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智能手机占29%市场份额,亚太需求达60%

发布时间:2012-10-30 阅读量:784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根据NPD DisplaySearch近期发布智能手机报告显示,售价在150美元以下的低成本智能手机具备强劲的增长机会,2010到2016年间,预计低成本智能手机出货量将逐年翻番,从450万台增至3.11亿台。


NPD DisplaySearch研究总监Shawn Lee指出:"全球大多数移动电话用户除了签订服务合同,通常不愿意负担超过200美元的智能手机。投入低成本智能手机开发,厂商不需要投入多少成本,同时能很快地研发出这些新产品,这样一来他们可以将电信用户群扩展到新兴地区。"

我们观察这样的需求60%来自亚太地区,而大多数零部件供应商和制造工厂也位于亚太区,这样节省了时间和成本。同时低成本解决方案较高端智能手机的生产周期更短,并可通过现成的解决方案及由应用处理器厂商进行生产。由此,产品组合将更为复杂,厂商需要不断地发展新产品。

为了维持低价,对组件的关键要求是成本低以及充足供应量。安卓系统是开放式资源,在低成本智能手机设计主要操作系统。品牌和厂商倾向于采用成熟且低价的组件,而不是开发新应用。对于显示屏而言,这意味着对标准的a-Si TFT LCD需要高于高分辨率的LTPS。

2010-2016基于安卓系统的低成本智能手机出货量地区分布
图1:2010-2016基于安卓系统的低成本智能手机出货量地区分布

基于安卓系统的低成本智能手机的渗透率正在增加,NPD DisplaySearch预测,2012年其份额占智能手机总出货量的2%,而到2016年,将激增至29%。

本土品牌和"白盒"供应商在中国采取了积极的姿态以抢占市场份额。

2010-2016低成本智能手机渗透率
图2:2010-2016低成本智能手机渗透率
 

相关资讯
国产MCU在智能汽车中的典型应用场景解析

国产MCU凭借高性价比、快速响应和本土化需求的亮点,正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多个关键场景中实现规模化量产

国产MCU的崛起:智能汽车领域的突破与雄心

近年来,以兆易创新、芯旺微电子、杰发科技、国芯科技为代表的中国本土企业奋起直追,在技术、产品和应用层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正逐步打破国外厂商的长期壁垒,为我国汽车产业的供应链安全与自主可控注入了强劲动力。

智能汽车MCU:驱动未来出行的“智慧心脏”深度解析

本文将深入剖析智能汽车MCU的发展趋势,揭示其如何从传统的“执行者”进化为引领产业变革的“决策者”

国产芯片:从“卡脖子”到“破壁者”,中国芯的突围之路与星辰大海

国产芯片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替代品”,而是向着“引领者”发起冲击的“破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