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1-24 阅读量:862 来源: 发布人:
中心议题:
* RFID在现代化奶牛场中的应用
* RFID在奶牛场应用中暴露的问题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电耦合或电磁耦合)的传输特性实现对物体的自动识别。射频识别系统一般南2个部分构成,即电子标签(应答器Tag)和阅读器(读头Reader)。在RFID的实际应用中,电子标签附着在被识别物体的表面或嵌入其内部,当带有电子标签的被识别物体通过阅读器的可识读范围时,阅读器自动以无接触的方式将电子标签的约定识别信息取出来,从而实现自动识别物体或自动收集物体标志信息的功能。
1 RFID在现代化奶牛场中的应用
在饲养规模较大、饲养水平较高、个体生产能力较高的奶牛场中,对奶牛的常规手工标记与肉眼识别区分,工作难度大、分辨效率低、错误率高,很难准确全面的掌握奶牛群体的生产水平和个体状态,已不能满足现代化牛场管理的要求。RFID作为一种全新的非接触的快速自动识别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化、规模化养殖产业巾。该技术可以应用在奶牛饲养生产中的诸多方面,包括牛只日粮自动配给、牛奶产量统计分析,奶牛个体识别、疫病监测防控、产品质量控制及动物溯源追踪等等。
1.1 个体精确电子档案
区别于传统的奶牛卡片和纸制档案,针对奶牛设计的电子标识中存储了奶牛的各种基本信息,并有一个严格按国际标准化组织(1SO)编码标准编制的16位号码,当奶牛初生时电子标识就被固定于动物体上,电子标识一次性使用、统一编号、号码唯一.从此亥4起该电子标识就将陪伴其一生,从而做到全球唯一,实现100 的一畜一标。电子标识通常设计并封装成注射植入型、耳挂型、瘤胃型和脚环型等多种形式。在实际应用中,通过配套软件管理程序,还可以将各种动态资料对应储存,并实时更新,形成奶牛个体的动态数据库。
1.2 实时监控与数据采集
应用无线射频技术,可以对奶牛群体进行实时的状态监控,并及时准确的采集电子标识记录下的各种数据信息。无线射频系统可以动态识别、记录牛只的体重、采食量、运动量等数据,结合各养殖模块其它传感器传输记录牛只体况、牛场环境温度、湿度,在计算机终端对牛只状况进行动态监控,一旦系统采集的数据超出计算机中设定健康预警界限,管理系统均能自动识别出来,并及时地反馈,为管理者判断牛只的生理状态,调整饲料结构和供给数量,制定处理方案提供参考数据。
1.3 搭载模块进行辅助饲养管理
无线射频系统可以作为信息平台搭载诸多辅助饲养模块。通过电子标识上的运动计步器记载奶牛的运动量,结合数据库中的累计数据和标准参数判断奶牛的缝康状况和发情鉴定;搭载精密喂养模块,对处于不同生长阶段、当日奶产量不同的奶牛,在计算机系统中综合训‘算出最佳的精料补给量,反馈给精密饲养系统进行精密补料,以达到不同奶牛个体不同饲养的目的;搭载牛奶分析检测模块,可以对每头产奶牛的牛奶产量、产奶效率、牛奶成分等数据进行监测分析并记录比对,及时掌握奶牛的乳房健康状态,饲料配方是否科学完善;搭载挤奶站台监控模块,可以记录进入挤奶厅的每个班次,每头奶牛的挤奶时间,挤奶状态,设备状态,管理者可以从中发现挤奶工人在挤奶过程中的规范性与熟练程度,挤奶丁人也可以在挤奶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用预先设定的数字语言输入系统反馈给管理者。
1.4 跟踪溯源防控疫病
利用RFID的唯一性,管理者可以对奶牛场中每头奶牛的流动过程进行密切跟踪监控,一旦发现传染性疫病,可迅速发现源头并及时隔离相应个体和接触群体,减少疫病扩大的可能。同时利用该系统的网络平台,可以在第一时问为政府职能部门和相关科研部门提供及时、准确、详细的参考资料。该系统同时也可以作为政府政策性补贴,奶牛保险业务等工作的跟踪鉴定依据。
2 RFID在奶牛场应用中暴露的问题
2.1 奶牛电子标识的成本居高不下
价格是影响RFID大规模应用的个重要因素,RFID的价格特别是其电子标签的价格,决定了RFID在规模化奶牛场中能否普遍应用。
2.1.1 RFID配套设备的价格昂贵
其先进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安装配置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这成为其普及的个障碍。
2.1.2 标签价格较高
很难做到每头奶牛都有RFID标签,无法实现大规模应用。RFID业界普遍有“5美分标签”之说,认为在RFII)标签的单价降到5美分之前,不可能存许多领域特别是日用消费品领域获得普及,“5美分标签”是RFID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
2.2 识别系统的环境要求相对严格
目前,国外一些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欧盟、北美和澳大利亚等在这方面已有较多的研究,将中低频段应用于奶牛的识别系统中,识读距离达1 m左右。但是这样的识读距离对于大规模随意活动的牛体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更远的距离才能达到实时、准确的监测奶牛的目的 ;另外多目标识别中的冲突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国内在乳牛场实时监控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应用无线射频技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奶牛自动识别系统,但在识读距离方面还没有达到大规模奶牛养殖场的需要。因此,远距离识读对实现奶牛的可溯源性及可控性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2.3 无线射频系统对操作者的要求较高
RFID系统以计算机为平台T具发挥作用,这就要求使用者能够熟练的完成计算机操作,管理软件的应用和开发,电子芯片和管理系统间链接安装等T作。但我国的奶牛养殖管理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相对较低,大规模奶牛养殖场的现代化程度不高,所以使用者的操作水平也成为制约系统发挥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3 结语
我国是一个畜产品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但非畜牧业强国,将无线射频技术应用在奶牛产业上还处于尝试摸索阶段,以该技术为基础的牲畜自动化精密喂养技术、疫病诊断和控制系统以及性能测定系统等管理系统尚未在畜牧业生产中得到较广泛的运用。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着与国际惯例和通行做法接轨的问题,电子标识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也在其列。发展以RFID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精细养殖既是体现和实现我国畜牧业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的需要,也是缩短与其他国家之间差距的必然要求。
2025年第一季度,华虹半导体(港股代码:01347)实现销售收入5.409亿美元,同比增长17.6%,环比微增0.3%,符合市场预期。这一增长得益于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及汽车电子领域需求的复苏,以及公司产能利用率的持续满载(102.7%)。然而,盈利能力显著下滑,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仅为380万美元,同比锐减88.05%,环比虽扭亏为盈,但仍处于低位。毛利率为9.2%,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但环比下降2.2个百分点,反映出成本压力与市场竞争的加剧。
2025年5月8日,瑞芯微电子正式宣布新一代AI视觉芯片RV1126B通过量产测试并开启批量供货。作为瑞芯微在边缘计算领域的重要布局,RV1126B凭借3T算力、定制化AI-ISP架构及硬件级安全体系,重新定义了AI视觉芯片的性能边界,推动智能终端从“感知”向“认知”跃迁。
2025财年第四季度,Arm营收同比增长34%至12.4亿美元,首次突破单季10亿美元大关,超出分析师预期。调整后净利润达5.84亿美元,同比增长55%,主要得益于Armv9架构芯片在智能手机和数据中心的渗透率提升,以及计算子系统(CSS)的强劲需求。全年营收首次突破40亿美元,其中专利费收入21.68亿美元,授权收入18.39亿美元,均刷新历史纪录。
2024年10月,英特尔正式发布Arrow Lake架构的酷睿Ultra 200系列处理器,标志着其在桌面计算领域迈入模块化设计的新阶段。作为首款全面采用Chiplet(芯粒)技术的桌面处理器,Arrow Lake不仅通过多工艺融合实现了性能与能效的优化,更以创新的混合核心布局和缓存架构重新定义了处理器的设计范式。本文将深入解析Arrow Lake的技术突破、性能表现及其对行业的影响。
2025年5月8日,思特威(股票代码:688213)正式发布专为AI眼镜设计的1200万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SC1200IOT。该产品基于SmartClarity®-3技术平台,集成SFCPixel®专利技术,以小型化封装、低功耗设计及卓越暗光性能,推动AI眼镜在轻量化与影像能力上的双重突破。公司发言人表示:"AI眼镜的快速迭代正倒逼传感器技术升级,需在尺寸、功耗与画质间实现平衡,这正是SC1200IOT的核心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