热基板、封装工艺成本等都将大幅降低,进而更加速高功率LED产品的量化。

相关资讯
产业深度:2025深圳国际半导体展(SEMI-e)的战略布局与技术前瞻

2025年9月10-12日,SEMI-e深圳国际半导体展将携手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CIOE),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构建覆盖32万平方米的全球半导体产业生态平台。本届展会由集成电路创新联盟与CIOE联合主办,预计吸引超1000家国际头部企业参展,涵盖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先进封装、核心设备及材料等全产业链环节。展区规划聚焦六大核心领域——IC设计与应用、半导体制造、化合物半导体、先进封装技术、设备与材料、AI算力基础设施,集中展示第三代半导体、Chiplet封装、车规芯片等前沿技术成果,推动半导体与光电、汽车、通信等产业的交叉创新。

全球晶圆厂陷投产僵局:技术迭代与成本压力下的战略调整

全球半导体产业正经历深度结构性调整,龙头企业集体陷入"投产困局"与"亏损漩涡"的双重考验。三星电子美国泰勒工厂设备进口延期、台积电海外基地运营成本失控等标志性事件,暴露出行业面临市场需求周期性下行、地缘政治扰动加剧、技术迭代成本陡增等系统性压力。贝恩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晶圆代工板块平均毛利率下降8.2个百分点,而3nm以下先进制程研发支出激增42%,印证产业步入"高投入、低回报"的战略转型深水区。在此背景下,头部企业通过技术联盟重构、区域产能优化等创新策略,试图在行业洗牌中重塑竞争优势。

性能对标国际品牌!南芯SC25042Q为智能汽车打造高性价比通信方案

在智能汽车高速发展的浪潮下,车载通信网络正面临数据传输速率、信号完整性及国产化替代的多重挑战。近日,南芯科技推出的车规级高速CAN/CAN FD收发器SC25042Q,以5Mbps传输速率、自主振铃抑制技术及全场景兼容性破局而生。该产品通过AEC-Q100认证,对标国际品牌性能,不仅解决了传统CAN总线在复杂拓扑下的信号失真和误码率难题,更依托全国产化供应链实现成本优化,为智能座舱、车身控制及新能源高压系统提供了高可靠通信方案,成为国产车载芯片突围高端市场的关键落子。

6000元补贴撬动百亿市场:国产手机品牌集体“狂飙”

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报告,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同比增长2.5%,延续了2024年以来的温和复苏趋势。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家补贴政策的刺激:自1月启动的“国补”计划覆盖售价低于6000元人民币的机型,单机最高补贴500元,直接拉动中高端市场消费活力。数据显示,补贴政策实施首月(1月20日-26日)单周销量同比激增65%,显示出政策对换机需求的显著撬动作用。

国产替代进阶:纳芯微SoC方案降本15%,加速车企智控升级

2025年4月23日,全球汽车产业目光聚焦上海国家会展中心5.2馆。在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主导下,首个聚焦汽车芯片的集成型展示平台"中国芯"展区正式启幕。作为科创板汽车芯片第一股的纳芯微电子(股票代码:688052),携12大产品线矩阵惊艳亮相,现场展出的嵌入式电机驱动SoC NSUC1610更斩获"年度影响力汽车芯片"大奖,标志着国产汽车芯片正式进入系统级创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