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战役爆发——专利战、人才战、上市战、洗牌战

发布时间:2011-11-23 阅读量:1181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中心议题:
    *  蓝宝石跌价幅度超出意料
    *  蓝绿光芯片量涨价跌也遭殃
    *  揪心的四场战役
    *  洗牌是对LED盲目发展最好的梳理方式


相关阅读:
LED设计经典问答【科信电子报】
http://www.52solution.com/data/datainfo/id/5729
LED品质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http://www.52solution.com/article/articleinfo/id/80010386
LED主要失效模式分析
http://www.52solution.com/article/articleinfo/id/80010387
详解实现LED照明灯模块标准化技术方案
http://www.52solution.com/article/articleinfo/id/80010388
一种实现均匀照明的 LED 反射器设计
http://www.52solution.com/data/datainfo/id/5715
配合固态照明趋势的安森美半导体高能效LED照明方案
http://www.52solution.com/article/articleinfo/id/80010336

LED行业每天都有人蜂拥而入的场景,曾经让不少人兴奋,也颇为担忧。资深LED人士施伟力从事LED行业十多年,他描述了当初LED行业的美好时光:“当时用暴利来形容LED行业,根本就不为过。货根本就不够卖,完全是卖方市场,随便一款LED产品都能卖得好价钱”。
 
曾几何时,凡是跟LED沾上边的产品都“赚翻”了。蓝宝石衬底卖到断货而且要加价甚至要排队才能够拿到货;MO源也曾经出现过“一气难求”;LED路灯的利润甚至一度达到200%。但时至今日,LED投资热引发的结构性产能过剩,再加上终端市场需求惨淡,LED上游产品已经出现步入“薄利时代”的征兆。
 
蓝宝石衬底从最高峰的38美元/片跌破如今的10美元/片,LED蓝绿光芯片曾经供不应求但最终还是没能逃过跌价的命运,封装的利润更是双面夹击被摊得很薄。
 
蓝宝石跌价幅度超出意料
 

“谁能料到蓝宝石衬底跌到这步田地?”,作为成都东骏激光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傅建伟近期还特意去了一趟台湾,拜访了台湾八九家专业做蓝宝石衬底的厂家,“当初进这个领域时有预料到蓝宝石衬底会跌价,但跌得这么惨重,完全是意料之外”,傅建伟长长叹了一口气,“现在市场非常低迷,都跌破10美金了。”
 
有着全球LED产业晴雨表之称的台湾LED行业尤其是蓝宝石衬底厂家的日子也不好过,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今年6至9月台湾主要几家蓝宝石衬底厂家营收一路直线下滑。
 
不过,蓝宝石衬底市场的波动并不是傅建伟最担心的事情,“暴涨是不正常的,暴跌也是不正常的,最终市场是波浪式的前进,还是要回归理性,回归合理的价格。”与其他同行不同的是,傅建伟庆幸的是公司的蓝宝石衬底技术有来自激光晶体的支撑,而且蓝宝石长晶炉也是自行设计研制,所以在成本控制上可以略胜一筹。

但让傅建伟最担忧的两个问题是:其一,国内近两年规划投资的MOCVD设备是否能够真正按时按量投产运转;其二,业界普遍期待的LED进入民用照明市场将会何时引爆。
 
有些台湾厂家今年亏损估计达到三四千万美金。正因为如此,傅建伟此前台湾之行还是忍不住问问各位台湾同行的老总是否看好LED的未来,得来的答案是一致的坚定:半导体照明是不可逆转的,未来肯定是发展很好的,春天肯定会来的。
 
只是,春天何时到来?这成为业内众企业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
 
 


“LED这口饭越来越难吃了,我们太需要一个兴奋点了”,业内人士表示。这个兴奋点就是国家层面对LED照明的财政补贴。但这一补贴具体何时出台,何时真正实施,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不过,也有利好消息。11月4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召开了淘汰白炽灯路线图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关于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的公告》的相关内容。《公告》决定从2012年10月1日起,按照功率大小分阶段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

蓝绿光芯片量涨价跌也遭殃

 
眼下,LED产业不光是蓝宝石衬底遭遇此波“寒流”,LED芯片也难逃跌价的命运,此番跌价也是今年以来全球芯片厂家日子过得并不是很风光的主因。
 
对国内25家LED芯片企业产品出厂价格进行的调查发现,今年以来国内芯片的平均降价幅度要远高于进口芯片,平均降价幅 度为20.15%,而进口芯片平均降价幅度只有10.78%;进口芯片中以日本、欧美的芯片降价幅度较小只有5.18%,韩国、台湾的芯片降价幅度较大达 到12.48%,有的更是达到16.68%。

调查报告显示,影响白光LED芯片价格持续走低的因素有:中低端芯片供过于求、国内外中游封装企业订单不饱和甚至无单生产、中游产品降价要求芯片价格、技术进步各厂芯片相互可替换使芯片降价、国内高端芯片技术仍然空缺高端芯片仍依赖进口等。
 
而芯片价格下降背后的忧思是国内依然不容忽视的上游投资热潮。截至2011年9月30日,国内LED产业新增规划投资额为1467.86亿元,已经相当于2010年全年投资额的67.4%。
 
今年全球LED上游芯片毛利率出现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也可以从多家芯片大厂的季度财务报表看出端倪。
 
科锐今年第二季度(4月-6月)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49.9%下滑至38.8%,低于上一季的42.4%;
 
美国旭明光电的毛利率在不断下降,今年第三季度毛利率已下滑至9%,去年同期为51%;今年第四季度(6-8月)毛利率为-93%,去年同期则为53%。而 近期公布的2011会计年度Q4(6-8月)财报,旭明光电今年6-8月营收530万美元,年减54%;旭明称主要受库存减值费用等因素影响。而2011 财年第三季度(截止到5月底)的业绩报告显示,其三季度的收入为560万美元,比上一季度996万美元的收入下降了43%,并低于预期收入600-700 万美元。
 
日本第二大LED厂商丰田合成上半年(4月-9月)光电事业部门(包含LED芯片/灯泡及其他LED相关产品)营收较去年同期下滑7.6%至180亿日圆(约合人民币14.6亿元),营益骤减93%至2亿日圆;
 
韩国第三大芯片厂商首尔半导体第三季度销售额同比下降40%,其业绩下滑的主因是高价LED电视和LED显示器的需求减少;
 
与此同时,台湾及国内地区的LED芯片企业也不能幸免。其中,台湾芯片大厂晶电第三季度毛利率降至16%,相比第二季度的27%出现不小落差,其蓝光产能利用率约8成,四元产能利用率6成;三安光电第三季度毛利率也比去年同期降低11.91%。
 
面对芯片市场的价格波动,国内某家外延芯片厂家的负责人似乎显得比较悲观,他表示,“现在做蓝光芯片的日子过得很惨,小功率芯片更加惨。而国内进入外延芯片基本上都是先从做小功率芯片开始打基础,更为槽糕的是国内多数芯片厂家的库存量都不小。”
 
该负责人还表示,近日某国际大厂的芯片已经喊出了促销价,这跟卖白菜已经没有什么区别。

揪心专利战或成下一道坎

即便如此,对于LED来说,这还不是最坏的时候。专利战、人才战、上市战、洗牌战,一出出战役很有可能在今后不约而至,可谓战战揪心。
 
“等猪养大养肥了再宰”,此语道破了国内LED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潜在的专利风险。半道出家涉足LED产业的澳洋顺昌,最担心的事情是来自国际竞争也就是国际 巨头的专利风险,因为作为新进入者,从未对LED专利有过任何布局。不过,即使有过专利布局的三安光电们,也不敢说自家的专利可以与国际巨头相抗衡。
 
 


以往IT巨头苹果、Google和微软掀起的抢专利大战,输家的代价不仅仅是赔钱,而是直接退市,此后全球IT产业俨然进入了一个“不比成本,不比产能,而是比谁的‘专利原子弹’多”的时代。
 
再细看目前国际五大LED巨头之间的专利互授网,交织得密密麻麻的一张大网,似乎让国内LED企业无法喘气。这些专利将成为国内中型规模LED企业的发展瓶颈,尤其是上市公司。
 
目前,飞利浦和欧司朗已经签署了LED技术的专利许可证;科锐与欧司朗就蓝光LED芯片、白光LED、荧光粉、封装、LED灯泡、照明器具、LED照明控制系统等项目达成了专利协议;
科锐和欧司朗还与日亚化学和丰田合成达成了LED专利协议。
 
然而,五大巨头仍面对着诸如三星、LG等公司的挑衅。欧司朗首先在今年6月6日分别在美国、德国对三星、LG提起诉讼,认为三星侵犯了其LED专利,并要求 三星赔偿;三星LED今年7月17日开起反击战,称欧司朗侵犯其8项LED的核心专利,这些专利技术主要是用在LED背光液晶电视、手机屏幕的LED背光产品上。
 
最近,日亚化学对东贝生产的白色LED提出专利诉讼,并提出损害赔偿要求。对此东贝方面称,这应该只是日亚化学商业性的干扰手 段,是希望阻碍竞争者在日本LED照明市场出货成长的速度和规模。而早前,日亚化学没少惦记台湾LED企业的专利战,亿光就曾陷入日亚化学的专利争议多 年,并一度被挫败,直到今年3月才获得胜诉。
 
专利战是一种商业竞争的手段和策略,各家使出防御性或攻击性的专利武器来继续这场专利大战。而国内LED企业非常缺乏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应对专利纠纷的经验非常缺乏。
 
截至今年11月,以LED为主营业务上市的公司目前共有11家,其中2011年成功IPO过会的就有8家。而截止2011年7月31日,国内LED企业已经完成股改的达103家,正在进行股改的超过200家。
 
“国内LED上市公司越多,就意味着国际LED巨头可下手或可瞄准的对象越多,因为其市场规模已足够大。中国LED照明专利战将一触即发。”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研究员、苏州纳晶光电董事长梁秉文一语中的。
 
今年5月18日成功登录资本市场的鸿利光电对于专利战可谓深有体会,2008年美国发动针对LED产业的337调查,就曾经让鸿利光电很 “受伤”。至今谈起当年如何应对这场调查,鸿利光电董事长李国平还心有余悸。他表示,随着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市值越来越高,专利之争一定要引起企业乃至国家层面的重视。

“洗牌是对LED盲目发展最好的梳理方式”

不少企业预测,明年LED企业还会倒闭得更多

倒闭潮、进入门槛低、骗取补贴……面对最近连番出现在LED行业的负面消息让这个曾经戴着巨大光环的产业蒙上一层灰色。然而,就在此时,由广百集团投资的全国最大的LED及照明展贸平台———广州光谷近日在广州番禺开业。

对于行业面临的种种问题,不少进驻LED商家表示:“LED行业前两年确实过热,一大堆热钱蜂拥而至。现在全行业出现洗牌绝对是个好现象,是对之前盲目发展最好的梳理方式。”

霍尼韦尔朗能品牌经理马一骥认为:“毫无疑问,LED市场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但是这种节能环保的照明产品将最终取代传统照明产品的趋势不会改变。”

“做LED产品还是要相对有实力、专注的企业才能最终赢得市场。”从2001年就开始研发和生产LED产品的广州锐光照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梁英毅说:“前两年看着LED行业火,很多热钱涌进来,做鞋、做帽子的都敢生产LED。行业确实比较混乱,对于行业的冲击也比较大。但是,这种不理性肯定是要付出代价,我看到已经有不少企业捱不下去。”

说起LED行业的倒闭潮,不少进驻企业预测明年还会倒闭得更多。“但是这并不影响优质企业的发展。”广日电气总经理吴文斌告诉记者,同样功率的LED产品成本是传统照明产品的三到四倍,但是市场上大量粗制滥造的LED产品根本没有投入这么多的成本,走低价低质路线令消费者对整个行业印象非常差,到头来害的还是企业自己。

“广东作为每年占中国照明产业40%的优势区域,建立一个以LED产业为主的枢纽已经势在必行。”昨日,广州市经贸委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透露,国家和广东省已经出台相关的政策希望推动LED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关资讯
华虹半导体2025年Q1业绩解析:逆势增长背后的挑战与破局之路

2025年第一季度,华虹半导体(港股代码:01347)实现销售收入5.409亿美元,同比增长17.6%,环比微增0.3%,符合市场预期。这一增长得益于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及汽车电子领域需求的复苏,以及公司产能利用率的持续满载(102.7%)。然而,盈利能力显著下滑,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仅为380万美元,同比锐减88.05%,环比虽扭亏为盈,但仍处于低位。毛利率为9.2%,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但环比下降2.2个百分点,反映出成本压力与市场竞争的加剧。

边缘计算新引擎:瑞芯微RV1126B四大核心技术深度解析

2025年5月8日,瑞芯微电子正式宣布新一代AI视觉芯片RV1126B通过量产测试并开启批量供货。作为瑞芯微在边缘计算领域的重要布局,RV1126B凭借3T算力、定制化AI-ISP架构及硬件级安全体系,重新定义了AI视觉芯片的性能边界,推动智能终端从“感知”向“认知”跃迁。

半导体IP巨头Arm:季度营收破12亿,AI生态布局能否撑起估值泡沫?

2025财年第四季度,Arm营收同比增长34%至12.4亿美元,首次突破单季10亿美元大关,超出分析师预期。调整后净利润达5.84亿美元,同比增长55%,主要得益于Armv9架构芯片在智能手机和数据中心的渗透率提升,以及计算子系统(CSS)的强劲需求。全年营收首次突破40亿美元,其中专利费收入21.68亿美元,授权收入18.39亿美元,均刷新历史纪录。

Arrow Lake的突破:混合架构与先进封装的协同进化

2024年10月,英特尔正式发布Arrow Lake架构的酷睿Ultra 200系列处理器,标志着其在桌面计算领域迈入模块化设计的新阶段。作为首款全面采用Chiplet(芯粒)技术的桌面处理器,Arrow Lake不仅通过多工艺融合实现了性能与能效的优化,更以创新的混合核心布局和缓存架构重新定义了处理器的设计范式。本文将深入解析Arrow Lake的技术突破、性能表现及其对行业的影响。

暗光性能提升29%:深度解析思特威新一代AI眼镜视觉方案

2025年5月8日,思特威(股票代码:688213)正式发布专为AI眼镜设计的1200万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SC1200IOT。该产品基于SmartClarity®-3技术平台,集成SFCPixel®专利技术,以小型化封装、低功耗设计及卓越暗光性能,推动AI眼镜在轻量化与影像能力上的双重突破。公司发言人表示:"AI眼镜的快速迭代正倒逼传感器技术升级,需在尺寸、功耗与画质间实现平衡,这正是SC1200IOT的核心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