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太阳能电池成本新法,硅片厚度减少90%以上

发布时间:2012-09-11 阅读量:1230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高纯度硅占太阳能电池的总成本多达四成,如何用最少量的硅发挥最高效率,成为太阳能电池制备的重中之重。美国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教授陈刚的研究小组找到了一种新方法,可以在保持高效率的同时,将硅片的厚度减少90%以上。

高纯度硅占太阳能电池的总成本多达四成,如何用最少量的硅发挥最高效率,成为太阳能电池制备的重中之重。美国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教授陈刚的研究小组找到了一种新方法,可以在保持高效率的同时,将硅片的厚度减少90%以上。
图为美国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教授陈刚
图为美国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教授陈刚。2012年7月7日,他被南方科技大学聘为首届顾问委员会委员。

硅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可分为两大步:第一步是吸收射入光子,第二步是激发自身电子。很多研究团队提出了增加硅晶体吸收光子能力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同时使其自身表面积增加,从而导致被激发的电子有可能被重新“复合”到硅板之中。
[member]
陈刚领导的研究小组则将硅晶体表面的结构定制为“倒金字塔”型,每个倒金字塔型压槽的直径不超过1微米。这种特殊的“织物”结构仅仅使超薄硅晶体的表面积增加70%,光子吸收能力却堪比30倍厚的传统硅晶体。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2012年6月的《纳米快报》(NanoLetters)杂志,论文第一作者为陈刚研究组的博士后AnastassiosMavrokefalos。
这种特殊的“织物”结构仅仅使超薄硅晶体的表面积增加70%,光子吸收能力却堪比30倍厚的传统硅晶体。
这种特殊的“织物”结构仅仅使超薄硅晶体的表面积增加70%,光子吸收能力却堪比30倍厚的传统硅晶体。
图片来源:论文第一作者、陈刚研究组的博士后AnastassiosMavrokefalos

这项技术在保证硅晶体效率的前提下大大削减了高纯度硅的使用量。它不仅有望大幅度减少生产成本,而且会减轻电池自重,从而进一步减小用于支撑和安装的费用。同时,制备这种新型晶不需要任何现有硅晶片以外的新设备和新材料,将来容易实现规模生产。

研究团队的下一步是配上真正的光电电池并证明其效率。陈刚对麻省理工学院新闻办公室表示,如果一切顺利,该系统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开发出商用产品。

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崔屹对陈刚及其同事的此项研究评价颇高。他说,这是一种太阳能电池薄膜吸收光子的有效结构,“具有非常可观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关资讯
伺服电机系统:工业自动化升级的“核心引擎”——深度解析其技术优势与颠覆性应用

本文将深入剖析伺服电机系统的技术优势,并结合真实工业场景,揭示其如何重塑现代生产流程

RISC-V与ARM不同架构在物联网领域的差异分析

开放 vs. 封闭是RISC-V和ARM架构最根本的差异

盘点RISC-V在物联网设备中的五大应用场景

RISC-V架构凭借其开源、低功耗、高度可定制和成本效益等核心优势,正迅速在物联网(IoT)设备领域攻城略地,成为构建万物互联基石的关键技术

RISC-V架构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入门与实践应用

RISC-V不仅为开发者提供了完全免费的指令集标准,还允许用户根据具体需求定制处理器核心,从而实现高度优化的硬件设计。

盘点VCU技术在ADAS中的具体应用

整车运动域控制器(VCU)作为车辆的“中央大脑”,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中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