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芯获9000万研发TD芯片 四核手机跌入千元在望

发布时间:2012-11-8 阅读量:1179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大唐电信将斥资9000万元用于联芯L1813、1812智能手机芯片方案项目。联芯此次开发的1812、1813极有可能涉及到四核,冀望明年夺得TD终端芯片市场的半壁江山。凭LC1810一鸣惊人后,联芯更加让人期待。

近日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将斥资9000万元用于L1813、1812智能手机芯片方案项目,3000万元用于下一代智能手机芯片嵌入式软件平台操作系统开发项目。而联芯主要瞄准双核和四核产品,针对中低端智能机市场和平版电脑市场。

今年,联芯科技发布了L1810芯片,是多媒体主流TD智能终端配置,面向中档市场。尽管公告中并没有明确指出L1813、1812智能手机芯片的规格和技术参数,业界猜测L1813、L1812可能是1810的后续版本。

9月27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总裁李跃表示,预计明年TD终端销售量将超过1亿部,其中80%以上将是智能终端。分析认为,大唐电信扶持联芯科技的意图即加大TD芯片开发力度,冀望明年夺得TD终端芯片市场的半壁江山。

今年,中国移动推动TD双核终端进入千元以内,明年四核终端将进入千元以内。业界推测,联芯此次开发的1812、1813可能涉及到四核方面。

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此前表示,未来TD终端及芯片的更新频率将不断刷新,每款TD终端从研发、上市、销售直至退出市场的生命周期将缩短,侧面印证了TD终端从成熟走向规模化的发展。

此外,大唐电信公告称,将有8000万元用于面向金融及行业应用的高安全智能卡芯片平台研发及产业化项目,41702万元用于补充日常流动资金,同时,还向江苏安防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总金额不超过5,000万元、期限不超过1年的产业发展支持资金。

联芯追求TD四核手机走怎样的路?

联芯科技总经理助理、集团首席专家刘光军表示:对于品牌厂商,追求产品差异化是厂商的基本要求,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产品品质与品牌的持续培育;消费人群细分和产品定位;时尚特色标志开发;以及营销策略等;而对于白牌市场,厂商追求产品超低成本产品、低于4个月开发时间、一站式解决方案、成熟稳定方案。[member]

 

联芯主要瞄准双核和四核产品,针对中低端智能机市场和平版电脑市场。

刘光军认为四核CPU的优势主要表示它体现了用户消费需求发展的趋势,具有强烈的时尚特色;劣势主要是:功耗较高、成本较高,需要更高制造工艺(比如28nm)支持。目前Android4.0及以上版本可以支持多核,OS对CPU性能的提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开机时间大幅缩短、动态CPU频率调整机制、动态多核调度机制优化、优化的多媒体性能等,性能提升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能指望明年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除四核CPU外,手机的性能必须还包括通信Modem性能、系统业务性能等。联芯将会在这几个方面努力来提升手机性能。具体来说需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进一步提高RF接受灵敏度,达到比友商至少提高3db;

    *提供独特的双卡、双待、双通解决方案;降低系统待机和业务功耗,达到业界领先水平。目前业界友商提供的TD手机还不能支持双通公司。

    *进一步改善芯片工艺,提升CPU主频到1.8Ghz;

    *进一步提高多媒体编解码性能和3D处理能力;

    *操作系统具备随时升级到最新版本操作系统的能力;

    *超常时间的MP3播放能力;

    *提供专业级的数码录像和照相方案

 联芯科技目前主打的智能机单芯片(SOC)方案LC1810,采用双核CortexA9、1.2GHz因其突出的配置及性能,比如LCDWXGA/FullHD、MIPIDSI接口和Camera20M、MIPICSI接口,5月一经面市便引发业界热切关注。通过安兔兔跑分工具的测试结果来看,跑分总分超过6000,LC1810样机无论是在在CPU、GPU等各方面性能指标上均已比肩、甚至部分超越了当前主流的双核A9智能机。LC1810芯片产品自8月20日起开始正测,仅用了两周一轮的测试周期即通过了中国移动新制订的芯片测试认证标准,彰显了我们的设计实力。
相关资讯
揭秘五大典型集成电源应用案例:从TWS耳机到商业卫星,看电源技术如何重塑电子系统

集成电源管理方案不仅大幅缩减了PCB面积、降低了设计门槛,更显著提升了整体可靠性与能效表现

简化设计,提升性能:集成隔离电源模块为通信系统带来的核心优势

本文将深入探讨通信芯片集成隔离电源模块的设计实现方法,并对其电气特性、热管理、安全隔离及可靠性进行系统性分析

IIC 2025深圳开幕在即!聚焦数字具身,全球CEO峰会揭秘半导体新篇章

半导体产业正站在“AI物理交互”与“数字具身”的十字路口。在6280亿美元的全球市场规模下,如何突破传统技术范式,抢占“数字具身”智能体所带来的千亿级增量市场,已成为全球产业领袖必须直面的核心议题。

国产MCU在智能汽车中的典型应用场景解析

国产MCU凭借高性价比、快速响应和本土化需求的亮点,正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多个关键场景中实现规模化量产

国产MCU的崛起:智能汽车领域的突破与雄心

近年来,以兆易创新、芯旺微电子、杰发科技、国芯科技为代表的中国本土企业奋起直追,在技术、产品和应用层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正逐步打破国外厂商的长期壁垒,为我国汽车产业的供应链安全与自主可控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