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企业该如何站位平板电脑市场

发布时间:2011-04-25 阅读量:1081 来源: 发布人:

中心议题:
    * 2011年的平板电脑市场的分析

高端视点:
    * PC市场增势迅猛
    * 中国市场品牌平板电脑高/低端两极分化
    * 本土平板电脑厂商的机会和风险


2010年苹果推出的平板电脑iPad,孕育并催发了这个市场的发展壮大。2011年的平板电脑市场不再让人将信将疑,而是信心十足。但是,巨大市场机遇来临时,众多厂商也将面对苹果这个强大的对手,竞争会变得愈发激烈。

业界所定义的平板电脑

  以性能为基础:主频在600MHz以上,7~10英寸触摸屏、WiFi/3G、低功耗、便携。以使用方式为基础:介于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之间,使用方式类似手机但无需通话功能,功能低于电脑,但便利性高于电脑。

市场增势迅猛

  Morgan Stanley的研究报告显示,平板电脑将于2011年爆发,增长率达245%,此后会保持较平稳的增长速度,并冲击上网本市场,致使上网本市场在2011、2012年出现20%及11%的负增长。

  而笔记本电脑增长稳健,2009至2013的年增长率分别为6%、22%、15%和11%、10%,桌上型电脑的增长渐趋平缓。
图1 PC成长分布图
据拓璞产业研究所的数据,2010年,iPad的出货量是1470万台,占市场份额近9成,其他品牌的出货量是200万台。2011年,平板电脑市场仍旧以iPad为主导,约占总市场的68%;2013年起,其他品牌可望与iPad分庭抗礼,市场份额将首度超过iPad,约占总市场的53%。


图2 其他品牌xPad和iPad的成长分布图

另外,Morgan Stanley的研究报告还显示,平板电脑的早期市场将集中在高端消费人群,比如2010年则主要集中在北美市场,而2011年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欧洲。2012年亚洲市场将崭露头角,2014年亚洲市场份额会占据首位。2013年平板电脑全球市场的渗透率达到16%,年出货量将超过1亿台。



图3 平板电脑成长区域分布图
 


中国市场两极分化
深圳半导体产业协会对42款上市品牌进行的采样调查发现,基于ARM架构的产品占76%,其中ARM9和ARM11占所有ARM架构产品的32%,采用中国产主控芯片的产品价格均低于2000元。基于X86架构的产品占24%,9成价格超过4000元,高端品牌对Windows操作系统采用率很高。

  同时,品牌商定价出现高端和低端的两极分化,5000元以上和2000元以下的机型均占30%,其差异如表1所示:

       表1 品牌平板电脑高/低端方案的差异





图5 品牌平板电脑定价图

 

除品牌机之外,不得不提到白牌机,由于中国市场提早进入价格战,白牌中端定价远低于品牌中端定价。

  目前,白牌机集中在中低端产品。中端成本60至70美元,售价90美元以下。如果采用电容触摸屏,成本90至95美元,售价120美元以上。低端成本50美元,售价55美元左右。

  白牌机多采用Android+ARM,少数采用Windows+Intel,其他配置包括WiFi(802.11a/b/g)、7英寸屏、Nand flash+DDR2等。

  另外,白牌机中又出现了一款本土特色产品,月出货量达50万。该方案的配置是4.3英寸屏、4G存储、WiFi、ARM9、Android2.1或2.2、支持720P视频播放,成本230~250元,售价299元。此价格和MP4差不多,但扩展性、娱乐性得到很大提升。

  白牌机2011年下半年的主流案例分析如表2所示,中端方案可能还有3D功能。

    表2 2011年下半年平板电脑白牌机的中低端方案

在平板电脑主控芯片方面,高端芯片多采用45nm工艺,如苹果的A4/A5、高通的Snapdragon、Nvidia的Tegra2、飞思卡尔的i.MX等,但是高端芯片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不够。

  中低端芯片多采用65nm工艺,如Telechips、Rockchips、君正、盈方微、威盛和炬力等,总的月出货量达到近100万片。

  其他一些芯片厂商也有加入,如晶晨(Amlogic)、全胜、中星微、MTK和Mstar。

本土平板电脑厂商的机会和风险


 深圳半导体协会产业研究组高级分析员孔文表示,苹果将继续引领高端市场,决定价格,其他产品受到限制。中端产品的性价比优势不明显,市场成长空间不大。

  而低端产品用中国厂商的主控芯片,目前硬件平台延用了MID、智能手机的平台,性能不足以支撑大屏触摸产品。而其所采用的Android 3.0以前版本的操作系统属于手机定制操作系统,用户体验欠佳。因此低端产品用户支持度不高。

  在进入高端市场难度较大的情况下,本土厂商应该找准产品定位和市场定位,在中低端实现突破。中端产品应该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精,定价在1000元以下;注意现有市场根基,忌盲目模仿iPad;突出技术优势与应用特色(如成功的中端手机:音乐/照相手机/社交网络/微博)。

  低端产品定价在500元以下,采用ARM芯片,需保证电子书、音乐、游戏、照片及视频管理和流媒体等娱乐应用较友好的支持。简单入门级的应用是低端机型不可忽视的市场,如学生电脑、物流、电子菜单、KTV点歌等,取代MP4市场。

  同时,平板电脑产业发展模式已经发生变化,内容为王时代需注重软件平台的发展,加强硬件与软件平台的合作。

  最后,平板电脑产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即将面临第一轮的市场淘汰。


相关资讯
华虹半导体2025年Q1业绩解析:逆势增长背后的挑战与破局之路

2025年第一季度,华虹半导体(港股代码:01347)实现销售收入5.409亿美元,同比增长17.6%,环比微增0.3%,符合市场预期。这一增长得益于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及汽车电子领域需求的复苏,以及公司产能利用率的持续满载(102.7%)。然而,盈利能力显著下滑,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仅为380万美元,同比锐减88.05%,环比虽扭亏为盈,但仍处于低位。毛利率为9.2%,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但环比下降2.2个百分点,反映出成本压力与市场竞争的加剧。

边缘计算新引擎:瑞芯微RV1126B四大核心技术深度解析

2025年5月8日,瑞芯微电子正式宣布新一代AI视觉芯片RV1126B通过量产测试并开启批量供货。作为瑞芯微在边缘计算领域的重要布局,RV1126B凭借3T算力、定制化AI-ISP架构及硬件级安全体系,重新定义了AI视觉芯片的性能边界,推动智能终端从“感知”向“认知”跃迁。

半导体IP巨头Arm:季度营收破12亿,AI生态布局能否撑起估值泡沫?

2025财年第四季度,Arm营收同比增长34%至12.4亿美元,首次突破单季10亿美元大关,超出分析师预期。调整后净利润达5.84亿美元,同比增长55%,主要得益于Armv9架构芯片在智能手机和数据中心的渗透率提升,以及计算子系统(CSS)的强劲需求。全年营收首次突破40亿美元,其中专利费收入21.68亿美元,授权收入18.39亿美元,均刷新历史纪录。

Arrow Lake的突破:混合架构与先进封装的协同进化

2024年10月,英特尔正式发布Arrow Lake架构的酷睿Ultra 200系列处理器,标志着其在桌面计算领域迈入模块化设计的新阶段。作为首款全面采用Chiplet(芯粒)技术的桌面处理器,Arrow Lake不仅通过多工艺融合实现了性能与能效的优化,更以创新的混合核心布局和缓存架构重新定义了处理器的设计范式。本文将深入解析Arrow Lake的技术突破、性能表现及其对行业的影响。

暗光性能提升29%:深度解析思特威新一代AI眼镜视觉方案

2025年5月8日,思特威(股票代码:688213)正式发布专为AI眼镜设计的1200万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SC1200IOT。该产品基于SmartClarity®-3技术平台,集成SFCPixel®专利技术,以小型化封装、低功耗设计及卓越暗光性能,推动AI眼镜在轻量化与影像能力上的双重突破。公司发言人表示:"AI眼镜的快速迭代正倒逼传感器技术升级,需在尺寸、功耗与画质间实现平衡,这正是SC1200IOT的核心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