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微单相机V1拆解全过程

发布时间:2011-11-21 阅读量:2234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中心议题:
    *  尼康微单相机V1拆解全过程


尼康最近推出的“1”系统微单相机V1,不仅是尼康自家首款微单相机,同时,它还使用了同产品中最小的CX画幅CMOS传感器。近日半导体行业网站Chipworks对V1做了非常详细而且彻底的拆解,在这次拆解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秘密。下面让我们先来看看图片吧!






 






机身被大卸八块,可以看到2块主电路板。





 




主传感器背后的字样,可以看出来尼康在2010年就开始准备这款产品了,与镁光合作的证据也在这里。



主处理器商品名为EXPEED 3,型号为EI-160。



 






各种各样的内存,总计拥有1GB之多(D3只有512M哦)。



 


爱普生的视频处理芯片,相信以后可以很好的融合在主处理器当中。



HDMI接口也是单独的芯片负责输出,以后也会集成进去的。怎么样,拆开相机是不是觉得内部电路相当复杂?尼康与镁光的合作关系相信不会到此为止,也许尼康会成为镁光APS-C 16M传感器的首个买家也是说不准的事情哦!

其他设备

设备类型             制造商                         零件编号
音频编解​​码器     Asahi Kasei                AK4649
LED驱动器        Rohm                            BD1754HFN
稳压管                Rohm                            BD9855MWV
电源开关            Seiko Instruments      S - 8425AAEFT - TB - G
MOSFET            Toshiba                        TC7W74FK
逻辑IC                Toshiba                        TC7WH08FK
P沟道FET          Toshiba                        TPCA8102
N沟道FET          Vishay Siliconix           Si7220DN
相关资讯
AI驱动下的全球芯片市场巨变:英伟达登顶,传统巨头跌出前十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Omdia的最新报告,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6830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25%。这一增长主要由人工智能(AI)相关芯片及高带宽内存(HBM)的旺盛需求推动,而汽车、消费电子和工业领域则因市场需求疲软出现收入下滑。在此背景下,行业格局发生显著变化:英伟达凭借AI芯片的爆发式增长跃居营收榜首,而传统功率与模拟芯片巨头英飞凌和意法半导体(ST)则跌出前十名。

脉冲防护性能提升30%!解析Vishay D2TO35H在新能源汽车中的核心优势

随着电动汽车与工业自动化对电路可靠性要求的提升,高脉冲防护能力功率电阻成为关键器件。威世科技(Vishay)推出的D2TO35H厚膜功率电阻,通过AEC-Q200认证,脉冲吸收能力达15 J/0.1 s,较前代产品提升30%。该器件采用TO-263(D2PAK)封装,在+175°C环境下的功率耗散维持35 W,热阻低至4.28°C/W,为高复杂度车载系统提供稳定性保障。

中国平板电脑市场2025年第一季度分析报告:政策驱动与品牌博弈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平板电脑市场跟踪报告,中国平板电脑市场迎来显著增长,总出货量达852万台,同比增长19.5%。消费市场在“国补”政策推动下表现强劲,商用市场则因需求疲软略显低迷。本文结合行业动态与厂商策略,深度剖析市场格局及未来趋势。

半导体行业DRAM价格年内首涨:供需逆转下的市场新动向

2025年5月初,三星电子正式与主要客户达成DRAM芯片供应价格上调协议,DDR4均价涨幅达20%,DDR5涨幅约为5%,这是三星自2024年以来的首次调价,标志着持续一年的DRAM价格下行周期正式转向。与此同时,SK海力士、美光等头部厂商同步跟进提价策略,涨幅分别为12%和10%-12%。行业数据显示,PC用DDR4 8Gb(2133MHz)产品现货价格在4月环比上涨22.22%,创2024年4月以来最高单月增幅。

解码机器人产业升维战:政策东风+技术奇点如何重构千亿市场

在AI大模型与具身智能的共振下,中国机器人产业正经历着从机械臂到认知体的范式跃迁。随着《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2024版)》等政策组合拳的出台,产业生态呈现出"技术超进化、场景深融合、价值再定义"的三重变革特征。维科网产业研究中心联合十家头部企业发布的《2025机器人+蓝皮书》揭示:当工业机器人的定位精度突破0.01mm阈值,服务机器人的情感交互通过图灵测试,特种机器人开始挑战深海万米禁区,一个"泛在智能体"时代正在重塑制造业DNA。这场变革不仅关乎生产方式的颠覆,更是在重构人机协同的文明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