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封装超大尺寸高功率图像芯片成功

发布时间:2012-10-30 阅读量:729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系统封装技术研究室(九室)成功封装了一款超大图像芯片,尺寸达到了23mm*18mm,封装后达到28mm*28mm,能保持长期稳定,要求达到每天24小时运转,连续工作七天以上,在此期间光学图像还要始终保持准确无误。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系统封装技术研究室(九室)成功封装了一款超大图像芯片,标志着该研究室封装技术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此次封装的超大芯片尺寸达到了23mm*18mm,封装后达到28mm*28mm。如此大尺度、高功率光学传感器芯片在国内BGA封装尚属首创。该芯片尺寸不但大,可靠性要求近乎苛刻,且芯片工作要保持长期稳定,要求达到每天24小时运转,连续工作七天以上,在此期间光学图像还要始终保持准确无误。此外,芯片还需能适应恶劣环境,要适应横跨中国北方、南方的如干旱、潮湿、高原等地区环境。研究中,该产品使用了多层有机基板作为原材料,散热结构包括了散热铜柱,散热层,散热通孔。在满足指标的情况下大大节约了封装成本。

经过客户初步测试,系统封装技术研究室封装产品满足设计要求,图像质量可靠。

系统封装技术研究室此次组织精干队伍从封装设计、仿真、原材料选型购买、封装开发制作到可靠性测试几个环节仅用29天时间,以最短的时间完成了任务。它的成功,离不开系统封装技术研究室科研人员的努力和实验室高效的管理水平。其中,明确的分工、精确的时间节点把握、有效的问题讨论机制为课题顺利完成铺垫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团队的奉献和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更铸就了最终的成功。

相关资讯
国产MCU在智能汽车中的典型应用场景解析

国产MCU凭借高性价比、快速响应和本土化需求的亮点,正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多个关键场景中实现规模化量产

国产MCU的崛起:智能汽车领域的突破与雄心

近年来,以兆易创新、芯旺微电子、杰发科技、国芯科技为代表的中国本土企业奋起直追,在技术、产品和应用层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正逐步打破国外厂商的长期壁垒,为我国汽车产业的供应链安全与自主可控注入了强劲动力。

智能汽车MCU:驱动未来出行的“智慧心脏”深度解析

本文将深入剖析智能汽车MCU的发展趋势,揭示其如何从传统的“执行者”进化为引领产业变革的“决策者”

国产芯片:从“卡脖子”到“破壁者”,中国芯的突围之路与星辰大海

国产芯片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替代品”,而是向着“引领者”发起冲击的“破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