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泰新型Sensor图案攻克单层互容量产难题

发布时间:2012-11-12 阅读量:1381 来源: 发布人:

【导读】当下,单层ITO的互电容式触摸屏方案以其“互容的性能,自容的成本”之优势,让屏厂和终端趋之若鹜。不过,它的量产之路一直不能顺风顺水。好消息是,今天敦泰科技攻克了它面临的最大挑战。

当下,单层ITO的互电容式触摸屏方案(下文简称“单层互容方案”)以其“互容的性能,自容的成本”之优势,让屏厂和终端趋之若鹜,是低端触屏智能机追求低成本的产物。但实际上,该方案的量产和应用并没有大家期待的那么一帆风顺,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触摸屏的性能和生产良率:

性能好是必要条件。与传统互容比较,除了点划、手势等基础用户体验不能变差,一些诸如多指,防水等的高级应用也不能有明显缺陷。

良率高是充分条件。传统互容经过各个屏厂长期的量产实践,生产良率已普遍高达90%以上。单层互容方案从结构上来说,可以省下至少三成的成本,但这是建立在与传统互容方案相同良率的基础上,良率无法达到,单层方案就会失去价值。

如今,所有能够提供单层互容解决方案的触控IC厂商,其最终配合生产出的TP在性能和良率上都有较大差异。这种的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各家的sensor图案以及软件算法存在差异。

从技术角度来说,Sensor图案直接影响到单层互容方案的性能和良率。相同的通道数量,单层互容的性能会比传统互容的性能要稍差,主要是因为单层互容采用“可视区走线”。这些走线集中在多个“走线区间”,占用了原本的感应区域。这些走线区间,相当于是触摸的“盲区”,盲区是不应该提供触摸信息的。盲区越小,触摸信息缺失越少,触摸屏性能自然得到提升。

因而,优化盲区可以通过减小线宽线距或是减少走线的方法实现,但是,减小线宽线距会造成通道阻抗过大,也会加大对生产工艺的要求,严重影响良率;而减少走线数量,会使盲区里的线宽线距适当增加,进而减少产生开路和短路的概率,良率即可得到提升。

不难得出结论,通过减少走线数量来改良Sensor图案,既能提升触控性能还能保证良率,是能加速单层互容技术量产应用的一种有效途径。

作为全球触控行业的引领者,敦泰科技(FocalTech)近日率先研发出的一种改良型单层互容sensor图案,正是通过减少走线数量的方式有效地增强了单层互容屏体的性能和提高了生产良率。

下页内容:新型Sensor图案攻克单层互容量产难题[member]
 

该种新型图案,改变了传统的矩阵电容耦合方式,将传统的横竖交叉的矩阵式耦合修改成区域交叉耦合。如果耦合电容有A、B两个电极,则传统矩阵式耦合,以A通道为贯穿可视区的整体块,B通道拆分成离散的块,B通道的离散块与整体的A通道顺序形成耦合电容,这些耦合电容构成一个矩阵,矩阵的元素都是唯一的。

可视区走线连接的就是这些分离的通道块,走线数量与B通道分离块的数量成正比;区域交叉耦合是将A通道也拆分成离散块,由原本的整体变成多个区域,B通道的离散块与这些分区域的A通道形成错位交叉的耦合电容,因为A通道的区域块都带有自身的信息用以保证唯一性,所以形成的电容矩阵、元素也有唯一性。

这种区域交叉耦合相当于将B通道的离散程度合理地分摊到A通道,而走线数量与B通道分离块的数量成正比,与A通道区域块数量则关系不大。如此,则有效减少了走线数量。

目前,敦泰科技(FocalTech)的该种新型sensor图案已应用在多个单层互容项目的开发中并有效改善TP的触控性能,该图案设计业已申请专利。
   
敦泰科技于2006年由前台积电副总胡正大博士创办。敦泰科技截至2012年10月的触控芯片出货量已达1.3亿颗,为两岸最大的电容式触摸屏控制芯片供货商。在全世界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中国大陆,敦泰科技对触控手机的市场占有率超过六成。

敦泰科技同时也是美国最大实体书/电子书供应商的唯一触控芯片供货商。除了大陆,台湾,以及美国外,采用敦泰科技的触控方案的电子产品还大量地远销欧洲,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新兴市场,遍布全世界。
相关资讯
揭秘五大典型集成电源应用案例:从TWS耳机到商业卫星,看电源技术如何重塑电子系统

集成电源管理方案不仅大幅缩减了PCB面积、降低了设计门槛,更显著提升了整体可靠性与能效表现

简化设计,提升性能:集成隔离电源模块为通信系统带来的核心优势

本文将深入探讨通信芯片集成隔离电源模块的设计实现方法,并对其电气特性、热管理、安全隔离及可靠性进行系统性分析

IIC 2025深圳开幕在即!聚焦数字具身,全球CEO峰会揭秘半导体新篇章

半导体产业正站在“AI物理交互”与“数字具身”的十字路口。在6280亿美元的全球市场规模下,如何突破传统技术范式,抢占“数字具身”智能体所带来的千亿级增量市场,已成为全球产业领袖必须直面的核心议题。

国产MCU在智能汽车中的典型应用场景解析

国产MCU凭借高性价比、快速响应和本土化需求的亮点,正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多个关键场景中实现规模化量产

国产MCU的崛起:智能汽车领域的突破与雄心

近年来,以兆易创新、芯旺微电子、杰发科技、国芯科技为代表的中国本土企业奋起直追,在技术、产品和应用层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正逐步打破国外厂商的长期壁垒,为我国汽车产业的供应链安全与自主可控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