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智能胎儿监护系统设计

发布时间:2012-11-22 阅读量:706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介绍了采用自带24位A/D转换器的MSC1210微处理器为核心器件,小波分析算法处理数据为技术关键,并通过比较分析监护指标,利用报警、界 面提示和启动声振器方式来提醒和自动采取相应措施的智能电脑胎儿监护系统。临床实验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较好的实时性和精确、友好的智能控 制。
1.引言
 围产期和分娩过程中对胎儿进行监护,可以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缺氧、窘迫等危重症状,降低胎儿死亡率,提高分娩质量。传统胎儿监护系统较为复杂,功耗较高,人为干扰多,不便于家庭监护和自我监护。
 
智能胎儿监护系统选用TI公司生产的带24位A/D转换器并具有较强的模拟性能和数字处理能力的MSC1210微处理器,该微处理器把输入通道选择、缓冲、放大、增益调整、A/D转换和数字处理集成到单片电路上,仅用一片集成电路即可实现胎心率、宫缩压力和胎动次数等监护指标的数据采集和对语音器、声振器的控制。智能胎儿监控的控制依据是胎心率,如何精确及时得到胎心率是智能胎儿监护系统的控制前提。针对胎心多普勒信号具有信噪比低、非平稳的随机性特点,计算胎心率时出现1/2、2/3和2倍心率,导致控制失误,这里运用小波分析结合双重阈值算法,准确、实时得到胎心率,确保了智能控制的有效进行。
 
2.智能电脑胎儿监护系统硬件设计

2.1智能电脑胎儿监护系统结构
智能电脑胎儿监护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主要由超声多普勒胎心探头、宫缩探头、胎动探头,胎心信号调理电路(低通滤波、绝对值运算和包络提取等)、宫缩压力信号调理电路、语音控制、声振器、MSC1210微处理器和计算机处理系统组成。以MSC1210和计算机处理系统为核心。

 
MSC1210控制监护指标的采集和通信,接收电脑命令控制语音器和声振器。计算机系统实现智能控制、通信控制、数据处理算法、监控显示等功能模块。
 
2.2信号调理电路
 针对胎心率监护指标的重要性和胎心多普勒信号的复杂性,这里重点介绍胎心多普勒信号的条理电路。电路主要对多普勒胎心音信号进行低通滤波、绝对值运算和包络提取等预处理。低通滤波器采用截止频率为250Hz的二阶低通滤波器以滤除高频信号和干扰。绝对值运算电路如图2.信号的强度增强一倍,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包络提取电路如图3所示,采用截止频率为10HZ的П形滤波和T形滤波相结合的低通滤波器。并联的二极管和电容对电路中的负信号进行限制,并对一定频带的高频信号进行消振。

 
2.3 MSC1210微处理器
 智能胎儿监护采集系统采用美国德州仪器公司推出的功能很强的单片微机MSC1210作为处理器,MSC1210芯片集成了8051微控制器和FLASH存储器的精密摸数转换器,该芯片采用增强型8051单片机内核,缩短了指令执行周期,使用低功耗设计,内部集成了一个24位分辨率的模数转换器(ADC),其转换速度可达1000HZ,8通道多路开关,模拟输入通道测试电流源,输入缓冲器,可编程增益放大器(PGA),内部基准电压源,8位微控制器,程序/ 数据Flash存储器和数据SRAM等。数字滤波器对输出的数据进行滤波。数字滤波器有快速、sin2和sin3三种。增强型8051内核有两个数据指针,其指令系统与标准8051的指令系统完全兼容,其执行速度却比8051快3倍,因此可工作在低频,以降低功耗和噪声。为了减小干扰,其模拟电源和数字电源分别供电。由于该芯片的集成度使智能胎儿监护系统硬件电路变得简单,电路设计更加简洁,芯片的外围元件非常少,从而使系统的可靠性得到了很大提高,而且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降低了开发成本。MSC1210接口电路原理如图4.多普勒胎心信号和宫缩压力信号经IN0和IN2输入,经多路转换器后送入缓冲器,可变增益放大器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胎动信号由MSC1210中断处理。MSC1210经RS485总线接收电脑下达的控制命令,经P2口控制语音芯片完成语音提醒功能,通过P1.7控制声振器完成自动胎儿唤醒功能。采用MSC1210作为微处理器更能精确、实时得到胎儿监护指标,为智能控制提供保障。

相关资讯
宇树科技启动IPO辅导,冲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2025年7月18日,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树科技”)正式在浙江证监局完成上市辅导备案,拟在A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律师事务所及会计师事务所分别为北京德恒和容诚。根据计划,中信证券将于2025年10月对宇树科技进行上市条件评估,并协助其提交IPO申请文件。若顺利上市,宇树科技有望成为A股“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日本 Rapidus 启动关键一步:IIM-1 厂成功试产 2nm 测试晶圆

近日,日本半导体新创企业Rapidus宣布,其位于北海道的IIM-1晶圆厂已启动2nm制程的测试晶圆生产,并计划于2027年实现量产。这一进展标志着日本在先进制程领域的重大突破,有望重塑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

台积电2nm制程产能大幅扩张 全球芯片巨头争相抢购

台积电2nm制程技术将按计划于2024年下半年进入量产阶段。由于苹果、AMD、英特尔等首批客户订单需求强劲,加上高通、联发科、英伟达等厂商后续跟进,台积电2nm产能供不应求。为此,台积电计划大幅提升产能,目标在2025年将月产能从今年底的4万片提升至10万片,增幅高达1.5倍。

日本Rapidus突破2nm芯片技术,挑战台积电三星霸主地位

日本政府支持的半导体企业Rapidus于7月18日宣布,已成功试产国内首个2nm晶体管,标志着该国在先进芯片制造领域取得关键突破。这一进展是日本耗资5万亿日元(约合340亿美元)半导体复兴计划的重要里程碑,旨在重塑其在全球芯片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RISC-V架构突破性能瓶颈,Andes发布新一代AX66处理器IP

在2025年RISC-V中国峰会的“高性能计算分论坛”上,Andes晶心科技CEO林志明正式发布了公司最新一代64位RISC-V处理器IP——AX66。该产品基于RISC-V国际基金会最新批准的RVA23 Profile标准,专为高性能计算(HPC)、AI加速及边缘计算等场景优化,标志着RISC-V生态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进一步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