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LED在皮肤医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2-11-9 阅读量:750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采用光来治疗人类的疾病是一种很古老的方法,早在几千年前的中国等国家的时候就采用日光来治疗疾病。而LED作为一种新型光源,随着其生物学效应逐步被人们所认识,目前正逐步应用于医学中并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将对LED在皮肤医学中的应用进行详细地讲解与描述。
一、影响LED生物学效应的光学参数
LED的生物学效应取决于不同的光学参数,包括不同的波长、流量(fluence)、强(powerdensity)、辐照时间、连续波还是脉冲波以及在临床上的治疗次数、治疗间隔等。不同的波长可以到达皮肤组织的不同位置(如图1)。一般来说,波长越长穿透能力越强,在400nm处穿透的皮肤组织距离不超过1mm,514nm穿透的距离约0.5mm~2mm,630nm穿透距离约1mm~6mm。同时不同波长的光可以被组织中不同的色基所吸收。在临床上红光(630nm~700nm)常被用于治疗深层的皮肤组织结构,例如皮脂腺;蓝光(400nm~470nm)在光动力学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中用于治疗位于表皮的皮损;如果想到达皮肤的真皮层则需要更长的波长,如660nm的波长可以到达真皮的网状层从而对真皮中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发挥作用,而这也是LED光源用于光子嫩肤的原理之一。表1列出了临床常用的LED光学参数。





 
 
二、LED在皮肤科医学中的应用
1.光子嫩肤(photorejuvenation)
光子嫩肤技术被定义为使用连续的强脉冲光在低能量密度下进行非剥脱方式的嫩肤治疗。自2000年问世以来短短几年内,光子嫩肤技术迅速普及全国,在各大中城市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成为改善皮肤光老化的主要手段之一,这种技术可明显改善皮肤皱纹、质地粗糙、不规则色素沉着及毛孔粗大等现象,已经得到众多技术专业人员和美容诉求者的认可。皮肤光老化的特征性组织学改变是真皮基质中弹力纤维变性和胶原纤维成熟障碍,从而导致皮肤出现松弛和皱纹。

研究发现可见光到近红外的LED光穿透皮肤表皮到达皮肤真皮层后,通过光热和光化学作用,促使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再生和重新排列,从而达到减轻皮肤皱纹、增加弹性的效果。表2列出了用于光子嫩肤的部分LED光源设备。
2.预防或治疗炎症后色素沉着

炎症后皮肤出现色素沉着在皮肤物理和化学美容中是常见的、很难避免的现象,特别易于出现在亚洲人群。例如在临床上为减轻激光治疗后皮肤色素沉着的程度,一般都避开紫外线过强的季节、嘱患者避免日晒、涂抹防晒霜等,但炎症后色素沉着还是很难完全避免。近年来有研究发现,660nm的LED光可以预防甚至可以治疗这种炎症后出现的皮肤色素沉着,这将会是皮肤美容界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3.促进创面的愈合

可见到近红外的各种波段的LED光都可以促进外伤后上皮细胞的生长,促进创面的愈合。同时对于糖尿病患者下肢的慢性溃疡的愈合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4.减轻炎症

已经有系列的研究表明LED具有抗炎的作用。研究发现635nm的LED光可以抑制牙龈的成纤维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前列腺环素E2(PGE2),从而减轻牙龈的炎症反应。在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皮肤光老化前如果采用LED光源提前照射,可以减轻染料激光引起的皮肤红斑、肿胀和疼痛等不适。在乳腺癌患者的放射治疗前采用LED光源提前照射可以减轻放疗的副作用。
5.疤痕的预防

瘢痕疙瘩是临床上影响美容而且治疗困难的一种皮肤疾患,是皮肤损伤后结缔组织过度增生所引起。患者往往具有瘢痕体质。在临床上开始为小而坚硬的红色丘疹,缓慢增大,产生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性瘢痕,高出皮面,呈蟹足状向外伸展,皮肤光滑、发亮,可伴有疼痛、瘙痒等不适。临床治疗困难、疗效不理想。有研究发现LED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瘙痒等不适感,使瘢痕变平,同时具有无创的优点。
6.其他作用

此外,LED还可作为一种不含紫外线的光疗仪器、用于光动力疗法、治疗脱发、减轻紫外线照射后的皮肤损伤等等。

总之,作为一种新型的光源,LED已经被逐步应用到皮肤医学中,随着对LED灯具的不断创新和医学上对于LED生物效应的机理研究,LED在皮肤医学上的应用将具有不可限量的前景。同时LED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作为家庭医疗设备。
 
相关资讯
揭秘五大典型集成电源应用案例:从TWS耳机到商业卫星,看电源技术如何重塑电子系统

集成电源管理方案不仅大幅缩减了PCB面积、降低了设计门槛,更显著提升了整体可靠性与能效表现

简化设计,提升性能:集成隔离电源模块为通信系统带来的核心优势

本文将深入探讨通信芯片集成隔离电源模块的设计实现方法,并对其电气特性、热管理、安全隔离及可靠性进行系统性分析

IIC 2025深圳开幕在即!聚焦数字具身,全球CEO峰会揭秘半导体新篇章

半导体产业正站在“AI物理交互”与“数字具身”的十字路口。在6280亿美元的全球市场规模下,如何突破传统技术范式,抢占“数字具身”智能体所带来的千亿级增量市场,已成为全球产业领袖必须直面的核心议题。

国产MCU在智能汽车中的典型应用场景解析

国产MCU凭借高性价比、快速响应和本土化需求的亮点,正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多个关键场景中实现规模化量产

国产MCU的崛起:智能汽车领域的突破与雄心

近年来,以兆易创新、芯旺微电子、杰发科技、国芯科技为代表的中国本土企业奋起直追,在技术、产品和应用层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正逐步打破国外厂商的长期壁垒,为我国汽车产业的供应链安全与自主可控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