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住宅户用供电系统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0-11-22 阅读量:1922 来源: 发布人:

【中心议题】

  • 介绍了光伏供电系统的原理及技术
  • 给出了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住宅户用供电系统的应用

【解决方案】

  • 采用了无变压器式的能量变换器
  • 遵循216V供电体制
  • 运用小电流放电方式

0引言

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能源短缺使人们逐步认识到,人类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大力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必由之路,开发绿色的、可持续的新型能源已成为历史必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对能源、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洁净安全的太阳能发电技术,越来越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也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本文讨论太阳能光伏发电在居民住宅供电上的应用。

1光伏发电在住宅供电的必要性

在偏远农村山区无电地区,人们生活、生产用电无法得到保障,如果这些地区光照充足,采用太阳能光伏供电,可以解决照明、配电问题。在城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家电逐渐走人日常居民家庭。一些老住宅,由于在规划设计中对居民用电负荷估计太低,选用的线路截面、负荷开关容量偏小等,造成用电线路经常性的过负荷跳闸,超负荷运行烧毁开关、电能表、电线等现象,产生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再者,由于老住宅的用户密度高,预留空间小,对于重排供配电线路或加设线路都有较大的难度,且线路的安全性也受到威胁。因此研究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住宅供配电系统的应用很有必要。

2光伏供电系统介绍

光伏供电系统结构如图1。太阳能电池序列将太阳能转换为直流电能,给蓄电池组充电,由蓄电池组给直流负载供电,而能量变换器将光伏发电获得的直流电能转换成恒压恒频交流电能,供交流负载用电,是太阳能利用的关键技术。

2.1太阳能电池阵列

系统中的太阳能电池阵列,采用12V×l8的串联形式,每块太阳电池的功率可根据系统所需功率来确定。选用效率高(11)、成本低的纳米晶体化学太阳电池,成本是晶体硅太阳电池成本的1/51/10,寿命可达20a,应用这种光电池可大幅度地降低系统的成本。相应地采用串联形式的12V×18的蓄电池组,其容量可根据需要灵活配置。

 

2.2能量变换器

大多数中、小型光伏发电系统,一般都采用直流供电体制供直流系统使用,或者经逆变器把直流电变换成220V方波供交流电器使用,这样使系统的使用效率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整个系统的使用效率限制在85%左右。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不高,单晶硅为15%,多晶硅为14%。非晶硅和薄膜太阳电池为10%,蓄电池的充放电效率为85%。如果系统的使用效率不提高,势必会增加整个系统的成本。

本系统中,采用的无变压器式的能量变换器,其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其效率大幅度提高,不小于95%。对以交流负载为主的家用光伏供电系统来说,采用这种供电体制,可大大节约昂贵的“太阳电”,降低了整个光伏系统的成本。

 

2.3蓄电池组

光伏发电为绿色能源发电,唯一的环境隐患在蓄电池上。由于蓄电池中的铅酸有很强的腐蚀性,且铅元素有毒,对环境有一定的危害。蓄电池最大的污染问题存在于生产和回收环节容易造成铅酸的泄露。本系统中的蓄电池考虑自给天数为2d,每户平均容量为1.3kW,选择GMF200型深放电阀吸液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放电深度(DOD)0.8。使用期间无酸雾和气体逸出,不会对用户家庭造成污染,降低了维护成本。

3负载

负载采用分类使用的办法。系统有两路输出:一路是交流负载,由无变压器式能量变换器供电;另一路是直流负载,由太阳能电池或是蓄电池直接供电,不需要通过能量变换器,可提高系统效率、节约能源和延长能量变换器的寿命,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本供电系统中,由于采用216(12×18)V供电制,照明负载可以选用市场上的常规照明用具,避免了以往光伏系统采用12V供电,而必须使用特制的照明灯具或者必须经过能量变换器后才能使用的问题。选用特制的12V照明灯具,具有下列不足之处:一是灯具一旦损坏,在市场上难以购买,用户很不方便;二是特制的12V照明灯使用量少,未形成批量生产,造价高,可靠性差。

目前,节能照明灯的技术已达到比较先进的水平,紧凑型荧光灯得到了推广应用。据统计,我国已是世界上第一大节能灯生产国和出口国。同时,可低压起动的节能型电子镇流器的电路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光伏供电体制中的照明系统的选用提供了保证。本系统所设计的这种照明系统具备的优点:可随处购买,便于更换;可靠性高,寿命长;成本低,价格便宜。

4结束语

本文中光伏供电系统采用了无变压器式的能量变换器、216V供电体制和小电流放电方式,系统的效率大幅度地提高,能量损失大大地减少,系统成本降低。采用光伏户用发电可以实现无电地区的供电,缓解城镇的用电压力,合理地应用于住宅供配电,能解决老式住宅供配电难以增容的问题,推动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

相关资讯
国产感烟探测器MCU破局:BA45F25343/53/63如何实现精度与成本双赢?

在消防安全需求升级与物联网技术融合的背景下,Holtek(盛群半导体)推出BA45F25343/53/63系列MCU,以双通道感烟AFE(模拟前端)为核心,结合高度集成的电源管理与智能算法,实现感烟探测器在精度、成本、可靠性三大维度的突破性提升。该系列通过内置双通道LED驱动、5V/9V多电压输出及失效报警功能,不仅解决了传统方案外围电路复杂、误报率高(行业平均>2%)的痛点,更以国产替代能力打破海外厂商(如ADI、Microchip)在高端消防芯片市场的垄断,成为智能消防终端、工业安全监测等场景的行业标杆。随着智慧城市与安规政策驱动,BA45F系列有望在百亿级消防物联网市场中占据核心地位。

能效与体积的双重革命:解码Microchip新一代电源模块的六大核心优势

在边缘计算与工业自动化高速发展的当下,电源管理技术正面临高密度集成与能耗优化的双重挑战。Microchip推出的MCPF1412高效全集成12A电源模块,以行业领先的5.8mm³超小封装、95%以上能效转换率及智能化数字接口,直击设备小型化与能源损耗的核心痛点。本文从技术解析、性能突围、国产替代路径及市场前景多维度切入,深度剖析该模块如何通过创新的LDA封装与PMBus®兼容设计,在工业控制、数据中心及新能源领域重构电源管理标准,为国产替代与全球竞争提供关键技术启示。

16nm工艺硬核突围 易灵思车载FPGA技术图谱深度解析

在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车展的智能驾驶技术专区,易灵思(展位2BC104)首次公开展示其钛金系列FPGA完整技术生态,两款基于16nm FinFET工艺的旗舰产品Ti60/Ti180,配合全栈式开发平台,构建起覆盖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域控制器、车载传感三大核心场景的解决方案。

颠覆性技术突破!英特尔18A工艺斩获四大客户,台积电2nm制程迎来劲敌

全球半导体制造格局迎来关键变量。根据产业链最新消息,英特尔的Intel 18A制程节点已获得英伟达、博通、IBM等多家行业巨头的代工订单,首批验证芯片反馈积极。这意味着在台积电主导的先进制程领域,美国本土终于出现具备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舱驾一体”时代来临:深度解析天玑C-X1如何挑战高通霸主地位

在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上,联发科技(MediaTek)以天玑汽车旗舰座舱平台C-X1与联接平台MT2739的发布,正式吹响了“AI定义座舱”的号角。作为全球首款基于3nm制程的车规级芯片,C-X1凭借双AI引擎架构、NVIDIA Blackwell GPU集成及400TOPS的端侧AI算力,不仅突破了传统车载芯片的算力天花板,更通过云端-端侧一致性开发生态,实现了低延迟语音交互、实时旅程规划等生成式AI功能的规模化落地。而MT2739作为5G-Advanced技术的标杆性产品,率先支持3GPP R18协议及卫星通信技术,解决了复杂场景下的网络稳定性难题。这两大平台的协同,标志着MediaTek在智能汽车领域完成了从芯片性能到生态整合的全链条布局,直面高通8155等竞品的市场优势,并加速国产替代进程。随着智能座舱渗透率预计在2025年突破60%,MediaTek正以技术革新重塑行业格局,推动中国汽车芯片从“跟随”迈向“引领”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