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ECG模拟前端,应对医疗设计挑战

发布时间:2012-11-12 阅读量:1098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Treena Grevatt

【导读】目前,健康监护系统的体积和功耗很大,极大制约其便携性。现在我们来拆解用于健康监护的TI ADS1298模拟前端,帮助医疗电子工程师解决如何平衡一些极具挑战性的设计目标,如每通道功耗小于750uW,噪声符合IEC的ECG标准,尺寸为8mmx8mm……

生命体征监护系统的便携性仍非常有限,因为它们体积和功耗都很大。因此临床连续监护只能用于危重病人,60%至70%的病人只能定期监护。如果能够实现可负担的低功耗便携式监护系统,病人的安全性、监护效果和舒适性都将得到显著提高。这些属性还能将这种设备系列扩展使用到非医院环境中的慢性病病人监护。

来自TI公司的芯片在这类设备的演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于2010年发布的ADS129x系列器件提供完整集成的模拟前端(AFE)功能,可用于病人监护、便携式和高端心电图(ECG)及脑电图(EEG)设备。开发这种集成电路的工程师队伍必须平衡一些极具挑战性的设计目标:每通道功耗小于750uW,噪声符合IEC的ECG标准(10uVp-p输入),尺寸为8mmx8mm,以便支持便携式和一次性ECG贴片应用,以及低成本。

让我们仔细了解一下ADS129x系列器件的其中一员ADS1298,图1就是该器件的裸片照片。ADS1298是针对ECG/EEG应用开发的一款8通道、24位集成模拟前端。采用8mmx8mm的BGA封装,裸片尺寸为6mmx5.6mm。经过工程师的精心版图设计,ADS1298集成了43个分立的IC功能,组合面积可达1800mm2。
 ADS1298的平面图
图1:TI的8通道、24位集成式模拟前端器件ADS1298的平面图。在这个8mmx8mm的裸片上集成了43个独立IC的功能。
 
因为这些应用中的输入信号非常微弱,所以设计时需要特别留意输入阻抗。差分输入信号将经过EMI滤波模块和低噪声的斩波稳定PGA消除1/f噪声(也称为闪烁噪声)。TI工程师在delta sigma(差和)转换器基础上为ADS129x系列设计了一种新的模数转换器(ADC)内核。这种ADC特别敏感,功耗比竞争产品低3倍。另外还使用1.2V带隙电路提供高精度的参考电压(Vref)信号。
 

除了版图方面的亮点外,我们还发现电气隔离也是设计和处理的重点。设计中广泛使用了去耦电容,用于实现电路模块间的电气隔离,而且还有三重势阱结构实现完整的电气隔离。

再深入一点,图2显示了ADS1298 的SEM横截面。从图中可以看出,ADS1298使用了鲁棒性、高良率的0.35um 4层铝Bi-CMOS工艺。Bi-CMOS工艺和低噪声双极放大器成就了ADS1298的低功耗和低噪声性能。
 SEM横截面图
图2:TI ADS1298芯片的SEM横截面图,图中显示使用了成熟的、高良率且可靠的4层铝0.35um工艺。
 
ADS129x系列被应用于Sotera Wireless公司的ViSi移动病人监护仪,这种监护仪于2012年4月获得了FDA的认证。Sotera Wireless公司的第一代系统是在医院使用的连续生命体症监护系统。这种系统很小,可佩戴在手腕上,包括3个传感器:

光学拇指传感器,用于测量脉搏和SpO2
胸部传感器,用于测量ECG/HR、呼吸和皮肤温度
护腕模块,用于单次膨胀或自动NIBP监护

 
图3:Sotera的ViSi移动系统充分发挥了ADS1298在腕载监护仪中的小体积和更低功耗优势
图3:Sotera的ViSi移动系统充分发挥了ADS1298在腕载监护仪中的小体积和更低功耗优势(图片来源:Sotera Wireless)

小尺寸提高了病人的舒适性和便携性。系统的低成本能将连续监护的好处带给更多的病人。正在开发、还未得到FDA批准的版本包括更多功能,比如无线连接。Sotera Wireless公司首席技术官Jim Moon强调了ADS129x系列器件在他们设备开发中的重要性:“用于病人监护的TI ADS1298R模拟前端使ViSi移动病人监护仪的实现成为可能。它所提供的体积减小和功耗降低是空前的。”

医疗电子设计领域与消费电子共享许多工程技术挑战,而且增加了很高可靠性的要求。像TI的ADS129x系列这样的器件完全能够应对这些挑战,并且这个领域的技术创新非常值得期待。






相关资讯
中国AI产业突破封锁的韧性发展路径及未来展望

在全球科技博弈背景下,美国对华AI芯片出口限制政策持续升级。腾讯总裁刘炽平在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会上明确表示,腾讯已具备应对供应链风险的充足储备与技术创新能力,标志着中国AI产业正加速走向自主化发展道路。本文结合产业动态与政策趋势,剖析中国AI产业的战略转型与突破路径。

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ASM International战略布局应对贸易壁垒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荷兰半导体设备巨头ASM International(以下简称“ASM”)近期通过一系列战略调整引发行业关注。2025年5月15日,该公司宣布将通过转嫁关税成本、加速美国本土化生产及优化全球供应链,应对地缘政治风险与贸易壁垒。面对美国近期加征的“对等关税”政策(涵盖钢铁、汽车等商品,未来可能扩展至半导体领域),ASM展现出显著的供应链韧性:其亚利桑那州工厂即将投产,新加坡基地产能同步扩充三倍,形成“多区域制造网络”以分散风险。与此同时,中国市场成为其增长引擎——2025年中国区销售额或突破预期上限,占比达总营收的20%,凸显其在差异化竞争中的技术优势。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反映了半导体设备行业对关税政策的快速响应,更揭示了全球产业链从“效率优先”向“安全韧性”转型的深层逻辑。

国产芯片架构演进之路:从指令集适配到生态重构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长期被x86与ARM架构垄断的背景下,国产芯片厂商的生态自主化已成为关乎技术主权与产业安全的核心议题。北京君正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嵌入式处理器领域的先行者,通过二十余年的技术迭代,探索出一条从指令集适配到生态重构的独特路径——早期依托MIPS架构实现技术积累,逐步向开源开放的RISC-V生态迁移,并创新性采用混合架构设计平衡技术过渡期的生态兼容性。这一转型不仅打破了国产芯片“被动跟随”的固有范式,更在智能安防、工业控制、AIoT等新兴领域实现了从“技术替代”到“生态定义”的跨越。据行业数据显示,其基于RISC-V内核的T系列芯片已占据计算芯片市场80%的份额,成为推动国产架构产业化落地的标杆。本文通过解析北京君正的架构演进逻辑,为国产半导体产业突破生态壁垒提供可复用的方法论。

性能飙升27%!高通骁龙7 Gen4如何改写中端芯片格局?

5月15日,高通技术公司正式推出第四代骁龙7移动平台(骁龙7 Gen 4),以台积电4nm制程打造,性能迎来全方位升级。该平台采用创新的“1+4+3”八核架构,CPU性能较前代提升27%,GPU渲染效率提升30%,并首次支持终端侧运行Stable Diffusion等生成式AI模型,NPU算力增幅达65%。在影像领域,其搭载的三重12bit ISP支持2亿像素拍摄与4K HDR视频录制,配合Wi-Fi 7与XPAN无缝连接技术,重新定义中高端设备的创作边界。荣耀与vivo宣布首发搭载该平台的机型,预计本月上市,标志着生成式AI技术向主流市场加速渗透。

破局高端芯片!小米自研玄戒O1即将发布,性能参数首曝光

5月15日晚间,小米集团CEO雷军通过个人微博账号正式宣布,由旗下半导体设计公司自主研发的玄戒O1手机SoC芯片已完成研发验证,计划于本月下旬面向全球发布。据雷军透露,该芯片将采用业界领先的4nm制程工艺,核心性能指标已接近国际旗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