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新花样:挤挤、捏捏发指令

发布时间:2012-10-26 阅读量:794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我们和自己的智能手机早已亲密无间,几乎不加思索就会用手指在手机屏幕上点触及滑动。现在,日本的一家手机制造商正在设法让我们与智能手机的接触更加亲密,差不多通过挤压、挤捏手机就能发出指令。

 

日本最大的移动运营商NTT-DoCoMo最近在东京展示了一款手机,这款手机不仅可以对通常的屏幕触摸做出反应,而且还能对施加在手机边缘的压力做出反应。他们称之为Grip UI用户界面。

设计目的是便于用户在用一只手的情况下(比如在地铁上用一只手拉住车厢内的柱子时)也能控制智能手机。这是一系列触控式新兴科技产品(甚至可弯曲的手机)中最新推出的功能,这些产品不久有望商业化,以此利用人们与生俱来的、在操纵有触觉感知能力、而且反应灵敏的物体方面的喜爱。迪斯尼研究(Disney)中心匹兹堡实验室的伊凡?普珀雷夫说:“压力感知是手机行业里的一个非常令人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因此这是很了不起的技术。”他是世界上触觉学领域的主要研究人员之一。

Docomo的这款基于安卓操作系统的手机周身镶嵌了270个感应条,从而使用户光凭挤压手机边框就能完成至少四个有用的操作。比如,用一只手的所有五个手指紧握这款智能手机的两侧,就能使原先处于休眠模式的手机屏幕解锁启动。用两个手指在手机两侧的中间部位挤捏一下,就相当于按下“后退”按钮。这款手机在东京的日本电子高新科技联展上首次亮相时,其一名展示者解释说:“对于那些你无法按压的图标而言,可以转而使用抓握的方式来实现控制。”

Docomo不知道这款手机什么时候可能会投产。但像这款手机那样柔韧的电子产品可能还具有其他有益的用途。普珀雷夫称,通过指尖挤压就能控制任何手持式电子产品,这还只是一个开始。10年前,普珀雷夫曾与德国设计师卡斯滕?史维茨西及日本设计师森英次郎进行过合作,尝试为索尼(Sony)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可弯曲电子产品的原型。他们调查研究了俗称“Gummi”(德文意思是橡胶)的独特构想。它是一款可弯曲、而且尺寸只有信用卡般大小的电子产品。

要想点击,只需双手握住这款电子产品,让它弯曲即可。这款产品成为世界各地有可能面市的可弯曲型手机的典范,比如去年首次露面的诺基亚(Nokia)Kinetic手机原型。这款诺基亚手机采用了由三星(Samsung)开发的柔性有机发光显示屏(OLED)技术。三星称,这项技术将会在2013年年初引入市场。它的构想是利用这些最近成功商业化的纤薄有机屏幕所固有的柔韧性。

到目前为止,最先进的柔性OLED屏幕非常纤薄(相当于人类一根头发的宽度),而且柔性非常强。这种彩色屏幕播放流媒体视频的时候,甚至可以把屏幕绕在一支铅笔上。

未来的诸多应用可能包括结合由英国公司Plastic Logic制造的可弯曲型电子产品。或者结合由加拿大皇后大学(Queen's University)人类媒体实验室(the Human Media Lab)的研究人员利用电子纸研制出的一款被称为“纸手机”(paperphone)的可弯曲手机。相关研究人员表示,当在这款“纸手机”的边角或侧边处弯曲或折叠时,就能启动智能手机的各种不同功能。

普珀雷夫称,采用触觉学技术的电子产品即将改变我们与几乎任何电子产品的人机互动方式。他目前正与迪士尼合作,开发一些触觉学技术的应用产品。“我们在触控方面还做得不够,”他说。“针对有感觉能力的电子产品,我们可以重新设计用户界面。所有的设计师都讨厌按钮。让其他控制模式来取代按钮会是最好的选择。”到目前为止,这位设计师不仅想出能对弯曲做出反应的触摸屏幕这个构想,而且还想出那些可完全操纵、“有感觉能力”、而且还能复原的图形界面。

他说,目前仍然存在的一个大问题是,如何设计有效的手势及界面,利用这款Docomo手机所展示出来的、已经得到增强的触控灵敏性。苹果(Apple)发布iPhone手机那漂亮的人机交互界面之前,以触摸为基础的技术就已存在好些年了。

他表示,可弯曲的媒体卡可以采用城市地图或迷你影集的外形,从而使翻阅这些媒体卡就像翻阅书页那般容易,甚至更为容易。“然而,问题的关键是,所有人目前都把关注点放在制造相关的原材料上,比如,可弯曲的电子产品或显示屏。现在很少有人在研究这些电子产品到底有哪些用途?这些电子产品独特的杀手级应用程序是什么?普珀雷夫称,基本上,人人都认为,在电子产品出现之后,相关的应用程序将自然会随之出现。他想了一会儿,然后补充说:“但我们不想等待。”


 
 

相关资讯
国产MCU在智能汽车中的典型应用场景解析

国产MCU凭借高性价比、快速响应和本土化需求的亮点,正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多个关键场景中实现规模化量产

国产MCU的崛起:智能汽车领域的突破与雄心

近年来,以兆易创新、芯旺微电子、杰发科技、国芯科技为代表的中国本土企业奋起直追,在技术、产品和应用层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正逐步打破国外厂商的长期壁垒,为我国汽车产业的供应链安全与自主可控注入了强劲动力。

智能汽车MCU:驱动未来出行的“智慧心脏”深度解析

本文将深入剖析智能汽车MCU的发展趋势,揭示其如何从传统的“执行者”进化为引领产业变革的“决策者”

国产芯片:从“卡脖子”到“破壁者”,中国芯的突围之路与星辰大海

国产芯片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替代品”,而是向着“引领者”发起冲击的“破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