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祸相依,LED会不会步光伏后尘?

发布时间:2012-11-16 阅读量:787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光伏负面消息接二连三,似乎局面已经无法改变,而对于同样依赖出口的LED产业是否也会遭遇同样处境?福祸相依,从光伏产业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LED产业发展存在的隐患。

近段时间,来自美国,欧盟和印度等国家或地区的反倾销调查使中国的光伏产业一度受挫,裁员、破产、重组等负面消息频传。而对于同样依赖出口的LED产业是否也会遭遇同样处境?

在参与调查的人员中,有四成以上赞同LED产业将遭遇反倾销的观点,他们认为,政府的补贴是加速LED产业遭遇反侵销的根源。同时也有近四成人士认为,目前我们上游核心技术薄弱,对外商威胁不大,暂时不会遭反;另外,14%认为LED产业发展迅速,会重蹈光伏覆辙。7%认为当前中国LED产业占全球市场份额很小,完全不必担心被反。

中国LED产业在短期内遭遇反侵销的可能性不大。首先,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灯具加工制造基地,但是LED芯片的核心技术却大部分掌握在欧美一线大厂上,而他们也需要借中国灯具这件嫁衣裳把自己推销出去。所以,在中国还没有大规模采取本土芯片之前,外商利益没有受损,自然不会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其次,LED照明应用正处在起始阶段,市场需求正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且价格一直是推广LED的制肘,各路商家正在努力通过技术,降低成本,以迎合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在LED照明技术尚未成熟,价格还没得出合理定论前,中国LED遭遇反侵销攻击的可能性不大。

不过,福祸相依,从光伏产业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LED产业发展存在的隐患:

首先,缺“芯”之痛,获利有限。芯片是LED产业的核心技术,但是相比于欧美大厂,我们国内的芯片研发力量相对薄弱,不少产品都是中国制造外衣下的外国“芯”。由于核心技术的缺失,中国企业常常投入大量资金来支付专利费,将大头利润拱手相送给国外企业,营收利润自然微薄。

其次,拔苗助长式补贴,可能适得其反。因为政府补贴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是制约其按照市场规律独立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争夺补贴,许多企业抱着捞一把就走的心态一哄而上,甚至一些不相干的企业都混进来,急功近利,生产的产品质量鱼龙混杂。而产能过剩的压力又迫使企业之间相互压价抢夺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恶化。

再次,出口并非唯一出路,需考虑多脚走路。光伏产业遭反,暴露出了其内需不足,过度依赖出口的弊端。同样,LED产业也要引以为戒。目前,不少LED企业的出口业务在公司的财务营收中占据了相当高的份额。如果孤注一掷在国外市场,一旦外商发起反倾销诉讼,中国LED企业有可能深陷泥足,难以自拔。所以,为了保存实力,避免受到重挫,专注于出口的企业不妨平衡下国内外市场的投放比例 ,扩宽销售渠道,多脚走路,以防患于未然。

更有精彩能容送给你

月市场情报之LED篇—11月15日  http://www.52solution.com/data/datainfo/id/6746

相关资讯
日本Rapidus突破2nm芯片技术,挑战台积电三星霸主地位

日本政府支持的半导体企业Rapidus于7月18日宣布,已成功试产国内首个2nm晶体管,标志着该国在先进芯片制造领域取得关键突破。这一进展是日本耗资5万亿日元(约合340亿美元)半导体复兴计划的重要里程碑,旨在重塑其在全球芯片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RISC-V架构突破性能瓶颈,Andes发布新一代AX66处理器IP

在2025年RISC-V中国峰会的“高性能计算分论坛”上,Andes晶心科技CEO林志明正式发布了公司最新一代64位RISC-V处理器IP——AX66。该产品基于RISC-V国际基金会最新批准的RVA23 Profile标准,专为高性能计算(HPC)、AI加速及边缘计算等场景优化,标志着RISC-V生态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进一步成熟。

1 GHz实时扫描革新EMC测试:是德科技PXE接收机技术解析

随着电子设备复杂度的提升和产品开发周期的缩短,电磁兼容性(EMC)测试已成为制造商面临的关键挑战。传统EMI测量方法效率低下,难以捕捉瞬态干扰信号,导致测试周期延长、成本增加。是德科技(Keysight Technologies)推出的新一代PXE电磁干扰(EMI)测量接收机,通过突破性的1 GHz实时无间隙扫描技术,将测试速度提升3倍,显著优化了EMC认证流程,为工程师提供了更高效、精准的测试解决方案。

亚马逊AWS部门启动战略性裁员,生成式AI推动云业务重组

全球电商及云计算巨头亚马逊近日对其核心利润引擎——亚马逊网络服务(AWS)部门实施新一轮裁员。据公司内部消息人士透露,本次调整涉及销售、市场及技术解决方案团队,受影响岗位达数百人。这是继4月影视与硬件部门优化后,亚马逊2024年内第三次公开披露的裁员计划,反映出企业在人工智能浪潮下的持续业务重塑。

圣邦微电子SGM42203Q:高性能汽车级双通道高边驱动解决方案

随着汽车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高边驱动器(High-Side Driver)在车身控制模块(BCM)、LED照明、电机驱动等应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圣邦微电子(SG Micro)推出的SGM42203Q是一款专为汽车电子设计的24V双通道高边驱动器,具备模拟电流检测、高可靠性及智能保护功能,可广泛应用于电阻性、电容性和电感性负载驱动。本文将深入解析该产品的技术优势、市场竞争力及典型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