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成手机面板超300ppi LTPS产能将增47.5%

发布时间:2012-11-29 阅读量:1014 来源: 发布人:

导读:2013年高阶手机用面板将持续往大尺寸(4~5吋)、高分辨率(300ppi甚至400ppi以上)推进,而大陆低阶智能型手机市场亦将持续扩大,侵蚀一般功能型手机市场。预估2013年全球手机用面板将有19.9%精细度在300ppi以上,较2012年提升6.2个百分点。

由于日韩甚至大陆业者积极扩产LTPS TFT LCD/AMOLED产线,主攻高阶智能型手机用面板市场,反观台厂仅友达及奇美电(将于2013年更名为群创光电)虽具备LTPS TFT LCD/AMOLED产能,不仅多年未扩产,预计至2014年前再度扩产机会甚低,将使台厂在争取高阶智能型手机蓬勃发展的市场机会时,落居不利地位。

9吋以下平板计算机部分,预计2013年苹果iPad mini、亚马逊Kindle Fire及Google Nexus 7仍将是最主要的3大平板计算机品牌,而类IPS(IPS-like)广视角技术成熟度则将是能否取得品牌大厂青睐的关键。韩厂LG Display由于是全球唯一同时争取到前述3大客户的面板厂,将以33.6%市占率在全球品牌平板计算机用触控面板市场居冠,而台厂友达、华映及彩晶将分居2~4名;至于山寨平板计算机用面板部分,则由台厂彩晶及陆厂京东方分居前2名,并将使彩晶在平板计算机面板整体出货量超越LG Display。
      2013年2成手机面板超300ppi LTPS产能将增47.5%


看LTE智能手机的差异化创新设计—— 2013年将进入LTE智能手机开发高峰期,预计英特尔、高通、英飞凌和ST-Ericsson将成为主要的LTE平台解决方案供应商,相变存储器将和SSD一起变为LTE智能手机的主流存储解决方案。但这些平台如何助你开发出有独特卖点的差异化产品?12月15日第四届智能手机设计工作坊上,ST-Ericsson和Micron等主流供应商专家将从平台、芯片组、存储器、电源管理和测试方面深度探讨智能手机创新方案。并现场进行“智能手机方案秀”和“智能手机拆解分享”活动 ,现场更有酷派卓尔7728智能手机大派送!赶快报名吧!http://www.cntronics.com/public/seminar/content/sid/68

下页内容:手机面板趋势预测[member]

 

随着传统用于低阶手机的QQVGA (160×120)、QCIF+ (220×176)分辨率逐渐遭QVGA (320×240)取代,精细度低于150ppi的手机用面板出货比重将持续逐年下滑。

2012年第2季起,高阶智能型手机机种将陆续采用精细度超过300ppi的高分辨率面板,而到2012年第4季,超过400ppi的高阶手机用面板亦开始出货,但至2012年底止,尚不会超过100万片,但预计至2013年,超过400ppi的手机用面板出货量将达7,800万片,占整体手机用面板3.6%。

预计2013年全球手机用面板将有19.9%精细度在300ppi以上,较2012年提升6.2个百分点。

一般功能手机中的高阶产品,其面板主流分辨率将由QVGA提升至nHD (640×360)甚至WVGA (800×480),换算为精细度约为230~260ppi,将使200~300ppi面板出货比重增加。

2012年150~200ppi面板虽仍是比重最高者,但预期其出货量将开始下滑,直到2014年其比重为200~300ppi面板超越。

相关阅读:

2013年主流面板厂策略分析及面板市场预测
http://www.52solution.com/article/articleinfo/id/80013233

 

2013年主要面板厂商产品策略动向四大重点
http://www.52solution.com/article/articleinfo/id/80013234
 

相关资讯
微型逆变器 vs 传统逆变器:一场光伏系统的静默革命,谁才是未来能源的“心脏”?

本文将深入剖析微型逆变器和传统逆变器的核心技术差异以及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优劣。

盘点国产MCU在机器人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

未来的人形机器人需要在端侧运行更复杂的AI模型,这要求MCU不仅要有强大的通用处理能力,还需要集成专用的NPU或DSP高效运行AI推理任务。

五大展区惊艳亮相,高端买家齐聚申城:第106届中国电子展成行业风向标

11月5日,第106届中国电子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迎来开门红,首日吸引超万人次专业观众到场。展会以“创新强基 智造升级”为核心,联合特种电子与半导体专题展,聚焦国产替代与自主可控,通过企业生态矩阵展示、实战化产线联动及20余个重点买家团对接,凸显国产电子产业在高端化、智能化升级中的协同突破与样本价值。

破局“卡脖子”困局!国产MCU强势崛起,工业机器人伺服控制迎来中国“芯”时代

机器人关节的高速、高加速度运动,要求MCU能在极短时间内(微秒级)完成位置环、速度环、电流环的三闭环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