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经济危机下,谁的日子都不好过。在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的手机行业,也正经历着寒冬不少。今年,不少国际大厂都面临业绩大幅下滑,利润萎缩。大型的手机企业正在准备裁人、停招、砍项目、压营销费用、减投资……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如何超越自我,超越竞争对手,创造核心竞争力?在此,我爱方案网愿与网友一起来探讨长期困绕国内手机及移动互联网企业的一些问题。
智能手机设计工作坊:探讨最新智能手机主流技术及设计趋势
经济危机下,谁的日子都不好过。通信行业也正在经历寒冬,从哀鸿遍野的盈利预警中可见一斑。
· 爱立信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二季度净利润约合1.58亿美元,同比下滑64%,毛利率也萎缩至32%。
· 阿尔卡特朗讯预计第二季度运营亏损为4000万欧元(4900万美元)。
· 诺基亚西门子第二季度运营亏损2.27亿欧元(约合2.78亿美元)。
· 诺基亚第二季度亏损为14.1亿欧元,亏损额较上年同期的4.92亿欧元急剧扩大,惨淡!
· 摩托移动第二季度亏损为2.33亿美元。
· 中兴通讯第二季度盈利大幅下降60%-80%,盈利大约15.4-30.8亿元,但主要来自非经常性的营业外收入,包括政府退税、政府补助。
· 三星第二季度运营利润58.7亿美元。移动部门利润会同比翻番,达44万亿韩元,销售大约5000万台智能手机。三星智能手机营收增长40-60%。
· 苹果在第二季度盈利肯定再创新高。
一样的冬天,却不一样的景象,公司与公司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在经济危机下,运营商资本支出在收缩,而智能手机销量却在大幅度增长。对于网络系统设备而言,3G已成为鸡肋,4G刚在发芽。很多运营商在压缩3G投资,等待4G最佳时机的到来。另一方面,对于运营商业务而言,需要吸引大量用户加入才能增加营收,同时带来庞大的当期现金流量。运营商不会为吸引用户而减少支出,最可能的是调整资费套餐结构,降低手机补贴。
国外曾有一个研究,讲的是在经济危机下个人的娱乐消费不会下降反而可能增加,人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来寻找新的机会和减缓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压力。未来3年,预计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仍有可保持20%左右的复合增长率。
经济危机对大多数企业来讲可能是危机,但对于少数企业而言可能是机会。经济危机为中国的大型手机企业提供了绝佳的机会,机不可失的弯道超越机会,缩小与国外巨头差距的机会。经济危机下,运营商和消费者对价格更加敏感,更加在意高质量、相对低价格的手机。这正是中国智能手机最有竞争力的机会所在。
但最近的消息却让人忧心忡忡。大型的手机企业正在准备裁人、停招、砍项目、压营销费用、减投资……不能说这些动作不对,为了生存。但越危机,越需要冷静和镇定,越需要清晰的战略,如何超越自我,超越竞争对手?在此,试图与网友一起探讨长期困绕国内手机及移动互联网企业的一些问题。
1、产品才是根本
这是中国智能手机最薄弱的环节,也是最要命的地方。但或许打死中兴、华为都不承认。在产品上,短期无法超越,但必须跟着主流走。 现在智能手机的主流有两个方向:快,大。“快”表现为:双核、四核;大的代表就是三星、LG,4.7,5.0,5.3.。。。三星SIII上市2 个月销量就超过千万台,LG主要依靠Optimus大屏机翻身,足见大屏受欢迎程度。但“中华酷联”无一例外地对“快、大”反应迟钝,4大厂商没有一款大屏智能手机可以摆在台上与HTC、LG和三星PK一下,双核、四核更是落后半年以上。国内厂商在智能手机上,总体感觉就是花拳绣腿,没在击中竞争对手的要害。三星和LG的要害就在“大屏”,HTC在“快”。在“快”与“大”之间,显然“大屏”更直观,“快”有点虚,速度细小差距难以察觉,速度快更多是个人感受,而且跑分高并不一定就好。在三星与HTC“大”与“快”的竞争中,HTC远远落后。所以大屏是更可行的切入点。与其空喊高端概念,不如以大屏为细分市场切入高端市场,这是高端市场很好的落脚点。
对于现阶段国内手机企业的产品开发策略,请忘记客户需求,那些模糊、虚无飘渺的东西是苹果关心的问题,眼睛紧盯你的竞争对手在做什么,以更快的整合速度、一样的产品、更便宜的价格打败对手,一切为产品而战,为打败对手而战。对手败了,你就赢得了市场。三星的招数仍然有用,以其人之道还施彼身。
先抛开品牌差距,在产品上绝对不能落后,或者说差距不能太大。在营销中,产品就是武器,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太多就会被打得鼻青脸肿,像诺基亚、中兴这样的日子好过吗?谁又愿意?国内大型的手机厂商应该集中精力重新规划大屏和4核产品,搞个像点样子的大屏智能手机出来,甚至重新发布全新的、专注于大屏概念的品牌应战。我始终不明白的是,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小孩长得很漂亮,但为什么中华却把自己的手机设计得那么丑呢?
在做大屏智能手机时,核心部件的供应商选择要慎之又慎。否则,一不小心就可能会被三星玩死。远离三星是为了安全,请放弃三星的屏和部件,三星除了不敢玩苹果外,谁都可能被戏耍。因为苹果实在不好惹,动不动就禁售、换供应商,三星也没招。没有苹果的三星,还能亮多久?
如果想要国际市场,4G是必须的,云服务也不能少,严然已成标配。每次技术变革都是打败对手的良机,要把竞争对手打趴在技术变革的台阶上。
当前,智能手机的核心价值方针必须要体现“极速所至,薄.大.精.神”,设计要为“第一印象”而战,必须要有能激起潜在消费者购买冲动的“第一印象”。如果做不到这种境界,那智能手机只能当烂白菜、萝卜放在筐里论斤卖。
2、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目前主流的操作系统,国内手机厂商可选择的只有Android和WP8。Android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50%,而WP只有不到5%。尽管WP8看起来很美,但那仍不过只是微软的又一坨“屎”。如果有企业要为WP8冲锋陷阵,请别忘了家中的熊掌Android。Android的开放性将为有志者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3、软件、硬件孰轻孰重?
软件与硬件孰重孰轻,做与不做也是经常困绕手机与互联网企业的话题。因此,有的企业只做硬件,不碰软件;有的只做软件应用,不涉足硬件。没有硬件就没有创新,没有软件就没有应用,二者结合已成为一种趋势。当前的硬件以“大、快”为主流。而软件应用的发展侧主要以“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为主要趋势。人工智能发展非常迅猛,目前主要以语音控制和手势体感控制为代表,出现了Apple Siri,Google Now等经典产品。虚拟现实技术最新的代表就是Google Glass、Sony和Apple即将推出的眼镜。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将为移动互联网带来空前巨大的应用业务,将对个人生活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国内大型的手机厂商们,请放弃那些零敲碎打的小玩意开发项目,集中有限资源放在这些更有前景的项目上。
4、临渊羡渔,不如退而结网
运营商、电商和传统渠道已近似三分天下的格局。新进入者喜欢电商渠道,中小手机厂商偏重于传统渠道,“中华酷联”更依赖运营商。成功者,败乎?三星通吃,运营商、电商和传统渠道一个不拉,每分田都精耕细作,枝繁叶茂。无不让人羡慕。中兴、华为的渠道只是张破网,捞点虾米还得看运营商天气。不抓住渠道,就抓不客户。传统渠道不会消亡,三大渠道一个都不能轻视。中兴、华为能否考虑在渠道建设的同时,将富余人员下沉到渠道一线上充实第一线的作战力量?
[member]
5、巷子多了,怎么卖酒
酒香不怕巷子深。如果巷子多了,卖酒的人也多了,又如何?有可能喝酒的人找不到你家的酒店,也可能闻不到你家的酒香,买了其他家的酒。所以,在巷子多、酒家多的时代,吆喝是必须的,忽悠点概念也不失为上策。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让买酒的客人闻到你家的酒香并找到你的酒家。问题是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喝酒的人还有那么多吗?吆喝是否管用?
酒家相信喝酒能让人快乐忘记烦恼,所以喝酒的人一定会更多。因此,酒家设计了几款价位不同,容量不同,但口感一样的酒,分别放在不同的巷子里卖,还搞了一个盛大的发布会,宣称价格很便宜,并送了几千坛酒让人试喝,结果大街小巷都在谈论这个酒。酒家还做了一个很特别的广告,主题是享受野营喝酒的快乐。结果这个牌子的酒非常走俏,不到1个月就售出超过1000万坛。讲到这里,大家也许知道了,这个酒家就是Google,这个牌子的酒就是Nexus7平板电脑。
Google为Nexus7制定了一个很好的战术,体现了一样的品质与体验、更便宜的价格。这对中国的手机企业来讲是一个很好启示,一个可以成为经典的产品安全和营销案例。Nexus7作为平板电脑在应用功能方面与其他品牌基本无差异,但Google巧妙地隐藏了弱点,突出了别人不敢讲的普通应用。广告与传播需要为受众传播一个概念、一种价值理念,它不一定最好,但是客户所关注的东西,它可以更大、更薄、更轻、更快、更便宜、更漂亮……,只有喊几嗓子才有人听到。我在想,广告与传播有时候真的就是忽悠,为了一个有即所有,无所谓无的概念。
Nexus7广告:在该广告中描述了一对父子通过 Google 的 7 英寸平板享受大自然的内容,谷歌集中体现了Nexus 7的各种特性和用途:Google Earth、Google Maps、播放视频、电子书、玩游戏……甚至还可以用于照明等。与《老人与白马》的广告相比之下,谁传达的理念更好呢?哪个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呢?哪个广告的印象更深刻呢?
另外一个问题,当前的情况下是否需要压缩营销费用?一个纠心的问题。与其压缩经费,不如调整营销与推广策略,加大营销攻势,提高营销效率更加重要。奥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营销机会,可以做一些合作推广活动,也可以做一些攻关活动。我不主张乱花钱乱作广告,效果应该放在第一位。钱可以省下来,但也可以化出去挣回更多的钱。
同质化的产品,渠道和传播才能产生差异化效果。
6、一步登天,还是螺旋上升
很多企业都羡慕三星、苹果,都想做高端机。于是发布了一个品牌,关起门几个月搞一款手机,价格定高点,号称高端机。高端品牌如此容易,笑话。毫不客气地讲,诸如Ascend和Grand想成为一个成功的高端品牌已经只是一个梦想了,已经沦为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不过顺其自然下降一阶作为一个中端品牌也未尝不可。谁能讲清楚这两个高端品牌高在哪里?价值在哪里?其结果就是高价格如高台跳水,反过来又伤害了品牌和客户。没有产品价值和品牌理念是不足以支持所谓的高端。Iphone可以让人联想到无可挑剔的外观和完美的体验,三星可以联想到屏好、屏大,魅族最好的山寨iphone。个人认为,华为、中兴应该扎扎实实把Ascend和Grand作为一个中端品牌打造好,打造出一些特有概念,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发布一个全新的品牌来做高端品牌,这种螺旋式上升的模式可能更可行,更容易为消费者授受。一些流行的概念都可作为长期的诉求点,如大、薄、快、待机时间最长、云服务最好、外观更漂亮、材料更先进、完美的人工智能体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等。
7、价格战
价格战是一种简单有效而又残酷的竞争手段,不可避免,无处不在。价格战一旦燃起,就难以扑灭,甚至可能引火烧身。家电、电商、手机等行业都处于烽烟四起的态势。价格战的目的无外乎:进入市场、赶走对手、扩大份额,当然中国价格战也有为了意志和声誉而战,冤家对头。价格战可能是主动出击,也可能是被动还击,运营商集采招标就是“被价格战”的典型例子。
价格战只是手段,其利益来自于份额的提高和战后价格的复苏所带来超额收益。赢得价格战的关键在于低成本优势和价格战的效率。同时多准备一些子弹(新产品)对于价格战也是至关重要的,新产品有利于升级换代,有利于价格战疗伤和复苏。
但问题是,中国的价格战往往演变成持久战,以至于“焦土化”,攻城略池后才发现寸草不生,并不能带来额外的收益。这是价格战最忌讳的结果,皆输。
不管是主动出击,还是被动还击,或是“被价格战”,最好的策略就是想办法抓住客户,精良的产品,丰富的产品线和提升品牌的影响力是影响用户的最好办法。没有竞争力的产品和强势的品牌,那他将成为战场的下一个俘虏。
在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的手机行业,定价策略是由企业所处的行业地位所决定的。Iphone的定价策略没法讲,可以说是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定价,因为苹果可以目空一切。三星在大屏领域也独占鳌头,采取了撇脂定价策略,新产品上市初期,将价格定得较高,在短期内获取厚利,尽快收回投资,然后价格持续大幅下降。所以,兄弟们要买新产品手机最好别赶早,除非你自愿被宰。这是领导型企业常采用的定价策略。对于中国手机企业的处境,手机面市后定价似乎就与成本没有多大关系,最好的策略就是竞争导向定价,没有更好的办法,中兴华为都有失败的教训,除非有一天你学会了独孤九剑或是葵花宝典。手机还是那个手机,山已不是那座山(因为寨主已改为三星了),Lumia也许是个好产品,但为了活命诺基亚也不得不降价甩卖开溜。库存就是亏损,降价为了活命,这是不死鸟的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