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企业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生存之道”

发布时间:2011-03-1 阅读量:946 来源: 发布人:

编者按:时间如梭,岁月似水,中国RFID又 即将走过一年。那么,这一年中,中国RFID产业到底发展如何,有哪些因素在实质性地推进产业的发展?又有哪些困难依然阻碍着中国RFID应用的前行?为 了对本年度中国RFID发展的进程进行一个系统性地回顾,“中国RFID发展年会暨年度评选”活动组委会,特别组织了““2008中国RFID年度回顾系 列高端访谈”活动,我们邀约了拼搏在中国RFID市场一线的企业领军人物,行业、企业用户主管以及政府主管领导,就2008年中国RFID产业和应用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趋势,阐述自己的观点、分享自身的实践的经验,以和业界共同分享。

本文的访谈对象是:北京烽火联拓科技公司总经理张革军,文章作者是RFID中国网总编。

  北京烽火联拓科技公司总经理张革军

  北京烽火联拓科技公司总经理张革军
 

张革军,北京烽火联拓科技公司总经理,2003年开始投身于中国RFID应用市场。几年来在RFID市场的拼搏,经历了挫折与磨砺之后,终于为公司明确了生存与发展的方向,在目标市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术优势与竞争壁垒。

在经历了维深、烽火联拓的发展历程后,张革军对于中国RFID企业如何生存与发展,有着自身务实地感受,对中国RFID总体发展环境的看法,也更加冷静和现实。

精彩观点一:通过这几年在RFID市场的亲身经历,使我现在更愿意从某一个行业信息化需求的整体视角来看待RFID。把RFID作为整个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从用户需要的角度出发,提供数据采集的产品方案。单纯地定位在RFID产业的企业现在依旧会很难生存。我认为要把RFID的技术与产业经验当成你企业的竞争优势之一,而不要把它当成企业唯一的核心竞争力。

徐东英:从2003年到现在已经五个年头了,可以说您见证了中国RFID五年的发展历程,那么,从您的亲身经历来看,您对今年中国RFID市场的总体发展环境持何看法?

张革军:企业外部环境方面:一是政策环境好,政府的引导性投入,带动了产业的发展,从业公司数量增多;二是市场环境有待发展,市场还处于早期阶段,从客户内部自发产生的需求还很少;企业内部环境方面:企业需要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

这几年在RFID市场上的经历,使我现在很认同这样一个观点:就是不要单独谈RFID技术和产业。因为从技术角度而言,RFID是信息采集的一 个手段,它就象条码和指纹一样。如果非要把RFID当作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环境来对待,就会导致这样一种现象:企业闭门造车的开发了一款产品,之后到处去 找客户,告诉客户这个产品有多好、你应该如何使用。但是用户的信息化程度、管理水平未必处于这个阶段,没有这个需求。这样做的结果,就会很容易陷入一个死 胡同。现在,相当一部分RFID企业规模小,无法突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我现在更愿意从一个行业信息化需求的整体视角来看待 RFID,把RFID作为一个组成部分,用户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

徐东英:那么基于这样一种认知,您是怎样定位烽火联拓、设定他的发展方向的?

张革军:烽火联拓的定位是面向某一个细分市场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中的设备供应商。基于这样一种地位,RFID便只成为我们整体解决方案中的一部 分,甚至是非常小的一部分。现在我们主要面向军方市场,在这一细分的市场上我们的重点又是人员管理与物流管理两个方面。围绕这两个方面,我们针对军方需 求,研发相应的产品,提供解决方案。从产品的角度包含了三个方面:即RFID技术、无线自主网技术和移动计算技术。如果其中部分产品能够转成通用产品,我们今后会把它们推向相适应的民用市场。

基于这样一种操作思路,烽火联拓仅仅两年的时间业务发展极其迅速。我们预测:今后三年每年会以2倍的速度递增,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徐东英:通过烽火联拓一年多的经营实践,您是不是认为如果公司仅定位在RFID上,企业生存将非常艰难?

张革军:一项新的技术产品的市场推广应用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的,如果企业仅定位在RFID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例如:做标签或是读写器等,然后 去找用户,生存会是比较艰难。因为,你不确定哪一部分才是你真正的客户。我们可以看看这个产业中,凡是发展的还算不错的企业,几乎都是从某一个具体的细分 市场起步,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认为一个新技术的起步大部分都遵循这样一个规律:先得到某一个细分市场的认可,用户买单后,才能使技 术得以发展和应用。所以,对于RFID企业,应该从细分市场的应用解决方案入手,在根据用户需求,提供相应的RFID产品与方案,才是RFID企业生存与 发展的一条比较正确的路径。

相关资讯
日本Rapidus突破2nm芯片技术,挑战台积电三星霸主地位

日本政府支持的半导体企业Rapidus于7月18日宣布,已成功试产国内首个2nm晶体管,标志着该国在先进芯片制造领域取得关键突破。这一进展是日本耗资5万亿日元(约合340亿美元)半导体复兴计划的重要里程碑,旨在重塑其在全球芯片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RISC-V架构突破性能瓶颈,Andes发布新一代AX66处理器IP

在2025年RISC-V中国峰会的“高性能计算分论坛”上,Andes晶心科技CEO林志明正式发布了公司最新一代64位RISC-V处理器IP——AX66。该产品基于RISC-V国际基金会最新批准的RVA23 Profile标准,专为高性能计算(HPC)、AI加速及边缘计算等场景优化,标志着RISC-V生态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进一步成熟。

1 GHz实时扫描革新EMC测试:是德科技PXE接收机技术解析

随着电子设备复杂度的提升和产品开发周期的缩短,电磁兼容性(EMC)测试已成为制造商面临的关键挑战。传统EMI测量方法效率低下,难以捕捉瞬态干扰信号,导致测试周期延长、成本增加。是德科技(Keysight Technologies)推出的新一代PXE电磁干扰(EMI)测量接收机,通过突破性的1 GHz实时无间隙扫描技术,将测试速度提升3倍,显著优化了EMC认证流程,为工程师提供了更高效、精准的测试解决方案。

亚马逊AWS部门启动战略性裁员,生成式AI推动云业务重组

全球电商及云计算巨头亚马逊近日对其核心利润引擎——亚马逊网络服务(AWS)部门实施新一轮裁员。据公司内部消息人士透露,本次调整涉及销售、市场及技术解决方案团队,受影响岗位达数百人。这是继4月影视与硬件部门优化后,亚马逊2024年内第三次公开披露的裁员计划,反映出企业在人工智能浪潮下的持续业务重塑。

圣邦微电子SGM42203Q:高性能汽车级双通道高边驱动解决方案

随着汽车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高边驱动器(High-Side Driver)在车身控制模块(BCM)、LED照明、电机驱动等应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圣邦微电子(SG Micro)推出的SGM42203Q是一款专为汽车电子设计的24V双通道高边驱动器,具备模拟电流检测、高可靠性及智能保护功能,可广泛应用于电阻性、电容性和电感性负载驱动。本文将深入解析该产品的技术优势、市场竞争力及典型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