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今年智能手机市场持续爆发,随着智能机的价格下降、性能提升,三四五级甚至农村市场的快速启动,出货量将进一步放大。欧美及拉丁美洲、东欧也给智能机带来大量机会。蓬勃的市场下,中国企业表现如何,在那些地方需要特别努力?请看以下业内名家对移动终端市场发展趋势的分析与解读。
今年中国估计消耗智能机1.5亿,全球出货6.8亿,而随着智能机的价格下降、性能提升,三级、四级、五级甚至农村市场的快速启动,出货量将进一步放大。欧美及拉丁美洲、东欧也给智能机带来大量机会。蓬勃的市场下,中国企业表现如何,在那些地方需要特别努力?IHS iSuppli中国研究总监王阳分享了他对移动终端的市场发展趋势分析,对智能手机的市场容量、中国用户对智能机在意要素、智能机市场的竞争格局、智能机的市场变化的解读。以下是笔者整理的一些图文精彩内容:
智能手机市场容量和中国企业最大的问题
今年智能机的市场非常火,甚至到现在还面临大量的缺货,未来智能机市场必然保持高速增长。全球今年大约出货智能机6.8亿,内销智能机1.5亿(包括1000多万的水货)。未来将可以看到智能机的价格下降、性能提升,三级、四级、五级甚至农村市场的快速启动,出货量将再度放大。除中国外,欧洲、美国、韩国和日本都是智能机的大市场,但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要分得一杯羹比较麻烦,不过对于大品牌,如华为、中兴、TCL会有不错的表现。对于国内的小品牌来说,更大的机会可能是在拉丁美洲和东欧,包括亚太、印度、马来西亚,这些地区的智能机市场很快会启动,将给国内的企业带来大量的机会。
机会存在,问题是什么呢?造成问题的原因有三:第一,人太多;第二,钱太多;第三,聪明的人太多。所以大家一旦发现智能机是一个机会,就都开始往里冲,然后每个人都相信自己一定是站到最后的那个人,开始更激烈的死拼。这就造成智能机的价格下降速度远超预期,现在1G、3.5寸的智能机只卖到300多块钱。问题是虽然出货量很大,但赚钱非常困难,除非你真有绝活,能从渠道或供应链里扣到钱。但结果是,绝大部分企业都赚不到钱。所以,现在企业开始往上走,华为、中兴等企业都开始提高产品价格的定位,不再单纯追求出货量。统计显示,整个手机产业链有80-90%的利润都被苹果和三星拿走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中国消费者最在意智能手机的价格、OS和CPU
调研结果显示,中国消费者仍然对价格非常敏感,对Android的倾向性很高。原生的Android有大量的好应用,但现在Android在国内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每家都建自己的Android商店,特定厂商的Android商店会将很多没有提供分成的应用都屏蔽掉。另外,消费者需要更快的CPU。对于消费者来说,相对于1.2G,1.5G就是一个更强大、更新的卖点,虽然技术人员对此不能理解,觉得1.2G或1.5G根本差不了多少。同时,大家对于大屏的体验非常好,在用过4.3寸或者4.27寸屏之后,会比较不适应3.5寸的屏。另外,用户界面的友好,包括更高的照相性能、品牌、电池也很重要。其实电池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很多用户需要智能手机一天24小时工作,这催生了移动电源的市场,但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智能手机的市场竞争格局和策略转变
从图上可以看出智能机市场的竞争格局,诺基亚的市场份额一路下滑,很可能会进一步下滑。三星利用其从AP到屏的产业链整合,从超低端的智能机到Galaxy1、2、3,Note、3G、4G的产品组合,市场表现非常好。苹果一季度是全球出货3500万台,二季度和三季度有所回调,因为第四季度要推iPhone5,理论上其每次推新品前都会降低产品库存以准备下架。
[member]
今年年初华为高层说今年要出货6000万,高标为8000万,结果华为一季度出货500万,二季度出货700万,离全年的目标有点远。但是其策略是有所转变:一开始说要大量出货,但发现耗费人力、财力、物力之后,大量出货根本赚不到钱,所以华为的策略有所转移,通过偏向高端精品来提升利润率。这个策略之下,虽然整体出货量不大,但对于公司长远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非常健康的过程。除华为、中兴保持高速增长外,中国的一些品牌,包括联想、酷派、OPPO等,很多小品牌和白牌市场的出货量非常快,甚至造成现在供货紧张。
智能手机带给中国白牌机的市场机会
从2005年白牌启动之后,中国手机企业的出货量大幅上升,在去年到达顶峰。去年中国企业出货8亿台手机,约有6.5亿为出口。从今年与厂商的沟通来看,整个出货量会微幅上升,但结构会有所调整:功能机会快速萎缩,智能机会大幅上升甚至出现缺货。
今年整个2G白牌的出货量在下降,有一个变数是2G的白牌智能机到底能不能启动?而这个启动量到底有多大?有可能会给整个白牌市场带来另外一个机会吗?如果2G的智能机的成本、性能、价格和海外市场的接受度非常高,那么白牌市场又会出现新一轮的启动。上图为比较标准的产品生命周期图,若通过用户教育期后整个产业链成熟,市场就会起量。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存在两个切入点,一是进入智能机已经普遍应用的发达国家;另外是进入已经大量成熟还没有大量应用的市场,可通过供应商选择、供应链管理、技术创新和通过降成本来切入。
设计公司在中国的作用非常大,但去年智能机各设计公司经营惨淡,很多企业出现亏损和裁员。通过上半年的调整,现在IDH的业绩有所回转,却又面临缺货。随着智能机对企业的运营、市场控制和管理要求的增高,设计公司的洗牌或整合将不可避免,未来中国有三四十家的设计公司就足够了。从竞争的情况看,2001年前只要能设计出不错的智能手机就会有生意,但今年还需要拼速度,设计公司需要配合73、75、77等平台的更新很快速的推出新产品,还要考虑产品的差异化。由于竞争太激烈,现在已经到了原本预计在2014年、2015年才会到的拼供应链和拼成本的过程。
在智能机市场中,中国制造商几乎都在低价的范围内徘徊,平均利润率连5%都不到,笔者认为本土制造商应该向国际OEM厂商的企业模式进行转变,从追求低价、短开发周期和交钥匙解决方案的传统山寨模式中解放出来,更多的关注最新OS版本支持、大显示屏、用户体验创新设计、营销宣传与品牌建设、运营商关系、4G支持、超长续航时间、音质和相机功能改善等差异化设计,完成从单纯追求高出货量到追求高利润率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