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2-14 阅读量:1649 来源: 发布人:
大功率LED的中心议题:
* LED色差问题
* LED绝缘问题
* LED抗脉冲问题
* LED发光角度的问题
* LED潜在致盲的隐患
* LED发热问题
* LED效率偏低(发光率)
* LED亮度不足
* LED光衰及寿命
* LED驱动电源的问题
* LED造型受限
* LED单价过高
1、LED色差问题
单个LED的应用,基本上不存在色差问题,但如果将众多的LED一起投入使用或者说一个灯同时具有多个LED,则色差问题便突出来了。先说一组灯具,如果一眼看出灯光的颜色不一致,我想愉快的心情便要打一个折扣。虽然象LUXEON一样将LED按色温分成八*,然后在每个军区中右分几个小区,在一定的程度上将大范围的色差进行了控制,但同一色区同一批LED中仍然存在差异,而这差异仍逃不了肉眼的挑衅。
2、LED绝缘问题
(这里所说的绝缘指散热基板对LED的正负极而言)不敢说我们是最先发现LED的绝缘问题,但至少大牌厂商对我们的质疑感到惊呀。到目前为至仍未解决根本问题,只是采取弥补措施,如用铝基板来处理绝缘(最初的铝基板并未做绝缘,现在几乎都做到了)可能大家觉得不可理解。单个LED不绝缘,影响不大,多颗串联时就有问题
3、LED抗脉冲问题
这个问题与厂商尚有争议,在我的实际应用中确实存在,主要反应在冷脉冲上,即上电瞬间,少数LED在冷态上电的瞬间即击穿或断开。我认为不是静电或高压所致(开机电压在范围内)。
4、LED发光角度的问题
由于各个厂商的LED透镜封装不一样即便是同一发光角度(标称角度),效果也不一样,使得聚光罩的选取难上加难,仍至不能通用。
5、LED潜在致盲的隐患
LED发光点过于集中使得中心点亮度超强,这样很容易伤到人的眼睛,虽然部分灯饰生产厂商在这方面做努力,但由于法规的滞后,也只能是为人的道德问题。
6、LED发热问题
理论上讲,LED不怎么发热,但由于目前技术的不成熟,LED发热以是众所周知,我不想多说。
7、LED效率偏低(发光率)
目前LED的电转换效率实在太低(由于没有仪器测试,不敢给出具体数据)。
8、LED亮度不足
亮度不足,使得目前LED在照明行业中只能充当配角,主要用于装饰。
9、LED光衰及寿命
目前内地或台商所产LED光衰及寿命问题比较严重,先不多说,大牌厂商如LUXEON标称10万小时,恐怕也只有他们自已心理清楚,加上散热解决的好坏,驱动器方面的匹配都有可能影响LED的光衰及寿命,所以10万小时也只是一个卖点而以!
10、LED驱动电源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驱动线路都是从开关电源借用而来,当然也有极小数线路是专门用于LED的驱动,但效果基本一样,由于LED须要直流驱动,采取恒流控制,使得驱动线路相当庞大,无法与电子变压器相提并论,而且效率也比较低,达到80%以算不错(单颗还达不到)。另外,厂商为追求适用性,宣称一个驱动器能带十来颗随便接(一颗,二颗都可以),其实这是一种误区,虽然是恒流,过高的起始电压往往会将LED致死于瞬间。
11、LED造型受限
由于LED单面发光的特性,使得LED灯具的造型受到一定的限制。
12、LED单价过高
一颗进口的1W-3WLED大都要3个美金左右,国产的也要10多块(质量差,无知识产权)一个6颗LED左右的左右的灯具卖到消费者手里,差不多1000多元RMB,请问你是想买彩电还是买灯具。
日本政府支持的半导体企业Rapidus于7月18日宣布,已成功试产国内首个2nm晶体管,标志着该国在先进芯片制造领域取得关键突破。这一进展是日本耗资5万亿日元(约合340亿美元)半导体复兴计划的重要里程碑,旨在重塑其在全球芯片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在2025年RISC-V中国峰会的“高性能计算分论坛”上,Andes晶心科技CEO林志明正式发布了公司最新一代64位RISC-V处理器IP——AX66。该产品基于RISC-V国际基金会最新批准的RVA23 Profile标准,专为高性能计算(HPC)、AI加速及边缘计算等场景优化,标志着RISC-V生态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进一步成熟。
随着电子设备复杂度的提升和产品开发周期的缩短,电磁兼容性(EMC)测试已成为制造商面临的关键挑战。传统EMI测量方法效率低下,难以捕捉瞬态干扰信号,导致测试周期延长、成本增加。是德科技(Keysight Technologies)推出的新一代PXE电磁干扰(EMI)测量接收机,通过突破性的1 GHz实时无间隙扫描技术,将测试速度提升3倍,显著优化了EMC认证流程,为工程师提供了更高效、精准的测试解决方案。
全球电商及云计算巨头亚马逊近日对其核心利润引擎——亚马逊网络服务(AWS)部门实施新一轮裁员。据公司内部消息人士透露,本次调整涉及销售、市场及技术解决方案团队,受影响岗位达数百人。这是继4月影视与硬件部门优化后,亚马逊2024年内第三次公开披露的裁员计划,反映出企业在人工智能浪潮下的持续业务重塑。
随着汽车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高边驱动器(High-Side Driver)在车身控制模块(BCM)、LED照明、电机驱动等应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圣邦微电子(SG Micro)推出的SGM42203Q是一款专为汽车电子设计的24V双通道高边驱动器,具备模拟电流检测、高可靠性及智能保护功能,可广泛应用于电阻性、电容性和电感性负载驱动。本文将深入解析该产品的技术优势、市场竞争力及典型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