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技术与行动方案解析及产业面临问题

发布时间:2011-03-25 阅读量:734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中心议题:
    * 人机如何沟通
解决方案:
    * 人机介面方面---键盘、书写、指纹、眼球
    * 手持装置---触控萤幕、摇杆、触控键和手写
    * 工业电脑领域---触控键、触控萤幕和触控板

人与机之间似乎有一个失落的世界,让两者之间的沟通出了问题,触控技术将这失落的世界填补起来。不过事实上,触控并不是苹果发明的,而是一个有30年历史的老技术,只是苹果的强大行销功力将触控推升上人机介面的舞台中央。

升达科技董事长林招庆在「DTF行动技术与设计论坛」中,介绍了各种人机介面的发展历史,电容式触控技术与其他触控技术的特性优劣。同时也详细阐述触控IC中的要素,像是手势码,并讨论现今触控产业面临的问题。

人机介面有几个要素一定要掌握,即是自然、简单(当然,自然一定是简单的)、信赖性高,并且便宜(最好是免费)。我们都需要和机器对话,但要如何沟通?

截至目前为止,在人机介面方面,已经发展出来的技术包括键盘(这是很成熟的技术,不易被取代),还有形式的辨识像是书写、指纹、眼球,人工智慧(十分高深不易工业化),滑鼠、触控点、触控板、触控键、摇杆、触控萤幕、轨迹球、滚轮等,或许未来还有其他介面。然而,这么多方案是否解决了人机介面的问题,或者在这些方案中,究竟哪一项是最佳选择?

在手持装置中,触控萤幕、摇杆、触控键和手写是较普遍的选择。桌上型和笔记型电脑则以键盘/滑鼠、触控板、触控键和轨迹球为主。工业电脑领域则采用触控键、触控萤幕和触控板。这些选择是最佳方案还是不得不然?

触控感测技术

首先介绍表面电容技术,原理为感测器放置于4个角,由交错的电场涵盖表面,若有手指接触会造成电场改变。问题在于手指接触的点往往太大,涵盖了好几个画素,不易定义,而且2只手会让电场乱掉,所以无法做多点触控。

投射电容技术是用2层互相独立的电场,且为钻石形状XY轴交错覆盖表面,当手指接触时会引发接触区块的电容改变,扫描电容在XY轴上的分布变化,可计算出手指的位置。投射电容技术可应用于多指触控,也是苹果iPhone和iPod采用模式。主要专利是在Synaptics和升达手中。适用于小尺寸(4.3吋以下)触控萤幕,10吋以上技术还在研发当中。

以现在使用最多的各类触控术电阻式、表面电容式、红外线、超音波、投射电容式和电磁式来比较,电阻式类似表面电容,接触面和ITO中间隔着空间,以压力变化来计算位置,去年市占率还有90%,今年与投射电容已出现消长,市占率低于80%,由于耐久性较差(低于200万次),且穿透率仅78~85%,市场正在消褪中。相较起来,投射电容可耐触1,000万次,穿透率高,今年市占突破20%。表面电容优点为没有尺寸限制,但贴合会产生泡泡问题。电磁式利用线圈磁场的变化来感测,优点为耐触超过2,000万次,穿透率达100%,且无尺寸限制,但重量重且价格高。

各个触控技术有其优缺点,也有最适应用尺寸,现在超大(30~60吋)多采用红外线式,15~22吋监视器采电阻式。不过以实际使用行为来说,20吋以上是否人会在萤幕上点来点去?这倒不无疑问。中小尺寸目前则以电阻式和投射电容式应用广泛。

相关资讯
日本Rapidus突破2nm芯片技术,挑战台积电三星霸主地位

日本政府支持的半导体企业Rapidus于7月18日宣布,已成功试产国内首个2nm晶体管,标志着该国在先进芯片制造领域取得关键突破。这一进展是日本耗资5万亿日元(约合340亿美元)半导体复兴计划的重要里程碑,旨在重塑其在全球芯片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RISC-V架构突破性能瓶颈,Andes发布新一代AX66处理器IP

在2025年RISC-V中国峰会的“高性能计算分论坛”上,Andes晶心科技CEO林志明正式发布了公司最新一代64位RISC-V处理器IP——AX66。该产品基于RISC-V国际基金会最新批准的RVA23 Profile标准,专为高性能计算(HPC)、AI加速及边缘计算等场景优化,标志着RISC-V生态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进一步成熟。

1 GHz实时扫描革新EMC测试:是德科技PXE接收机技术解析

随着电子设备复杂度的提升和产品开发周期的缩短,电磁兼容性(EMC)测试已成为制造商面临的关键挑战。传统EMI测量方法效率低下,难以捕捉瞬态干扰信号,导致测试周期延长、成本增加。是德科技(Keysight Technologies)推出的新一代PXE电磁干扰(EMI)测量接收机,通过突破性的1 GHz实时无间隙扫描技术,将测试速度提升3倍,显著优化了EMC认证流程,为工程师提供了更高效、精准的测试解决方案。

亚马逊AWS部门启动战略性裁员,生成式AI推动云业务重组

全球电商及云计算巨头亚马逊近日对其核心利润引擎——亚马逊网络服务(AWS)部门实施新一轮裁员。据公司内部消息人士透露,本次调整涉及销售、市场及技术解决方案团队,受影响岗位达数百人。这是继4月影视与硬件部门优化后,亚马逊2024年内第三次公开披露的裁员计划,反映出企业在人工智能浪潮下的持续业务重塑。

圣邦微电子SGM42203Q:高性能汽车级双通道高边驱动解决方案

随着汽车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高边驱动器(High-Side Driver)在车身控制模块(BCM)、LED照明、电机驱动等应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圣邦微电子(SG Micro)推出的SGM42203Q是一款专为汽车电子设计的24V双通道高边驱动器,具备模拟电流检测、高可靠性及智能保护功能,可广泛应用于电阻性、电容性和电感性负载驱动。本文将深入解析该产品的技术优势、市场竞争力及典型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