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3-1 阅读量:972 来源: 发布人:
中心议题
*RFID在医疗上的应用问题分析
笔者按:周末的时候去Wal-Mart例行采购,走在琳琅满目的货架前蓦地想到,2003年,RFID技术因为受到这个全球零售业巨头的垂青而身价倍增,跻身本世纪最重要的十大技术。自此,RFID在各行业的应用探索拉开帷幕。而由于建立全面系统的追踪系统对于医疗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因此RFID在医疗管理上的应用则更引人注目。但就像在2006年夺得威尼斯电影节最高奖项——最佳影片金狮奖的贾樟柯的电影《三峡好人》一样,RFID在医疗上的应用只能用五个字来形容:“叫好不叫座”!
三峡好人:屡获国际大奖,票房却异常惨淡
记得早几年的时候,业界对RFID医疗市场还相当乐观,虽然当时RFID在医疗业的应用还处于初期阶段,但业界普遍认为,当网络基础设备可升级,互用性和高昂实施费用问题得到解决后,RFID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将大规模展开。我在这里援引一下某市场调研公司出具的一份关于美国市场的调研报告,该报告称,美国RFID医疗市场预计将在2012年突破30亿美元。但就目前来看,RFID医疗应用并未实现预期目标。
RFID技术在血液管理上大显身手
其实在医疗领域,RFID应用极其广泛而且必要,从医疗设备管理、药品管理、病历管理、血液管理、废弃物品追踪、救护追踪、家庭监护、病患身份识别、手术室管理、病房管理、以及门禁管理等,几乎医疗的各个环节都能够与RFID技术紧密结合。那么,RFID技术难以在医疗领域大规模应用的原因何在呢?
RFID技术减轻了繁复的病历管理工作
我总结了两点原因:高成本、没标准。
高成本,效益却难量化
虽然随着RFID技术日趋成熟,卷标价格在近年来也有明显降价的趋势,但这仅限于常规规格和材质。如果需要达到防水防潮等特殊要求,或者是实现主动监测,则成本还是难以控制。
同时,在医疗管理上导入RFID技术后,大部分产生的都是难以量化的无形效益,能见的经济效益更是不会非常明显,因此,在高额成本的代价下,这种加强安全防范、提高安全保障的附加效益对医疗单位而言自然很难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现代医疗强调的是病人安全与医疗质量,而这两点也是带动医疗单位进行IT投资的主要动力。但目前,大部分的医疗单位基本都还处于观望状态。在这点上,近期内想要打破这一僵局,国家政策导向大约是唯一的解决之道。
没标准,恐有安全隐忧
除了高成本外,RFID对一些人体植入式设备,例如心脏起搏器会否产生安全隐患,也是制约RFID在该领域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悉,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正携手一些主要的医疗植入物制造商来探寻研究RFID阅读器对可植入心脏设备的影响。这项研究表明,高频RFID阅读器几乎不可能会损坏医疗植入设备,相反低频RFID阅读器应得到重视。现今的植入设备通常使用过滤器以尽量减少高频率信号的干扰,但由于设计的局限性,对低频信号的过滤并不是那么容易。
我们再来看另一组数据:体外试验表明,低频RFID阅读器可造成67%的心脏起搏器的反应和47%的疾病分类测试。这次试验是从2.5到60厘米不等的距离,距离越短,信号越强,影响就越大。RFID低频信号所产生的一些反应,包括不适当的起搏频率,改变起搏率,高电压冲击和设备重新编程等。
尽管体外试验的结果如此,但是到目前为止,FDA还没有收到任何由于RFID系统的电磁干扰而造成事故的报告。虽然如此,但民众对此还是有很大的顾虑。
FDA希望通过建立RFID标准来要求RFID厂商严格遵守,防患于未然。因此,标准不健全也是限制RFID在医疗领域大展拳脚障碍之一。
利用RFID技术准确进行病患身份识别
看了以上的内容,大家也不必沮丧,业界仍有不少积极乐观的声音。植根于RFID芯片领域多年的NXP对RFID医疗应用就非常看好,针对医疗应用,NXP还专门推出了超低功耗RFID医疗解决方案,用于医疗设备和药品的管理,获得了用户的青睐。综上所述,基于RFID在医疗管理上的技术优势,以及各界对该技术的良好预期,相信默默专注此领域的业者必定会有所斩获。潜心耕耘,期待春暖花开!
日本政府支持的半导体企业Rapidus于7月18日宣布,已成功试产国内首个2nm晶体管,标志着该国在先进芯片制造领域取得关键突破。这一进展是日本耗资5万亿日元(约合340亿美元)半导体复兴计划的重要里程碑,旨在重塑其在全球芯片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在2025年RISC-V中国峰会的“高性能计算分论坛”上,Andes晶心科技CEO林志明正式发布了公司最新一代64位RISC-V处理器IP——AX66。该产品基于RISC-V国际基金会最新批准的RVA23 Profile标准,专为高性能计算(HPC)、AI加速及边缘计算等场景优化,标志着RISC-V生态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进一步成熟。
随着电子设备复杂度的提升和产品开发周期的缩短,电磁兼容性(EMC)测试已成为制造商面临的关键挑战。传统EMI测量方法效率低下,难以捕捉瞬态干扰信号,导致测试周期延长、成本增加。是德科技(Keysight Technologies)推出的新一代PXE电磁干扰(EMI)测量接收机,通过突破性的1 GHz实时无间隙扫描技术,将测试速度提升3倍,显著优化了EMC认证流程,为工程师提供了更高效、精准的测试解决方案。
全球电商及云计算巨头亚马逊近日对其核心利润引擎——亚马逊网络服务(AWS)部门实施新一轮裁员。据公司内部消息人士透露,本次调整涉及销售、市场及技术解决方案团队,受影响岗位达数百人。这是继4月影视与硬件部门优化后,亚马逊2024年内第三次公开披露的裁员计划,反映出企业在人工智能浪潮下的持续业务重塑。
随着汽车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高边驱动器(High-Side Driver)在车身控制模块(BCM)、LED照明、电机驱动等应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圣邦微电子(SG Micro)推出的SGM42203Q是一款专为汽车电子设计的24V双通道高边驱动器,具备模拟电流检测、高可靠性及智能保护功能,可广泛应用于电阻性、电容性和电感性负载驱动。本文将深入解析该产品的技术优势、市场竞争力及典型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