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时利SMU市场继续领跑

发布时间:2011-10-19 阅读量:947 来源: 发布人:

高端观点:
    * 专注于SMU技术的开发,推出第四代SMU
    * 掌握大量的客户使用SMU产品的知识,理解客户需求
发展趋势:
    * 将因循技术和应用市场并重的原则,开发更广阔的产品线

在测试测量领域,源测量单元(SMU)是一个比较独特的产品形态——它在一个机箱内紧密地集成了高精度的电流和电压源,并能够完成快速参数测量。SMU能 够在测量电流时提供电压源,或者在测量电压时提供电流源,同样也可以在测量电阻时提供激励信号,加之目前的SMU产品已经是完全的可编程一起,可以灵活地 作为独立的信号源和测量仪器使用,或者是集成到更大的测试测量系统中,因此SMU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多用途的仪器类别。
 


自上个世纪80年代问世之后,SMU市场一直稳步增长,吉时利公司(Keithley)一直占据着这个领域的领导地位而罕有直接的竞争对手。而进入 2011年,市场发生了微妙的变化——Agilent在5月特别推出了其最新的B2900A系列SMU产品,这一产品被Agilent定义为“经济高效的 电源/测量解决方案”;与此同时,NI也在强化其虚拟仪器产品中SMU产品的家族。而作为SMU市场的领导公司,吉时利公司也先后向市场投放了两款针对性 的产品,2651A和2401型SMU。SMU产品市场的竞争在明显升温。

面对新的竞争局面,吉时利仪器公司市场营销总监Mark A Cejer表示,他们注意到了新的厂商进入了SMU市场,也对他们的进入表示欢迎,因为更多厂商的投入会强化用户对SMU产品和技术的认识和理解,这对于 整个SMU市场的发展都是有利的;同时,这也有助于用户更深刻地了解吉时利公司在SMU领域的创新能力和领导地位。

技术优势

Mark A Cejer表示,技术上的领先性一直是吉时利SMU产品引以为傲的地方。他介绍说,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吉时利公司一直专注于SMU技术的开发,目前已 经推出了四代产品。第一代是以230系列为代表的产品,是专门针对半导体测试用户需求研发的,具有低噪声,高精度,小信号测量的特性,也是业界第一款 SMU产品。之后,吉时利推出了第二代产品,2400系列SMU,其明确的定位就是——在继承第一代产品的技术内核基础上,将这一技术用于更广泛的领域。 为此,产品做了很多优化,如在外形上,采用了类似万用表的外观和感觉,以利于用户的使用;采用了半机架结构设计,尺寸更小并利于系统集成;同时在电流电压 和功率的范围上作了一些改变,使其适用于更加广泛的市场,而不仅限于半导体测试。第三代产品2600系列,性能和测试速度上的提升成为了亮点,这一代产品 引入了双通道,两个SMU的设计,同时采用了TSP(嵌入式脚本处理器)技术,在机器中内置测量程序/LXI网络服务器,令整个测试的速度显著提高,这些 特性使得第三代SMU特别适合于生产线上的测试需求。

2011年4月,吉时利推出了第四代SMU的代表作——2651A型大功率系统SMU。与以前的产品不同,2651A突出的特点是200W的功率量 程,2000W的脉冲,在功率范围上对以前的产品进行了拓展;同时设计了双通道A/D转换器,可以实现更快的速度。Mark A Cejer认为,吉时利公司通过这四代产品的研发,积累了深厚的SMU产品的知识和专利,这是竞争对手短期内所难于超越的,他们大多是“跟随者”的角色。 “如果你在Google Scholar上搜索‘Keithley SMU’,会找到5000多项专利和科学论文引用。”Mark A Cejer举例说,这证明了吉时利的SMU产品的技术领先性。


图1 与竞争对手相比,吉时利SMU有更宽的动态范围

基于对SMU技术的理解,Mark A Cejer对竞争者推出的SMU产品也作出了自己的评价。他表示,NI的产品大都基于PXI总线,这在功率上就会受到限制;另外将众多的板卡放在一个机箱 中,温度引起的噪声影响也是一个问题。与Agilent的产品相比,吉时利的SMU由于采用了专利的TSP技术,因此可以将测试脚本程序上载到机器中,只 需一个指令即可运行整个程序,而Agilent的产品只能逐条读取和执行程序指令,所以吉时利的SMU可以实现更高的测试速度;同时通过TSP-Link 虚拟背板技术,可以灵活地实现多台SMU的连接,在提高测试吞吐量的同时实现很高的测试效率。


图2:TSP-Link网络连接实例,含3个源数据仪表

 

 

理解客户

当然,技术上的优势地位,不是吉时利借以赢得竞争的全部资本,Mark A Cejer认为,在SMU领域不间断的耕耘,使得吉时利掌握了大量的客户使用SMU产品的知识,有很多应用工程师在帮助客户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使得吉 时利更加理解客户的需求,并指导其进行产品设计。

从吉时利四代SMU产品的布局上,就可以看出其产品设计与应用市场的紧密契合。第一代产品聚焦半导体测试,第二代产品追求性价比和更宽广的应用领域,第三 代面向高性能和更高的测试速度(如生产线)的需求,而第四代产品则是指向新能源和LED的测试测量应用。每一代产品的定义,都有明确的主攻市场。

实际上,2011年SMU市场的趋热,很大程度上也是应用市场推动的结果——Agilent和吉时利的SMU都不约而同选择高功率的SMU作为重点产品推 入市场。Mark A Cejer认为,新能源与LED等新兴市场的驱动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吉时利推出的2651A型SMU是为高功率电子的特性分析而优化设计,可源出或吸 入高达2,000W脉冲功率或200W直流功率,并以高达1微秒每读数的速率精密测量低达1pA和100 μV的信号,是测试高亮度LED (HBLED)、功率半导体、DC-DC转换器、电池,以及其他高功率材料、元器件的理想选择。由于契合了市场的热点,Mark A Cejer表示2651A型推出后,获得了超出了预期的客户反响。

而吉时利上个月刚刚推出的另一款新品2401型SMU,同样是瞄准了光伏、高亮度LED等新兴应用市场,但是在产品定位上有意迎合了价格敏感型的中低端客 户的需求,采用了2400的平台,在确保了高精度的测试测量基础上,调整了功率量程范围,因此提供了一个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Mark A Cejer分析说,对于2401型SMU来说,中国将是的一个主要市场,同时大学等需要低成本测试测量解决方案的客户也将是重要的目标市场。未来,吉时利 将因循技术和应用市场并重的原则,开发出更广阔的产品线。


图3,吉时利最新推出的2401型SMU为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测试解决方案

相关资讯
全球芯链共融:新质生产力驱动工业数字化转型新格局

2025年5月14日,全球半导体分销巨头大联大控股在深圳成功举办以「新质工业·引领未来」为主题的峰会,汇聚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瑞芯微等16家顶尖原厂及逾500名行业精英。面对全球制造业智能化、低碳化转型浪潮,此次峰会聚焦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电力电子等新质生产力的技术融合,通过主论坛、分论坛及技术展区三大板块,全方位展示从芯片设计到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创新方案。中国工业增加值连续三年稳步增长(2023年4.6%、2024年5.7%、2025年一季度6.5%),印证了“新质工业时代”的全面开启。大联大中国区总裁沈维中在开幕致辞中强调,中国制造业正以技术韧性重构全球供应链,而半导体技术的全链路赋能将成为驱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

体积缩小37.7%!看LM-R2S系列如何重塑工业电源格局

根据金升阳官方技术白皮书数据显示,其最新发布的LM-R2S系列机壳开关电源通过8项核心技术创新,实现了工业供电设备在功率密度、环境耐受性及能效表现的三维突破。作为LM-R2系列的迭代产品,该系列解决了传统工业电源在设备小型化与复杂工况适配性之间的矛盾,为智能制造升级提供了高可靠性的供电保障。

存储器市场回暖驱动威刚科技2025年第一季业绩显著增长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存储器市场迎来关键转折点。DRAM与NAND Flash现货价自2月止跌回升,带动行业库存去化加速,需求端逐步回温。威刚科技董事长陈立白指出,存储器原厂自2024年末起减产调控供给,叠加AI服务器、智能终端等新兴应用需求增长,推动市场价格走出低谷。根据TrendForce数据,尽管此前预测Q1合约价可能下跌,但实际现货市场受备货动能及库存策略影响,价格反弹超预期,成为威刚业绩增长的直接推力。

全大核架构革新旗舰体验 天玑9400e芯片深度解析

MediaTek于5月14日正式推出天玑9400e旗舰移动平台。作为天玑系列的全新力作,该芯片凭借全大核架构设计、第三代4nm制程工艺及多项创新技术,在计算性能、能效管理和AI应用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为智能手机用户提供更卓越的游戏、影像与通信体验。

韩国半导体出口突破116亿美元:存储芯片涨价与HBM需求推高增长

根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5月14日发布的《2025年4月ICT进出口趋势》报告,韩国4月信息通信技术(ICT)出口额达189.2亿美元,同比增长10.8%,创下有记录以来4月份的最高值。同期贸易顺差为76.1亿美元,主要得益于半导体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强劲表现。然而,对华、对美两大核心市场的出口增速显著放缓,反映出全球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