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技术的发展应用趋势——触控解决方案多元化

发布时间:2011-05-20 阅读量:870 来源: 发布人:

中心议题:
       * 虽然市场占有率很大——电阻式触控技术仍须持续观察
       * 多方优势尽显——电容式触控技术后来居上
       * 大尺寸应用——LLP触控技术决定未来
       * 触控功能未来——触觉反馈解决方案

苹果iPhone产品在全球热卖,把多点触控技术带到了人机交互这个大平台的前面,让消费者认识到了触控操作的方便和随心。而之后的iPad等平板电脑,更是让人们知道了触控不仅可在小画面的行动电话显示方面提供更多的操作便利性,在中尺寸的平板计算机,又可开发出更多元的娱乐应用,进而发展到了在大尺寸的屏幕上面利用多点触控技术做展览展示等更多元的应用。但触控技术并不只有Apple所采行的解决方案,其实因显示尺寸的大小不同,也有多元的触控解决方案选项,包括途拓科技的ToucoBubble,在大尺寸展示方面是有着国内领先水平的。

虽然触控技术发展最早可追溯至70年代,但是触控的人机界面应用的大量导入,也是近几年才逐渐出现的市场需求高峰,不仅只是触控技术持续推陈出新,在相关解决方案,包含硬件、零组件、操作系统,均与触控技术持续提升与发展,目前成熟的触控技术已有近10余种,而成功导入应用、大量推出相关应用产品以最成熟的电阻式触控与热门的表面电容式(Surface Capacitive Touch Panel;SCT)技术外,还有投射电容式(Projected Capacitive Touch Panel;PCT)、LLP(laser light plane)、声波感应、光学等触控技术。

尤其近年表面电容式和LLP触控技术发展快速,量产与成本的控制方面已获得大幅进展,在技术架构可实践热门的Multi-Touch(多点触控)应用,成为近来产业相当注意的关键技术,吸引模块厂、控制IC业者积极发展相关解决方案。

在触控屏幕所使用的技术中,其实早在Apple iPhone、iPad产品推出前,相关的触控人机界面应用常可见于如Kiosk、IPC人机界面、智能型手机面板等用途,只是多半是采取成本相对较低、技术较成熟的电阻式触控技术。

虽然市场占有率很大——电阻式触控技术仍须持续观察

目前屏幕触控技术,电阻式触控是相关产品应用量最大的解决方案,但早期电阻式触控会有透明度与感测灵敏度技术限制。但电阻式触控具极佳的成本优势,使得相关解决方案在终端产品仍有极高的能见度。

电阻式触控解决方案,多被诟病的透光性表现不佳,与耐用度较差问题,经过关键材料、制程改善及新结构整合面板新的触点侦测机制,在内部ITO PET材料提升,同时整合Nano Carbon Tube与Conductive Polymer概念,电阻式触控面板也可在耐用度与可视性与电容式触控解决方案一较高下。

至于Apple iOS Device带来的多点触控体验,让多点的触点侦测需求成为市场新方向,位因应此发展趋势,电阻式触控技术也有相关技术提升,虽电阻式触控基于触点侦测的物理限制,实践多触点的侦测应用会遭遇较多困难,但目前多触点应用在电阻式的架构下也有更新的技术突破。然而,电阻式触控技术在导入新结构与材料后,相对会带来成本增加问题,但新设计的效益能否达到预期目标,仍需持续观察。

电阻式因实践技术的结构设计相对较单纯,关键元件具大量生产的绝佳优势,至今在市占与成本表现均具备相对优势,在多数应用中,如ATM、Kiosk等装置也常能发现采取电阻式触控的设计方案,电容式触控市占率仍比不上电阻式触控技术。

多方优势尽显——电容式触控技术后来居上

电阻式触控技术,较大的问题在于同时侦测触点越多,也会令ITO的层数、复杂度增加,如此一来面板的透光度就会受影响!透光程度的影响层面相当多,透光表现差代表背光就必须相对补强其效果,此举将影响整体装置的电力配置问题。

尤其光学表现特性将影响实际应用装置时的视觉体验!电阻式触控面板结构必须采行ITO形式架构,透光率表现会较电容式触控面板相较呈现显着差异,如果电阻式触控面板为具80% film/glass透光率,而电容式可以达到至少90% film/glass透光率表现。至于多点触控,虽不是Apple iOS Device首创,但至少Apple在相关制品中为大量导入元件与应用,并整合人机界面设计的业者,也让多点触控应用几乎与电容式触控解决方案画上等号,让相关发展后来居上。

大尺寸应用——LLP触控技术决定未来


途拓科技应用LLP(laser light plane)技术,在大尺寸触控显示方面,取得一系列可喜的成绩。LLP技术基本可以满足:有视觉吸引力、低功耗、高性能、外形足够小以及高成本效益。

LLP技术在多方面都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其主要原理是:红外激光设备把红外线投影到屏幕上,光的激光平面是约 1 毫米厚。当用手指触摸屏幕时,屏幕被阻挡,红外线便会反射,而屏幕下的摄影机则会捕捉反射去向。再经系统分析,便可作出反应。

触控功能未来——触觉反馈解决方案

在终端产品尝试整合触控屏幕设计,去改善人机界面的操作学习与应用效能,虽可达到直观、省体积、降低生产成本等诸多优点,但实际在行动装置或平板计算机尝试触控式屏幕来取代键盘或按键,仍有相当多的课题需要讨论。

虽然触控能带来人机界面(HMI),但也同时产生新的问题,例如,使用者会面临缺少传统机械按键的操作体验,尤其是触控式屏幕的触按目前多半透过音效或虚拟按键图示变化,来呈现反馈HMI的效果,但实际的使用效益仍低。

相关设计方案中,常见的解决方法是把触控屏幕搭配整合触觉反馈模块,再利用系统底层的互动设计,去改善HMI表现,或透过模拟去达到接近原有实体按键的操作体验,目前虽然整合触觉反馈的行动装置有限,碍于硬件成本可能会因此增加,但随着平板计算机、智能型手机等触控面板持续增大,虚拟键盘应用比例逐渐增加,也会令触按反馈的解决方案使用需求逐步提升。
相关资讯
全球芯链共融:新质生产力驱动工业数字化转型新格局

2025年5月14日,全球半导体分销巨头大联大控股在深圳成功举办以「新质工业·引领未来」为主题的峰会,汇聚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瑞芯微等16家顶尖原厂及逾500名行业精英。面对全球制造业智能化、低碳化转型浪潮,此次峰会聚焦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电力电子等新质生产力的技术融合,通过主论坛、分论坛及技术展区三大板块,全方位展示从芯片设计到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创新方案。中国工业增加值连续三年稳步增长(2023年4.6%、2024年5.7%、2025年一季度6.5%),印证了“新质工业时代”的全面开启。大联大中国区总裁沈维中在开幕致辞中强调,中国制造业正以技术韧性重构全球供应链,而半导体技术的全链路赋能将成为驱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

体积缩小37.7%!看LM-R2S系列如何重塑工业电源格局

根据金升阳官方技术白皮书数据显示,其最新发布的LM-R2S系列机壳开关电源通过8项核心技术创新,实现了工业供电设备在功率密度、环境耐受性及能效表现的三维突破。作为LM-R2系列的迭代产品,该系列解决了传统工业电源在设备小型化与复杂工况适配性之间的矛盾,为智能制造升级提供了高可靠性的供电保障。

存储器市场回暖驱动威刚科技2025年第一季业绩显著增长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存储器市场迎来关键转折点。DRAM与NAND Flash现货价自2月止跌回升,带动行业库存去化加速,需求端逐步回温。威刚科技董事长陈立白指出,存储器原厂自2024年末起减产调控供给,叠加AI服务器、智能终端等新兴应用需求增长,推动市场价格走出低谷。根据TrendForce数据,尽管此前预测Q1合约价可能下跌,但实际现货市场受备货动能及库存策略影响,价格反弹超预期,成为威刚业绩增长的直接推力。

全大核架构革新旗舰体验 天玑9400e芯片深度解析

MediaTek于5月14日正式推出天玑9400e旗舰移动平台。作为天玑系列的全新力作,该芯片凭借全大核架构设计、第三代4nm制程工艺及多项创新技术,在计算性能、能效管理和AI应用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为智能手机用户提供更卓越的游戏、影像与通信体验。

韩国半导体出口突破116亿美元:存储芯片涨价与HBM需求推高增长

根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5月14日发布的《2025年4月ICT进出口趋势》报告,韩国4月信息通信技术(ICT)出口额达189.2亿美元,同比增长10.8%,创下有记录以来4月份的最高值。同期贸易顺差为76.1亿美元,主要得益于半导体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强劲表现。然而,对华、对美两大核心市场的出口增速显著放缓,反映出全球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