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3-1 阅读量:1103 来源: 发布人:
物联网推动智慧物流变革
物流业是最早接触物联网理念的行业,也是中国物联网在2003~2004年第一轮热潮中被寄予厚望 的一个行业。根据物联网发展现状,在分析国内外物联网发展对物流业影响的基础上,中国物流技术协会认为物联网的发展必将推动中国智慧物流的变革。因此在 2009年10月,该协会提出了“智慧物流”理念,开始在物流业全面倡导智慧物流变革。
中国物流技术协会副理事长王继祥认为,物流业是物联网很早就实实在在落地的行业之一,很多先进的现 代物流系统已经具备了信息化、数字化 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敏捷化、可视化、自动化等先进技术特征。很多物流系统和网络也采用了最新的红外、激光、无线、编码、认址、自动识别、定 位、无接触供电、光纤、数据库、传感器、RFID、卫星定位等高新技术,这种集光、机、电、信息等技术于一体的新技术在物流系统的集成应用就是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应用的体现。
2010年,在物流领域相对成熟的物联网应用已经进入人们的视野。在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方 面,如食品的可追溯系统、药品的可追溯系统等,为保障食品、药品等的质量与安全提供了坚实的物流保障。为破解食品安全的瓶颈,2010年9月26日,商务 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发出《关于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并推动上海、重庆、大连、青岛、宁波、南京、杭州、成都、昆明及无锡市 10个城市作为第一批试点城市开展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
在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方面,采用基于GPS卫星导航定位技术、RFID技术、传感技 术等多种技术,对物流过程中实时实现车辆定位、运输物品监控、在线调度与配送可视化与管理。目前,全网络化与智能化的可视管理网络还没有,但初级的应用比 较普遍,如有的物流公司或企业建立了GPS智能物流管理系统;有的公司建立了食品冷链的车辆定位与食品温度实时监控系统等,初步实现了物流作业的透明化、 可视化管理。
物联网正在助推智能化的企业物流配送中心的形成。这是基于传感、RFID、声、光、机、电、移动计算等各项先进技术,建立全自动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建立物 流作业的智能控制、自动化操作的网络,可实现物流与生产联动,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面协同。例如一些先进的自动化物流中心,就实现了机器人 码垛与装卸,采用无人搬运车进行物料搬运,自动输送分拣线开展分拣作业,出入库操作由堆垛机自动完成,物流中心信息与企业ERP系统无缝对接,整个物流作 业与生产制造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这也是物联网的初级应用。
企业的智慧供应链建设离不开物联网。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面对着大量的个性化需求与订单,怎样能 使供应链更加智慧?怎样才能做出准确的客户需求预测?这些是企业经常遇到的现实问题。这就需要智慧物流和智慧供应链的后勤保障网络系统支持。打造智慧供应 链,这也是IBM提出的智慧地球解决方案重要的组成部分。
此外,基于智能配货的物流网络化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物流作业中手持终端产品的网络化应用等,也是目 前很多地区推动的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应用的模式。如广东省以“南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数据交换中心” 建设为纽带,依托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的平台,在全省二十一个地级市建立相应的市级“南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联网示范工程,联合全省代表性企业共同推进的 大型物流信息化项目正在全面推进中。
目前,物联网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在物品可追溯领域的技术与政策等条件都已经成熟,应加快全面推进。 在可视化与智能化物流管理领域应该开展试点,力争取得重点突破,取得有示范意义的案例。在智能物流中心建设方面需要物联网理念进一步提升,加强网络建设和 物流与生产的联动。在智能配货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方面应该统一规划,全力推进。
物联网在物流业应用的未来趋势
当前,物联网发展正推动着中国智慧物流的变革。随着物联网理念的引入,技术的提升,政策的支持,相信未来物联网将给中国物流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中国智慧物流将迎来大发展的时代。王继祥分析认为,未来物联网在物流业的应用将出现如下四大趋势:
一是智慧供应链与智慧生产融合。随着RFID技术与传感器网络的普及,物与物的互联互通,将给企业 的物流系统、生产系统、采购系统与销售系统的智能融合打下基础,而网络的融合必将产生智慧生产与智慧供应链的融合,企业物流完全智慧地融入企业经营之中, 打破工序、流程界限,打造智慧企业。
二是智慧物流网络开放共享,融入社会物联网。物联网是聚合型的系统创新,必将带来跨行业的网络建设 与应用。如一些社会化产品的可追溯智能网络能够融入社会物联网,开放追溯信息,让人们可以方便地借助互联网或物联网手机终端,实时便捷地查询、追溯产品信 息。这样,产品的可追溯系统就不仅仅是一个物流智能系统了,它将与质量智能跟踪、产品智能检测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融入人们的生活。
三是多种物联网技术集成应用于智慧物流。目前在物流业应用较多的感知手段主要是RFID和GPS技术,今后随着物联网技术发展,传感技术、蓝牙技术、视频 识别技术、M2M技术等多种技术也将逐步集成应用于现代物流领域,用于现代物流作业中的各种感知与操作。例如温度的感知用于冷链物流,侵入系统的感知用于 物流安全防盗,视频的感知用于各种控制环节与物流作业引导等。
四是物流领域物联网创新应用模式将不断涌现。物联网带来的智慧物流革命远不是我们能够想到的以上几种模式。实践出真知,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更多的创新模式会不断涌现,这才是未来智慧物流大发展的基础。
目前,很多公司已经开始积极探索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应用的新模式。例如有公司在探索给邮筒安上感知标 签,组建网络,实现智慧管理,并把邮筒智慧网络用于快递领域。当当网在无锡新建的物流中心就探索物流中心与电子商务网络融合,开发智慧物流与电子商务相结 合的模式。无锡新建的粮食物流中心探索将各种感知技术与粮食仓储配送相结合,实时了解粮食的温度、湿度、库存、配送等信息,打造粮食配送与质量检测管理的 智慧物流体系等。
在消防安全需求升级与物联网技术融合的背景下,Holtek(盛群半导体)推出BA45F25343/53/63系列MCU,以双通道感烟AFE(模拟前端)为核心,结合高度集成的电源管理与智能算法,实现感烟探测器在精度、成本、可靠性三大维度的突破性提升。该系列通过内置双通道LED驱动、5V/9V多电压输出及失效报警功能,不仅解决了传统方案外围电路复杂、误报率高(行业平均>2%)的痛点,更以国产替代能力打破海外厂商(如ADI、Microchip)在高端消防芯片市场的垄断,成为智能消防终端、工业安全监测等场景的行业标杆。随着智慧城市与安规政策驱动,BA45F系列有望在百亿级消防物联网市场中占据核心地位。
在边缘计算与工业自动化高速发展的当下,电源管理技术正面临高密度集成与能耗优化的双重挑战。Microchip推出的MCPF1412高效全集成12A电源模块,以行业领先的5.8mm³超小封装、95%以上能效转换率及智能化数字接口,直击设备小型化与能源损耗的核心痛点。本文从技术解析、性能突围、国产替代路径及市场前景多维度切入,深度剖析该模块如何通过创新的LDA封装与PMBus®兼容设计,在工业控制、数据中心及新能源领域重构电源管理标准,为国产替代与全球竞争提供关键技术启示。
在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车展的智能驾驶技术专区,易灵思(展位2BC104)首次公开展示其钛金系列FPGA完整技术生态,两款基于16nm FinFET工艺的旗舰产品Ti60/Ti180,配合全栈式开发平台,构建起覆盖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域控制器、车载传感三大核心场景的解决方案。
全球半导体制造格局迎来关键变量。根据产业链最新消息,英特尔的Intel 18A制程节点已获得英伟达、博通、IBM等多家行业巨头的代工订单,首批验证芯片反馈积极。这意味着在台积电主导的先进制程领域,美国本土终于出现具备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在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上,联发科技(MediaTek)以天玑汽车旗舰座舱平台C-X1与联接平台MT2739的发布,正式吹响了“AI定义座舱”的号角。作为全球首款基于3nm制程的车规级芯片,C-X1凭借双AI引擎架构、NVIDIA Blackwell GPU集成及400TOPS的端侧AI算力,不仅突破了传统车载芯片的算力天花板,更通过云端-端侧一致性开发生态,实现了低延迟语音交互、实时旅程规划等生成式AI功能的规模化落地。而MT2739作为5G-Advanced技术的标杆性产品,率先支持3GPP R18协议及卫星通信技术,解决了复杂场景下的网络稳定性难题。这两大平台的协同,标志着MediaTek在智能汽车领域完成了从芯片性能到生态整合的全链条布局,直面高通8155等竞品的市场优势,并加速国产替代进程。随着智能座舱渗透率预计在2025年突破60%,MediaTek正以技术革新重塑行业格局,推动中国汽车芯片从“跟随”迈向“引领”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