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穿戴”:四年后产值60亿美元的新市场

发布时间:2012-08-20 阅读量:727 来源: 发布人:

导言:由于对实时数据的需求,例如个人健康信息,推动了无线穿戴设备的市场。根据研究公司IMS的统计,今年全球共有1400万套相关装置出货,可望于2016年成长至1.71亿,估计市场至少60亿美元。

网络带来的即时资料传输型态越来越广泛,个人健康资讯等应用带动可穿戴式无线装置需求成长,根据研究公司IMS的统计,今年全球共有1400万套相关装置出货,可望于2016年成长至1.71亿,估计市场至少60亿美元。

IMS research
全球穿戴技术市场

IMS表示这是最保守的估计,资深分析师Theo Ahadome表示:我们考量到穿戴式技术可能在短期内会受限于消费者尝试意愿低、装置尚未成熟等因素。
目前穿戴科技的研发集中于医疗照护应用,例如侦测血糖与心跳,未来研发重点可能转向个人娱乐与军用,包括Google的智能眼镜与传说中的Apple智能手表都将是下一波可穿戴技术的明星产品。除此之外,睡眠感应、手环终端、头戴式萤幕也有机会成为宠儿。

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最近通过了医疗人体区域网络(Medical Body Area Network, MBAN)的医院用频谱,不过医疗器材厂商认为由于超过八成的医疗照护器材必须放在病人家中,MBAN可能将对家户开放。

这些在MBAN范围内收集到的资料都会上传到医院公众云(如Microsoft的HealthVault)中病患专属的私有云。

不同于医疗应用的穿戴装置,对消费市场开放的穿戴科技有一个隐忧,那就是资料若在不安全的网路中传输,如运动纪录或睡眠状态等隐私性高的资料恐被拦截。
相关资讯
RISC-V与ARM不同架构在物联网领域的差异分析

开放 vs. 封闭是RISC-V和ARM架构最根本的差异

盘点RISC-V在物联网设备中的五大应用场景

RISC-V架构凭借其开源、低功耗、高度可定制和成本效益等核心优势,正迅速在物联网(IoT)设备领域攻城略地,成为构建万物互联基石的关键技术

RISC-V架构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入门与实践应用

RISC-V不仅为开发者提供了完全免费的指令集标准,还允许用户根据具体需求定制处理器核心,从而实现高度优化的硬件设计。

盘点VCU技术在ADAS中的具体应用

整车运动域控制器(VCU)作为车辆的“中央大脑”,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中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

颠覆传统!整车运动域控制器VCU:汽车智能化的“中央大脑”如何重塑驾驶未来?

本文深入剖析VCU的技术原理,揭示其在智能驾驶时代的关键作用与广阔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