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图文详解】自制2.4G全向天线

发布时间:2012-12-4 阅读量:10297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很多网站都有制作2.4GHz全向天线的详细说明,但是做起来相当复杂,要用很多切割非常精确的小段同轴电缆。本文介绍一个容易制作 的802.11b/g垂直极化全向天线,该天线非常坚固耐用,大约有5-6dBi的增益。

很多网站都有制作2.4GHz全向天线的详细说明,但是做起来相当复杂,要用很多切割非常精确的小段同轴电缆。同时你还必须知道所使用的同轴电缆的数据,因为大部分尺寸要以此为依据。

有些改进的同轴电缆全向天线是用黄铜棒和黄铜管制造的,但是它同样需要高精度的工艺。

不久前,做了一个8单元的同轴电缆天线。经测试有将近8dBi增益。制作花了N多个小时,但是机械强度却不很理想。于是我就给同轴电缆天线缠上加固木条,并把 它装进25mm的电线导管。当一个朋友告诉我,有人把一段铜线弯曲成一个简单的天线,就有6dBi的增益,我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了。这个天线有一些超越同轴电缆天线的优点,降低了制作难度,天线更小、更坚固。

虽然 6dBi的增益小于8单元的同轴电缆天线,但是可以通过增加元件的数量来改进。每两个单元可以增加3dBi的增益。

所需器件清单:

需要的原料
大约300mm长,截面2.5平方毫米的铜线
N型母接头
长250mm ,外径20mm的轻型电线导管
2 个适用于20mm电线导管的端盖
装配天线还需要:
2 个适用于20mm 电线导管的夹具,或者金属支架

我用的是一段截面2.5平方毫米的废旧铜线。这种铜线的直径大 约是1.6mm,不需要借助任何特殊工具就能弯曲到需要的形状。

 
还需要用N型母接头把天线和无线装置连接起来。也可以用其它接头 (比如:TNC,SMA等等),这取决于你的连接线端的接头。我用的是下面的这种
 
 

2.4G全向天线的设计:

一段铜线,在特定位置弯出一些圆环,就组成了天线。各部分的尺寸是非常重要的,参考下面这张图
底部是1/2波长,中间部分是3/4波长,顶部要稍微小于3/4波长,以便减少电容的影响。

802.11b 标准使用2.412MHz 到2.484MHz 频率范围,其中心频率的1/2波长是61mm,3/4波长是91.5mm。这些尺寸看来和外面卖的天线一样。

 
2.4G全向天线的制作

先从天线的底部做起,在N 型接头上焊接一段铜丝。从N接头的顶端量出1/2波长,做第一个圆环。
 注意,圆环要和铜线错位,使铜线保持一条直线。然后量出3/4波长,再做第二个圆环。顶部留够需要的长度,剪断铜线。

如果你准备用20mm直径的电线导管,那么一定要保证圆环的直径等于或 小于15mm,这样才能把它装到电线导管里(20mm 轻型电线导管的内径是16mm)。

 
 铜线长了终究就不坚挺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给天线装上一个外壳。

注意,外壳用那些 2.4GHz容易穿透的物质,否则会影响天线的性能。

我用的是250mm长,带2个小盖子的,外径20mm的轻型电线导管。它的内径是 16mm,这样,那些圆环正好适合这个电线导管。

如果你想更宽松一点的话,可以用外径25mm轻型电线导管。

在接近电线的底座的 地方,要弯2个小弯。这样,当天线放入导线管的时候,就能保证那些圆环位于N型接头上方正中央。实验证明这2个小弯不会对天线的效果有任何影响。


 
组装天线的时候,要在一端的盖子上钻一个大小合适的小孔,把N型接头穿过小孔,用螺帽和垫圈从外面把N 型接头拧在盖子上。
 天线装进了电线导管,另一端的盖子也盖好了。

 
如果这个天线是在室外使用的,那么两 端的盖子还要用专用的电线导管胶水粘好,确保密封防雨。注意,要在粘胶水之前测试天线。


 
 

2.4G全向天线的安装

电线导管为天线提供了一个坚固耐用的外壳,如果需要,它可以安装在室外。如果安装在室 外,一定要给N型接头缠上自合并胶带以防止潮气浸。塑料卡子可以把天线固定在垂直的墙上。因为这些卡子是塑料的,所以它们不会对天线造成干扰,而所有金属 托架都会影响天线的辐射。
 把卡子安装在准备装天线的地方,就可以很容易地把天线卡到卡子里,天线移动起来也很方便。
 另一种安装方法是用一小段直角的电镀钢片,在钢片上钻一个合适的孔眼,N型接头穿过那个孔眼固定在钢片 上。

 如果你想随意移动天线的位置,那就不需要固定它,而是像手持天线那样使用。


 
 2.4G全向天线的测试

我用这个方案做第一个天线的时候,像外面卖的那些天线一样,把铜线盘绕到圆环的中心,使铜 线在圆环的中心保持一条直线。
 但是后来我又做了一些研究,发现这是不对的。在做另一副天线时,就按照上面描述的每一步来制作了。

测试表明,比起那些铜线位于圆环中心的天线来,圆环偏移的天线性能更好。

相关资讯
电源设计中的7个常见坑,90%的工程师都踩过

本文将深度剖析电源设计中最常见的7个“坑”,帮助工程师规避风险,提高产品可靠性与性能

人形机器人的关节驱动与实时控制系统设计:迈向类人运动的关键一步

通常一个完整的人形机器人需要20~40个关节自由度,这些关节的驱动方式直接决定了机器人的灵活性、能耗、响应速度和负载能力

微型逆变器 vs 传统逆变器:一场光伏系统的静默革命,谁才是未来能源的“心脏”?

本文将深入剖析微型逆变器和传统逆变器的核心技术差异以及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优劣。

盘点国产MCU在机器人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

未来的人形机器人需要在端侧运行更复杂的AI模型,这要求MCU不仅要有强大的通用处理能力,还需要集成专用的NPU或DSP高效运行AI推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