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tex-A50:64位ARM处理器来了!

发布时间:2012-10-31 阅读量:1043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已经购买Cortex-A50系列授权的厂商包括:AMD、博通、Calxeda、海思(HiSilicon)、三星、意法半导体。ARM预计设计产品会在2014年出货。Cortex-A50系列首批包含Cortex-A53、Cortex-A57两款型号,其中前者是ARM性能最高的应用处理器,号称可在同样的功耗水平下达到当今顶级智能手机性能的三倍;后者是世界上能效最高、面积最小的64位处理器,同等性能下能效是当今高端智能手机的三倍。

整整一年前,ARM官方宣布了自己的第一套64位处理器架构“ARMv8”,不过直到今天,我们才见识到了第一款基于此架构的处理器产品,ARM将其命名为“Cortex-A50”系列。

Cortex-A50系列首批包含Cortex-A53、Cortex-A57两款型号,其中前者是ARM性能最高的应用处理器,号称可在同样的功耗水平下达到当今顶级智能手机性能的三倍;后者是世界上能效最高、面积最小的64位处理器,同等性能下能效是当今高端智能手机的三倍。

二者可以分别独立使用,也能以ARM big.LITTLE的配置协同工作,兼顾高性能与低功耗。

Cortex-A50系列支持ARM AArch64 64位指令集,并向下兼容AArch32 32位指令集,核心数量可以从1个到4个不等,均集成了NEON SIMD引擎、ARM CoreSight多核心调试与追踪模块、128-bit AMBA ACE一致性总线界面,还可选加密加速单元,能将加密软件的运行速度提升最多10倍。

两款型号的不同之处在于虚拟物理寻址和一二级缓存:A53支持40位的虚拟物理寻址,一级缓存每个核心有8-64KB数据、8-64KB指令,二级缓存共享128KB-2MB;A57的虚拟物理寻址拓展到44位,每核心一级数据缓存32KB、一级指令缓存48KB,二级缓存则是512KB-2MB。

二者的一级指令缓存和二级缓存均支持ECC,A57的一级指令缓存还支持双错检测(DED)配对。

往深层次说,Cortex-A53是简单的顺序执行、8级流水线,Cortex-A57则是复杂的乱序执行、多发射流水线。

至于运行频率,取决于授权厂商的意愿和具体所用的COMS、FinFET制造工艺,但至少也得28nm起步,最好是20nm,然后是14nm,ARM只是说可以达到数GHz。一年前宣布时给出的数据是最高3GHz。

已经购买Cortex-A50系列授权的厂商包括:AMD、博通、Calxeda、海思(HiSilicon)、三星、意法半导体。ARM预计设计产品会在2014年出货,AMD昨日也已宣布会在2014年推出64位ARM架构的Opteron处理器。

Cortex-A50宣布:64位ARM处理器来了!
Cortex-A53架构图
 

Cortex-A50宣布:64位ARM处理器来了!
Cortex-A57架构图

 Cortex-A50宣布:64位ARM处理器来了!
AArch64指令集标识
 


AArch32指令集标识
AArch32指令集标识


Cortex-A50系列:两套不同架构、64位高能效、20/14nm先进工艺
Cortex-A50系列:两套不同架构、64位高能效、20/14nm先进工艺
 


Cortex-A53流水线示意图
Cortex-A53流水线示意图

Cortex-A57流水线示意图
Cortex-A57流水线示意图
 


Cortex-A53:与A9相同的性能下核心面积可以小40%以上,对比主流智能手机CPU则只有四分之一大小
Cortex-A53:与A9相同的性能下核心面积可以小40%以上,对比主流智能手机CPU则只有四分之一大小

Cortex-A50系列可支持720p分辨率手机、2.5K平板机、4K显示器,而且有多种灵活的不同配置规格
Cortex-A50系列可支持720p分辨率手机、2.5K平板机、4K显示器,而且有多种灵活的不同配置规格
 

在企业级市场还支持多路并行,每个节点能有四颗处理器、16个核心
在企业级市场还支持多路并行,每个节点能有四颗处理器、16个核心

全面兼容64/32位系统、应用
全面兼容64/32位系统、应用
 


Cortex-A系列发展历史趋势:A50高性能、低功耗齐头并进
Cortex-A系列发展历史趋势:A50高性能、低功耗齐头并进

Cortex-A50与生态系统
Cortex-A50与生态系统
相关资讯
揭秘五大典型集成电源应用案例:从TWS耳机到商业卫星,看电源技术如何重塑电子系统

集成电源管理方案不仅大幅缩减了PCB面积、降低了设计门槛,更显著提升了整体可靠性与能效表现

简化设计,提升性能:集成隔离电源模块为通信系统带来的核心优势

本文将深入探讨通信芯片集成隔离电源模块的设计实现方法,并对其电气特性、热管理、安全隔离及可靠性进行系统性分析

IIC 2025深圳开幕在即!聚焦数字具身,全球CEO峰会揭秘半导体新篇章

半导体产业正站在“AI物理交互”与“数字具身”的十字路口。在6280亿美元的全球市场规模下,如何突破传统技术范式,抢占“数字具身”智能体所带来的千亿级增量市场,已成为全球产业领袖必须直面的核心议题。

国产MCU在智能汽车中的典型应用场景解析

国产MCU凭借高性价比、快速响应和本土化需求的亮点,正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多个关键场景中实现规模化量产

国产MCU的崛起:智能汽车领域的突破与雄心

近年来,以兆易创新、芯旺微电子、杰发科技、国芯科技为代表的中国本土企业奋起直追,在技术、产品和应用层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正逐步打破国外厂商的长期壁垒,为我国汽车产业的供应链安全与自主可控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