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三季度业绩虽然好转 但行业还在低谷调整期

发布时间:2012-11-6 阅读量:730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节能环保理念已经遍布全球,LED举着节能环保的大旗在大陆商用市场的渗透加快,不过,宏观经济不景气,产能过剩、价格下跌过快也使LED企业的利润遭到侵蚀。从三季报看,尽管业绩有所回暖,但是LED行业仍处于低谷调整期。

随着环保节能理念的普及、LED照明价格的下跌,再加上政策的助力,LED照明在大陆商用市场的渗透加快。LED照明的价格正逐步接近传统照明,家用市场也迎来契机。不过,宏观经济不景气,产能过剩、价格下跌过快也使LED企业的利润遭到侵蚀。从三季报看,尽管业绩有所回暖,但是LED行业仍处于低谷调整期。

LED上市公司业绩分化

25家LED重点上市公司中,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的有15家,占总数的60%,比上半年下降10.83%;净利同比增长的有10家,占总数的40%,和上半年情况持平。

三季度LED重点上市公司产品销售状况的好转,一方面是由于下半年是LED销售旺季,并且受益于国家和地方政府LED节能照明项目的推动;另一方面,LED技术和产品的多元化发展以及终端应用产品价格的下降,使得LED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有所提高。但三季度多数LED重点上市公司的业绩资料并未有实质性的好转,要实现这一改变或有待下游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

不同细分领域的LED公司业绩出现分化,LED背光企业向好;LED照明企业基本持平;LED显示幕企业生意难做;LED芯片厂除三安光电业绩增长,其他均下滑。

瑞丰光电得益于LED背光液晶电视的普及,其中大尺寸背光源LED销售出现较大增长。今年1~9月,瑞丰光电营业收入3.4亿元,同比增长54.48%;净利润3621万元,同比增长30.47%。而今年一季度,瑞丰光电的净利同比下降超过50%。

以LED照明为主业的勤上光电今年1~9月,营业收入5.9亿元,同比增长8.96%;净利润9222万元,同比增长20.84%。做LED照明白光封装的鸿利光电,虽然今年前三季业绩同比有所下滑,营业收入3.96亿元,同比微跌1.7%;净利润4814万元,同比下降7.67%,但第三季度实现正增长,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6.68%和2.65%。

主要做LED显示幕的洲明科技,今年前三季营业收入达到4.1亿元,同比增长5.72%;但净利润却同比下降47.85%,至1833万元。

上游LED芯片今年价格大幅下跌,这使华灿光电今年前三季的收入同比下跌25.74%至2.59亿元;净利润同比下跌49.1%至4209万元。但LED芯片龙头企业三安光电表现抢眼,今年前三季营业收入23.5亿元,同比增长101.26%;净利润6.67亿元,同比增长13.9%。不过,三安光电今年上半年累计从政府获得近3亿元的补贴,业绩的“含金量”要打一个折扣。

市场主导、政府助力

业内人士分析,LED业第三季度回暖,主要是因为LED照明环保节能的优点日益被市场认知,而且LED价格在向下走,所以LED利用率在提高。从出口市场看,东南亚、美国市场形势好转,欧洲市场持平。

尽管今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不少LED照明的补贴政策,但是政策拉动效果有限。如国家对节能照明补贴的22亿元分到单个企业头上资金有限,而且招标时中标价格偏低,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受到一些影响。

勤上光电副总经理祝炳忠则表示,政策拉动的效果已开始显现。今年广东省出台政策,计划到2014年所有公共照明场合全部改用LED照明产品。今年9月,勤上光电就接到几个工程订单,它们原来对传统照明的招标已经完成,政策出台后马上改用LED照明。

“LED照明的商用确实在加快。”鸿利光电董事、常务副总经理雷利甯表示,餐馆、酒店、停车场、机场等公共场所都开始用LED照明。今年LED芯片的价格比去年下跌了五成,LED封装的价格同比下跌了20%~30%,价格下降再加上政策引导,使LED商用的速度加快。

不过,过快下跌的价格也影响了LED企业收入、净利润的增长速度。雷利宁说,鸿利今年的产品销量远高于去年,但是前三季收入、净利都微降。而且,家用市场还需要启动。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LED企业在享受市场快速膨胀的红利时,也要同时忍受产能过剩、低价竞争的煎熬。雷利宁建议,政府关键是在LED市场普及中起引导作用,但给予资金补贴时一定要设定门槛,如果面面俱到,反而不利于LED行业的优胜劣汰。

相关资讯
揭秘五大典型集成电源应用案例:从TWS耳机到商业卫星,看电源技术如何重塑电子系统

集成电源管理方案不仅大幅缩减了PCB面积、降低了设计门槛,更显著提升了整体可靠性与能效表现

简化设计,提升性能:集成隔离电源模块为通信系统带来的核心优势

本文将深入探讨通信芯片集成隔离电源模块的设计实现方法,并对其电气特性、热管理、安全隔离及可靠性进行系统性分析

IIC 2025深圳开幕在即!聚焦数字具身,全球CEO峰会揭秘半导体新篇章

半导体产业正站在“AI物理交互”与“数字具身”的十字路口。在6280亿美元的全球市场规模下,如何突破传统技术范式,抢占“数字具身”智能体所带来的千亿级增量市场,已成为全球产业领袖必须直面的核心议题。

国产MCU在智能汽车中的典型应用场景解析

国产MCU凭借高性价比、快速响应和本土化需求的亮点,正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多个关键场景中实现规模化量产

国产MCU的崛起:智能汽车领域的突破与雄心

近年来,以兆易创新、芯旺微电子、杰发科技、国芯科技为代表的中国本土企业奋起直追,在技术、产品和应用层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正逐步打破国外厂商的长期壁垒,为我国汽车产业的供应链安全与自主可控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