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2-14 阅读量:934 来源: 发布人:
中心议题:
* LED灯设计及替代现有照明方案
解决方案:
* LED换代灯
* 安装到现有框架
* 兼容于电气基础架构
本应用笔记探讨了发光二极管(LED)在通用照明应用中的发展趋势,对比了LED与其它照明技术的性能,分析了LED灯设计以及在替代现有照明方案时主要面临的挑战。
LED照明的发展趋势
发光二极管(LED)是一项快速发展技术,正在广泛用于众多通用照明领域,通常称作固态照明。LED照明的典型应用是:室内照明(用于商业、工业及住宅环境)、室外照明(路灯、停车场照明)以及建筑、装饰照明等,最初,发光二极管由于能够发射整个频谱的彩色而被用于装饰照明。
某些情况下,LED已经成为建筑照明的有效方案。与其它照明技术相比,LED具有更优异的性能,因而成为当前通用照明市场的主流方案:
1.与其它照明技术相比,LED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LED的工作寿命长达50,000个小时,而白炽灯的使用寿命只有1,000至2,000 个小时,小型荧光灯(CFL)的使用寿命大约为5,000至10,000小时。使用寿命上的显着优势使得LED非常适合那些需要投入较大人力成本更换照明灯的商业和工业应用。
2.能效优于白炽灯和卤素灯,等同于荧光灯。另外,LED的效率也在不断提高;白光LED (WLED)的效率在随后3至4年内预计提高大约50%。
3.更小的外形尺寸。LED灯的外形尺寸等同于MR16和GU10,而CFL无法满足这类应用。
4.可以采用适当的驱动器提供亮度调节。对于需要调节亮度的应用,荧光灯在技术上具有局限性。尽管传统的LED设计也遇到了类似问题,但是Maxim提供的LED驱动创新方案兼容于可控硅调光和后沿调光设计。
5.具有较强的发光方向性。与其它照明技术不同,LED非常适合需要定向照明的应用,例如:小角度反射灯。
6.温度较低时具有更高效率。荧光灯的工作效率在低温时会下降。相比之下,LED非常适合低温工作环境,例如:冰箱灯。
7.可轻松更改发光颜色。这一优势使得RGB LED成为建筑和情景照明的理想选择,能够根据具体要求实时更改灯光颜色。
总之,LED具有白炽灯和荧光灯所不具备的众多优势。基于这些优势,设计人员也在不断地发掘适合LED照明的更多应用,但是,由于篇幅有限,我们不在此赘述。本文将主要讨论LED照明换代产品,用于替代相同规格的白炽灯、卤素灯或荧光灯。这些LED灯必须能够安装到现有规格尺寸内并兼容现有的基础设施。
LED换代灯
许多人认为LED换代灯是当前LED照明增长最快的市场。快速增长的原因很简单:这些照明灯不需要更新电气基础设施(即布线、变压器、调光器和插座),这是LED技术的显着优势。
对于设计人员,将LED灯安装到现有的基础架构上主要存在两方面的挑战:
1.外形尺寸。换代灯必须能够安装到前期灯源的框架内。
2.电气兼容。换代灯必须能够在现有的电气架构上正常工作,不会发生灯光闪烁。
下面,我们将逐一讨论每项挑战。
安装到现有框架
现有框架对换代灯提出了物理限制(即驱动板必须足够小)和热限制要求。这些因素制约了设计人员更换照明方案的条件(例如PAR、R和A型规格),尺寸越小的应用所面临的困难也越大,例如MR16和GU10。
尺寸是制约换代方案的关键因素,而热限制往往更加关键。LED只发射可见光,与其它技术不同,它们不产生红外波辐射能量。因此,白光LED比白炽灯或卤素灯的能效更高,绝大多数热量通过灯内导体耗散。
散热是制约灯管所能产生的光强的关键因素,目前在照明换代产品中使用的LED技术很难达到主流市场所能接受的亮度水平。为了突破亮度限制,需要解决散热问题,这也是产品成功地走向商业化必不可少的条件。
散热问题还直接影响到驱动板的使用寿命。为了发出更高光强,照明灯必须工作在相当高的温度下(+80°C至+100°C)。这种温度下,驱动板的寿命会限制整个照明灯的工作,特别是电解电容成为设计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因为电解电容在高温下会很快干燥,在这样的条件下,这种电容的工作寿命不会超过数千小时,这也成为制约整个照明灯使用寿命的因素。较长的工作寿命是LED灯的一个主要卖点,对于设计者来说,寿命相对较短的电解电容成为设计的主要屏障。
Maxim针对120VAC/230VAC输入和12VAC输入换代灯推出了独特的LED驱动方案。这些LED驱动方案可以省去电路板上的电解电容,使LED灯的寿命从通常的低于10,000小时延长到90,000小时。由于省去了电解电容,还有助于缩小方案尺寸,使驱动板能够安装到小尺寸换代灯框架内。
兼容于电气基础架构
LED换代灯必须在现有基础设施下正常工作,包括切角(三端双向可控硅和后延)调光器和电子变压器。
接入120VAC/230VAC电源时,照明灯可以首先通过三端双向可控硅调光器调节。三端双向可控硅调光器的设计能够很好地配合白炽灯和卤素灯工作,这些灯都是纯阻性负载。但是,使用LED改造灯时,LED驱动器通常为非线性、非纯电阻负载,输入桥式整流器通常在交流输入电压处于正向和负向峰值时瞬态吸收大电流。三端双向可控硅调光器无法保障LED的这一需求,因为它既不能提供所需的启动电流,也不能提供保持电流。从而使调光器不能正常启动或在工作时正常关闭,而且还会造成LED闪烁,这也是系统无法接受的现象。
作为换代产品,其电气架构更加符合12VAC输入照明灯的设计,因为电子变压器和后沿调光器可以连接到照明灯的输入。但是,12VAC输入照明灯的驱动器采用的是传统的桥式整流器和DC-DC转换器拓扑,由于变压器和调光器的不兼容性,同样也会产生闪烁。
Maxim的120VAC/230VAC和12VAC输入照明灯的解决方案采用单级转换。通过对输入电流整形,可以使照明灯在调光状态下也不会发生闪烁,这些方案兼容于双向三端可控硅和后沿调光器及电子变压器设计。目前,还没有一款MR16方案具备这一特性,也很少有PAR、R和A型灯方案具备这一特性。此外,我们的解决方案还具有优于0.9的功率因数修正,需要极少的外部元件。无需电解电容,这些电容在高温环境下会严重制约驱动电路的工作。 120VAC/230VAC和12VAC解决方案均采用MAX16834 IC,可以供用户*估并投入批量生产。这些都是Maxim的独有方案,Maxim也是唯一能够提供这种优势组合的供应商。
MR16 (上图)和离线(下图)式照明灯的方案框图
日本政府支持的半导体企业Rapidus于7月18日宣布,已成功试产国内首个2nm晶体管,标志着该国在先进芯片制造领域取得关键突破。这一进展是日本耗资5万亿日元(约合340亿美元)半导体复兴计划的重要里程碑,旨在重塑其在全球芯片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在2025年RISC-V中国峰会的“高性能计算分论坛”上,Andes晶心科技CEO林志明正式发布了公司最新一代64位RISC-V处理器IP——AX66。该产品基于RISC-V国际基金会最新批准的RVA23 Profile标准,专为高性能计算(HPC)、AI加速及边缘计算等场景优化,标志着RISC-V生态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进一步成熟。
随着电子设备复杂度的提升和产品开发周期的缩短,电磁兼容性(EMC)测试已成为制造商面临的关键挑战。传统EMI测量方法效率低下,难以捕捉瞬态干扰信号,导致测试周期延长、成本增加。是德科技(Keysight Technologies)推出的新一代PXE电磁干扰(EMI)测量接收机,通过突破性的1 GHz实时无间隙扫描技术,将测试速度提升3倍,显著优化了EMC认证流程,为工程师提供了更高效、精准的测试解决方案。
全球电商及云计算巨头亚马逊近日对其核心利润引擎——亚马逊网络服务(AWS)部门实施新一轮裁员。据公司内部消息人士透露,本次调整涉及销售、市场及技术解决方案团队,受影响岗位达数百人。这是继4月影视与硬件部门优化后,亚马逊2024年内第三次公开披露的裁员计划,反映出企业在人工智能浪潮下的持续业务重塑。
随着汽车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高边驱动器(High-Side Driver)在车身控制模块(BCM)、LED照明、电机驱动等应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圣邦微电子(SG Micro)推出的SGM42203Q是一款专为汽车电子设计的24V双通道高边驱动器,具备模拟电流检测、高可靠性及智能保护功能,可广泛应用于电阻性、电容性和电感性负载驱动。本文将深入解析该产品的技术优势、市场竞争力及典型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