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下半年国产平板电脑市场总结

发布时间:2012-11-20 阅读量:1552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在2012下半年,平板电脑产业表面欣欣向荣,实则危机暗涌;在芯片市场,城头变幻大王旗,瑞芯微和MTK几家欢喜几家愁;而分解一下国产平板电脑各零组件的价格就明白可以明白为什么只有极少极少手机厂商愿意涉足平板产业了。

平板产业表面欣欣向荣,危机暗涌
      
随着下半年新兴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微软、苹果、谷歌、亚马逊等巨头在平板电脑领域的竞争加剧以及国内平板电脑市场成熟度的进一步增加,拉动了国内平板电脑市场的火爆。预计今年国产平板电脑将超过5,000万台,2013年国产平板电脑出货量有望破亿。
      
国内平板电脑则还是以出口为主,占国产平板电脑出货量的70%,出口占比比上半年下降10%。目标市场仍旧是东南亚、俄罗斯以及南美洲等国家。与欧美市场以礼品市场为主不同的是,新兴市场大多是将平板电脑作为PC和笔记本的替代品。
     
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业内人士认为平板行业目前已经开始走向山寨化,未来国内平板电脑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而多核高性能将成为明年国内平板电脑市场的主流声音。
      
        平板产业表面欣欣向荣,危机暗涌

目前国产平板电脑还是以7吋电容屏为主,但国际巨头在下半年扎堆发布各自的平板电脑对产业将会对国内平板产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但iPad mini的发布有可能会带动国内8吋平板电脑的增长。
 
看LTE智能手机的差异化创新设计—— 2013年将进入LTE智能手机开发高峰期,谁家的LTE平台将带给您更多的差异化卖点和更快的上市周期?eMMC或相变存储器会成为LTE智能手机的主 流存储解决方案吗?独立的分立和PMU电源管理解决方案供应商在LTE智能手机设计时代的竞争力会否降低?LTE智能能手机的设计生产将带来哪些测试挑 战?12月15日第四届智能手机设计工作坊将使得您可亲眼亲耳从ST Ericsson,Micron,Torex和Lecroy等主流供应商专家和主流手机设计方案公司的同行那里,寻找到最准确的答案。工 作坊报名热线已开通,点击抢票吧http://www.cntronics.com/public/seminar/content/sid/68

下页内容:芯片市场,城头变幻大王旗[member]
 

今年的芯片市场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瑞芯微在上半年的强势,让竞争对手望尘莫及,然而在下半年芯片市场的双核大战中,瑞芯微表现却差强人意,让人大跌眼镜,行业人士分析认为,瑞芯微为应付核战,仓促推出的双核RK3066性能不稳定,被平板厂商所诟病;另外一说是,在于电源管理芯片(PMU)wm8326从8月中旬至9月中旬断货导致,而转TI等厂商则需要一段时间。

           芯片市场,城头变幻大王旗

下半年MTK进军平板电脑领域无疑给混战中的芯片市场火上浇油,联发科的加入平板电脑市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许多手机行业的企业和人员会跟随联发科一起进入平板电脑领域,手机制造企业一般实力财力都比较雄厚,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有非常完善的渠道;另一方面3G、LTE在平板电脑中的份额势必会不断增加,而这也正是MTK的强项所在。所以有人说MTK明年的目标是1kk/月,也就不足为奇了。

 

成本降,利润低
      
平板电脑利润率薄是业内的共识,连平板电脑产业的领导者苹果利润率也仅仅只有30%而已,可想而知,国内平板电脑厂商日子该有多窘迫。以目前市场最流行的7吋电容屏为例,其中屏差距较大,从7美元至17美元不等。除了芯片和屏,其他零组件价格基本透明。估计这也是很多手机厂商不愿意涉足平板行业的根本原因吧。分解一下国产平板电脑各零组件的价格就明白个中缘由了。

                      成本降,利润低

相关资讯
揭秘五大典型集成电源应用案例:从TWS耳机到商业卫星,看电源技术如何重塑电子系统

集成电源管理方案不仅大幅缩减了PCB面积、降低了设计门槛,更显著提升了整体可靠性与能效表现

简化设计,提升性能:集成隔离电源模块为通信系统带来的核心优势

本文将深入探讨通信芯片集成隔离电源模块的设计实现方法,并对其电气特性、热管理、安全隔离及可靠性进行系统性分析

IIC 2025深圳开幕在即!聚焦数字具身,全球CEO峰会揭秘半导体新篇章

半导体产业正站在“AI物理交互”与“数字具身”的十字路口。在6280亿美元的全球市场规模下,如何突破传统技术范式,抢占“数字具身”智能体所带来的千亿级增量市场,已成为全球产业领袖必须直面的核心议题。

国产MCU在智能汽车中的典型应用场景解析

国产MCU凭借高性价比、快速响应和本土化需求的亮点,正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多个关键场景中实现规模化量产

国产MCU的崛起:智能汽车领域的突破与雄心

近年来,以兆易创新、芯旺微电子、杰发科技、国芯科技为代表的中国本土企业奋起直追,在技术、产品和应用层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正逐步打破国外厂商的长期壁垒,为我国汽车产业的供应链安全与自主可控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