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5-25 阅读量:2019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JasON Hiner
中心议题:
* 16×9宽屏问题
* 厂商不信任Android
* Android平板应用程序极度缺乏
* 价格问题
Android平板电脑一度被寄予厚望,但在轰轰烈烈的1年后,人们发现这些设备的总销量仍远不如iPad
去年消费电子展上,Android平板电脑令人耳目一新,引发追捧无数。然而,一年过去了,iPad依然是平板王者,后起之秀Kindle Fire的表现也可圈可点,这更加衬托出Android平板先扬后抑且乏善可陈的局面。美国IT资讯网站Tech Republic资深撰稿人贾森·西纳(JasON Hiner)日前发表评论文章,深度剖析Android平板失利的四大原因。
在翘首企盼2012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开幕的时候,我不由回想起2011 CES上Android平板电脑的火爆盛况。我当时正在Verizon的展示会上前排就坐,突然,谷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向公众揭晓其最新推出的平板电脑操作系统升级版本——Android 3.0 Honeycomb系统。发布会结束之后,我便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回到酒店房间并将详细情况公布在网上,很快该系统就变得万众瞩目。
科技世界开始孜孜不倦地讨论Android平板。谷歌演示会上Honeycomb系统的杰出表现让人赞不绝口。摩托罗拉、华硕及其他电子厂商迅速跟进,口若悬河地宣布他们即将推出搭载Android 3.0的平板电脑。此前,苹果iPad在2010创下的1500万台销售记录还令人艳羡不已,但当时业界的普遍共识是,Android发出了一个明确信息:“亲爱的苹果:请颤抖吧,我们来了!”
就智能手机而言,2010年Android的表现颇为出色。从该年1月份几乎为零的市场份额起步,直到2011年底占据三分之一美国智能手机的销量,可谓是一个飞跃。因此,各大厂商巨头云集谷歌身旁,开始力推Android平板。他们普遍期望Android平板能够在2011年底超过iPad。在最疯狂的时候,业界甚至认为Android平板将能与iPad平起平坐,瓜分整个平板电脑市场。就算到2011年6月,一些着名高科技评论员们还在预测,Android平板能够在2011年底占据平板电脑市场大块版图。
可惜,这都是痴人说梦!
Android平板的具体表现取决于你相信谁的论调,或是该如何计算它们的销售量?是出售给零售商的还是直接出售给用户的数量?以及你是否想把Android的分支如亚马逊的Kindle Fire也涵盖在内。大体上,Android平板的市场份额约在15%至30%之间,这样的表现看起来还不错,对不对?然而,这并不是故事的全部,它的实际状况更为糟糕。
如果我们来研究一下Android平板的实际使用量,你就会发现,它的表现简直就是糟糕透顶。根据最近的网络访问量市场研究报告,美国及全球分别有95%与88%的访问量是源自iPad设备。这就意味着,要么Android平板销售额有水分,要么就是购买者使用得不是很频繁,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无论其中真相如何,Android平板表现惨淡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对市场来说,它们已经没有半分吸引力。
那么,为什么2011年Android平板会产生这种先抑后扬的局面呢?其中主要有四个原因。
1、16×9宽屏问题
谷歌没有沿袭iPad 4×3的屏幕,而是试图采用一个16×9的宽屏来表现他们的创新之举。听起来这似乎不错,但效果却南辕北辙。毕竟,16×9适合高清电视,而4×3屏幕则更适合手持设备。问题就在于,当你拿着一个16×9平板电脑时,它的观感效果糟透了。谷歌设备默认采用水平模式,所以那感觉就像你是在抱着一台桌面显示器,而不是拿着一本书、一本杂志或是一个文件夹。而当你采用纵向模式浏览时,屏幕却像被压扁了一样。
现在,这已成为谷歌难以解决的问题。横向16×9宽屏依然是Android 4.0的默认配置,摩托罗拉XOOM、三星 Galaxy Tab 10.1以及华硕Eee Pad Transformer等诸多设备都被这个宽屏给限制住了。因此,除非谷歌再推出一款修正版操作系统,否则各大厂商也无能为力。
2、厂商不信任Android
Android平板主要销售途径是医院、厂家、学校等传统企业,他们下的订单一般都在1000台以上。去年三月,我曾经发表文章称三星正摩拳擦掌打算推行企业销售策略,并有意扩大其销售队伍去处理大的平板订单。三星代表曾热情地表示,如果有平板电脑大客户出现的话,他们很愿意与我讨论这些销售策略的详情。但后来,三星方面却杳无音讯。
2011年中,IT业界领袖与我交流有关Android恶意软件事宜时,我一点都不感到意外。事实上,Android恶意软件在网上横行肆虐,用户随便点击的浏览链接或是意外下载的应用程序里都可能隐藏着它们的身影。因此,市场研究调查显示,在企业内部激活使用的平板中,96%是iPad。
3、Android平板应用程序极度缺乏
除掉16×9宽屏及Honeycomb系统一开始存在的问题之外,Android平板本身的表现还算中规中矩。我喜欢同时运行多个小工具和应用程序。这使得Android平板感觉更像一台传统的多任务处理计算机。
Honeycomb内置Gmail、Google Books及网络浏览器应用程序其实很不错,我特别喜欢浏览器中的拇指控制功能。问题是,类似这样的应用程序还太少了。一方面,谷歌尚未打造出足够多的应用,另一方面,第三方软件开发商的支持也不太给力。
那些好用的程序都去哪儿了?比如谷歌分析、Google+、Google Finance应用程序及Picnik照片编辑程序都在哪里?相反,谷歌貌似在致力于打造跨平台HTML5应用程序,以同时供Android平板、智能手机和电脑使用。如此宏大的目标颇令人钦佩。但在利用跨平台优势之余,谷歌其实还是应该开发一些专为Android平板定制的应用程序。因为,用户都希望有现成简单可用的应用程序。谷歌并没有达成这个目标,看起来这也不是该公司努力的方向。其结果就是,除了上上网,Android平板目前并没有太多好用的功能。
4、价格问题
老实说,在苹果首次发布iPad的宣讲会上,我一开始并没有被iPad打动。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表示iPad售价为499美元起的时候,我还打算写一篇文章抨击苹果不明智的定价策略(我自己的心理价位是在800至1000美元之间)。可看完宣讲会,我立即被这个产品深深吸引,在这样的价位下,iPad确实是一款夺人眼球的创新玩意。
直到今天,我依然觉得iPad最成功的营销策略便是它的定价。相反,当谷歌和摩托罗拉宣布XOOM成本价为800美元时,我立马摇了摇头。当时,其他高科技分析家试图辩解说,虽然XOOM很贵,但它的性价比还是比iPad要高。而现在,XOOM的惨淡销售状况便证明他们的论断是站不住脚的。最后,2011年中其他平板电脑制造商终于推出了一系列400美元左右的产品。可以说,三星Galaxy Tab 10.1和华硕的Eee Pad Transformer对消费者还是颇具吸引力,当然,价格显然是其中主要考量因素,而不是网上冲浪的功能。
Andorid未来应对之道
谷歌自己并没有为Android平板电脑奠定锦绣前程,其最新发布Android4.0 “冰淇淋三明治(ICS)”系统也不可能会对目前局面有实质性改善。ICS的推出不是为了解决该平板此前的问题,它只是想将智能手机与平板平台融合在一起。ZDNet记者詹森·珀罗(Jason Perlow)对搭载ICS的摩托罗拉XOOM设备做过测试并得出结论说,该款系统修复不了任何Android平板的根本缺陷。
上个月,谷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曾表示,谷歌将在2012年上半年推出一款质量最佳的平板电脑。最近也一直有传言称,谷歌正在打造一款低成本的7英寸平板,它运行的是Android 2.3,并将在平板电脑市场中与亚马逊的Kindle Fire直接对抗。
然而,除非谷歌能够解决我这里提到的四个主要问题,否则新款产品可能也改变不了Android平板电脑目前的“衰运”。
在全球半导体设计复杂度持续攀升的背景下,时序收敛已成为芯片流片成功的关键挑战。西门子数字工业软件公司于2025年5月宣布与美国EDA初创企业Excellicon达成收购协议,旨在通过整合后者在时序约束开发、验证及管理领域的领先技术,强化其集成电路设计工具链的完整性与竞争力。此次并购标志着西门子EDA向全流程解决方案的进一步延伸,其产品组合将覆盖从约束文件编写到物理实现的完整闭环。
随着生成式AI模型的参数量突破万亿级别,数据中心单机架功率需求正以每年30%的速度激增。传统54V直流配电系统已逼近200kW的物理极限,而英伟达GB200 NVL72等AI服务器机架的功率密度更是突破120kW,预计2030年智算中心机架功率将达MW级。为此,英伟达在2025年台北国际电脑展期间联合英飞凌、纳微半导体(Navitas)、台达等20余家产业链头部企业,正式成立800V高压直流(HVDC)供电联盟,旨在通过系统性技术革新突破数据中心能效瓶颈。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深度变革与工业4.0深化阶段,大联大控股以创新驱动与生态协同的双重引擎,再度彰显行业领军地位。据Brand Finance 2025年5月9日发布的“中国品牌价值500强”榜单显示,大联大品牌价值同比提升12.3%,排名跃升至第218位,连续三年实现位次进阶。这一成就不仅源于其在亚太分销市场28.7%的占有率(ECIA数据),更与其“技术增值+场景赋能”的战略转型密不可分。面对工业数字化万亿规模市场机遇,公司通过深圳“新质工业”峰会推动23项技术合作落地;凭借MSCI连续三年AA级ESG评级,构建起覆盖绿色供应链与低碳创新的治理架构;而在汽车电子赛道,则以“生态立方体”模式缩短技术创新产业化周期。随着“双擎计划”的启动,这家半导体巨头正以全链协同之势,重塑智造升级的技术底座与商业范式。
2025年5月21日,AMD在台北国际电脑展(Computex 2025)正式发布首款基于RDNA 4架构的专业显卡Radeon AI Pro R9700,标志着其在AI加速领域的全面发力。该显卡采用台积电N4P工艺打造的Navi 48芯片,晶体管密度达到每平方毫米1.51亿个,相较前代提升31%。凭借32GB GDDR6显存、1531 TOPS的INT4算力及四卡并联技术,R9700瞄准AI推理、多模态模型训练等高负载场景,直接挑战NVIDIA在专业显卡市场的统治地位。
在工业自动化、新能源及智能电网领域,电流检测的精度与可靠性直接影响系统安全性与能效表现。传统霍尔(Hall)电流传感器因温漂大、响应速度慢等缺陷,已难以满足高精度场景需求。多维科技(Dowaytech)基于自主研发的隧道磁电阻(TMR)技术,推出了一系列高精度、低温漂、高频响的电流传感器,成为替代传统方案的革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