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A5”核心【不同凡响的CPU设计】

发布时间:2011-05-10 阅读量:1578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中心议题
      *平板终端“iPad 2”配备了“A5”SoC
      *CPU部分的设计也有所改变

美国苹果公司为2011年3月在美国等地上市的平板终端“iPad 2”配备了名为“A5”的SoC(系统芯片,system on a chip)。《日经电子》由在外部技术人员协助下对A5的拆解,得知了其裸片面积扩大至上代“A4”的约2.3倍,而且CPU部分的设计也有所改变。

“iPad 2”配备的SoC“A5”的外观
 

拆除A5的封装后,尺寸12.1mm×10.1mm(实测值。以下同)的裸片呈现在眼前。面积约为122.2mm2,“作为移动设备用SoC,尺寸属相当大的类别”(某半导体技术人员)。第一代“iPad”配备的A4的面积约为53.2mm2,A5增至其2.3倍左右(图1)。在裸片四角形成的用来识别制造厂商和制造工艺技术的图案形状与A4相同。也就是说,A4与A5均是采用韩国三星电子的45nm工艺技术制造的。iPad 2上市前虽曾有部分报道称,“苹果公司已将A5的生产委托给台湾台积电(TSMC)”,但至少《日经电子》拆解的A5不是台积电生产的。

CPU与GPU均为双核

因A5与A4的制造工艺为同一代,所以A5的电路规模是A4的2倍以上。其理由之一是,CPU与GPU均为“双核”。“从CPU及GPU电路所占的面积等来看,估计CPU为英国ARM公司的双核版‘Cortex-A9’,GPU为英国Imagination Technologies的双核版‘POWERVR SGX543’(MP2)”(前述技术人员)。并且CPU及GPU的电路部分呈左右对称形状,也支持了其为双核构造的推测。


图1:面积增至2.3倍的“A5”iPad 2配备的A5裸片与iPad的A4裸片的比较。
A5裸片面积增大至约2.3倍。A5的CPU与GPU均改成了双核构造。
图中的尺寸为实测值,电路块的用途系《日经电子》推测。

存储器接口电路的面积也稍有增大。或许是支持了LPDDR2接口的缘故。A5的封装形式与A4相同。具体为采用了DRAM封装与A5封装相重叠的所谓PoP(package on package)构造。此次拆解的A5用DRAM封装中,层叠了2枚估计是三星生产的支持LPDDR2的2Gbit裸片。推算iPad 2的DRAM容量为512MB。

去掉了特殊电路的CPU

仔细比较A5与A4裸片,就会发现CPU部分设计方法的变化。“A4的CPU逻辑电路部分有多块,而A5的CPU却未见。A5的CPU似都是由标准单元构成的”(上述技术人员)。

这或许意味着苹果公司对三星的依赖因素减少了一个。一般认为,三星通过在Cortex-A8内核中采用美国Intrinsity公司(后来被苹果收购)的动态电路技术,在A4上实现了1GHz的运行频率。而A5没有这种痕迹,可认为CPU的逻辑电路部分全部改成了以工具的逻辑合成为前提的设计(图2)。“特殊电路大多与制造技术密切相关。以使用工具的逻辑合成为前提的设计,只用标准单元即可构成逻辑电路,因此可轻松更换制造工艺技术或制造商”(前述技术人员)。


图2:CPU的内部构造发生变化A5与A4的CPU部分比较。
A4的CPU中含有认为是采用了原Intrinsity的动态电路技术的特殊电路,
而A5的CPU则由标准单元构成。

目前还不清楚A5是否会直接采用于新一代“iPhone”。“智能手机的应用处理器几乎没有采用100mm2以上裸片的先例。如果苹果公司打算将A5配备于iPhone的话,为了降低成本和功耗,应该会改成更小的裸片”(上述技术人员)。目前,三星尚未宣布供货采用32nm及28nm工艺的逻辑LSI量产品。估计可能会另外开发电路规模比A5小的SoC,或者采取其他方法推进A5的微细化。

苹果公司2011年4月15日以三星的智能手机及平板终端侵害其专利权为由,向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地区联邦地方法院提起了诉讼。苹果已委托台积电制造A5的消息在业界内传得像真的一样,再加上A5裸片的大面积、A5的CPU设计方法的变化以及苹果与三星的专利纠纷等等。这一系列事件的同时发生意味着什么呢?估计此前苹果与三星的关系一定是发生了社么变化。

 
相关资讯
日本Rapidus突破2nm芯片技术,挑战台积电三星霸主地位

日本政府支持的半导体企业Rapidus于7月18日宣布,已成功试产国内首个2nm晶体管,标志着该国在先进芯片制造领域取得关键突破。这一进展是日本耗资5万亿日元(约合340亿美元)半导体复兴计划的重要里程碑,旨在重塑其在全球芯片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RISC-V架构突破性能瓶颈,Andes发布新一代AX66处理器IP

在2025年RISC-V中国峰会的“高性能计算分论坛”上,Andes晶心科技CEO林志明正式发布了公司最新一代64位RISC-V处理器IP——AX66。该产品基于RISC-V国际基金会最新批准的RVA23 Profile标准,专为高性能计算(HPC)、AI加速及边缘计算等场景优化,标志着RISC-V生态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进一步成熟。

1 GHz实时扫描革新EMC测试:是德科技PXE接收机技术解析

随着电子设备复杂度的提升和产品开发周期的缩短,电磁兼容性(EMC)测试已成为制造商面临的关键挑战。传统EMI测量方法效率低下,难以捕捉瞬态干扰信号,导致测试周期延长、成本增加。是德科技(Keysight Technologies)推出的新一代PXE电磁干扰(EMI)测量接收机,通过突破性的1 GHz实时无间隙扫描技术,将测试速度提升3倍,显著优化了EMC认证流程,为工程师提供了更高效、精准的测试解决方案。

亚马逊AWS部门启动战略性裁员,生成式AI推动云业务重组

全球电商及云计算巨头亚马逊近日对其核心利润引擎——亚马逊网络服务(AWS)部门实施新一轮裁员。据公司内部消息人士透露,本次调整涉及销售、市场及技术解决方案团队,受影响岗位达数百人。这是继4月影视与硬件部门优化后,亚马逊2024年内第三次公开披露的裁员计划,反映出企业在人工智能浪潮下的持续业务重塑。

圣邦微电子SGM42203Q:高性能汽车级双通道高边驱动解决方案

随着汽车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高边驱动器(High-Side Driver)在车身控制模块(BCM)、LED照明、电机驱动等应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圣邦微电子(SG Micro)推出的SGM42203Q是一款专为汽车电子设计的24V双通道高边驱动器,具备模拟电流检测、高可靠性及智能保护功能,可广泛应用于电阻性、电容性和电感性负载驱动。本文将深入解析该产品的技术优势、市场竞争力及典型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