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在家用监控中到底值不值?

发布时间:2012-12-17 阅读量:850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这两年来,高清已经成为安防监控领域的一个主要的卖点。无论是最适合高清发挥的网络监控,还是"为了高清而生"的HD-SDI,如今都已经快速的向着高清的市场进军。但高清是不是对于所有的设备都能算的上是促进作用呢?


对于整体的安防监控市场来说,高清的普及甚至纷争,对整个市场的发展无疑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作为这两年视频监控技术发展的风向标,高清的普及意味着我国的监控领域正处在一个快速向前推进的局面。不过,是不是高清对于所有的设备都能算的上是促进呢?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而这个"个案"无疑就是家用监控的应用。对于家庭用户来说,民用监控的主要作用在于对于家中老人、儿童、或者是家庭安全防盗的需求。它的主要目的更多的在于可以保证用户在外出时,依然可以及时的掌握家中的状况。于是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家用监控设备的第一需求则定位于"看得见"。

当然,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不同于更过注重智能化以及传输的公共安防监控。家用安防监控的发展无疑更应定位在更便利的传输端,以及更加丰富的识别、追踪等能力。有条件的话,相应娱乐功能也是可以在设备中进一步植入的。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看得见"的基础上完成的。而对于高清来说,它的出现不但对于民用监控"看得见"的需求并无太多帮助。反而对于网络环境一般的监控环境中,着实成为一个不小的负担,甚至有可能还因为网络的延时而"看不见"。

由此看来,高清未必就是监控高端的代言。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下,需求永远是我们的第一选择。如果过分的追求高清,看似好像一个"明白人",其实那才是真正的糊涂。

如果说起网络监控,它最大特点之一是系统运行过程中传输与管理的便利。而对于家用监控设备来说,它的优势在于远程的控制,甚至是移动终端对于前端摄像机的控制。说起这两类监控,我们可以将现代的家用监控设备归属于网络监控中的一部分。但是,家用监控并非就是对一个简单的网络监控系统拆分或者拼合就可以实现的。

不过,对于当前的市场来说,网络监控与家用监控混淆的概念还是应用时有发生。有些经销商或者厂商为了扩大自己的利润。只是将网络监控设备进行简单的更改,便投入到了家用监控的应用当中。

尽管不少网友可能会认为,这样的改变在功能上并不会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影响。但是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却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传统的监控是基于安全需要搭建的音视频系统,而对于民用消费类产品的特点来说,民用消费类网络摄像机是基于移动互联的个人或家庭的实时视频应用解决方案,或者我们称之为智能终端。

于是,大家可以想一个概念,如果把一个网络监控设备直接用做家庭监控,那么谁来去监控?这将会造成极大的困扰和麻烦,包括很多心里的负担和安全的隐患,以及个人隐私方面的种种担忧。

尤其在个人隐私的保护方面。这可以说是未来家用监控装备在发展中最为严峻的,同时也是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的考验。但是从目前家用安防的技术发展来看,虽然一些厂商可能在一些小小的功能上有着相应的保护。可以从整体的技术应用来说,在隐私保护上整个行业还缺乏一个有效的共识性技术。

此外,随着今后信息化应用的日益普遍,传输模式的日益简便,黑客技术不断提升的情况下,这样的隐患如果难以推出相应的对策,恐怕类似的担忧会在生活中更加的强烈。

尽管技术的新颖更能吸引广大用户的目光。但是稳定性同样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毕竟对于厂商来说,新颖的技术可能是我们在销售过程中唯一的卖点。但是,消费者可绝对不会忽视性能的稳定性。如果我们的新技术永远是太多的冒进与设备的不稳定的话,那么失去的恐怕就不仅仅是消费者对于一台设备的的信任与否了。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尽管民用安防在最近的几年里已经逐渐呈现风靡的趋势。但是,无论是厂商还是消费者,需要准备需要了解的东西还有很多。对于厂商来说,更加合理的技术开发,更加理性的市场开拓,以及更加稳定的产品性能其实是维护自身长久利益最有效的手段。而对于用户来说,理性的判断自己的需求,客观的审视产品的特点,不盲目追新,不轻易改变自己的关注,也同样是维护我们利益的最好方式。
相关资讯
中国AI产业突破封锁的韧性发展路径及未来展望

在全球科技博弈背景下,美国对华AI芯片出口限制政策持续升级。腾讯总裁刘炽平在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会上明确表示,腾讯已具备应对供应链风险的充足储备与技术创新能力,标志着中国AI产业正加速走向自主化发展道路。本文结合产业动态与政策趋势,剖析中国AI产业的战略转型与突破路径。

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ASM International战略布局应对贸易壁垒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荷兰半导体设备巨头ASM International(以下简称“ASM”)近期通过一系列战略调整引发行业关注。2025年5月15日,该公司宣布将通过转嫁关税成本、加速美国本土化生产及优化全球供应链,应对地缘政治风险与贸易壁垒。面对美国近期加征的“对等关税”政策(涵盖钢铁、汽车等商品,未来可能扩展至半导体领域),ASM展现出显著的供应链韧性:其亚利桑那州工厂即将投产,新加坡基地产能同步扩充三倍,形成“多区域制造网络”以分散风险。与此同时,中国市场成为其增长引擎——2025年中国区销售额或突破预期上限,占比达总营收的20%,凸显其在差异化竞争中的技术优势。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反映了半导体设备行业对关税政策的快速响应,更揭示了全球产业链从“效率优先”向“安全韧性”转型的深层逻辑。

国产芯片架构演进之路:从指令集适配到生态重构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长期被x86与ARM架构垄断的背景下,国产芯片厂商的生态自主化已成为关乎技术主权与产业安全的核心议题。北京君正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嵌入式处理器领域的先行者,通过二十余年的技术迭代,探索出一条从指令集适配到生态重构的独特路径——早期依托MIPS架构实现技术积累,逐步向开源开放的RISC-V生态迁移,并创新性采用混合架构设计平衡技术过渡期的生态兼容性。这一转型不仅打破了国产芯片“被动跟随”的固有范式,更在智能安防、工业控制、AIoT等新兴领域实现了从“技术替代”到“生态定义”的跨越。据行业数据显示,其基于RISC-V内核的T系列芯片已占据计算芯片市场80%的份额,成为推动国产架构产业化落地的标杆。本文通过解析北京君正的架构演进逻辑,为国产半导体产业突破生态壁垒提供可复用的方法论。

性能飙升27%!高通骁龙7 Gen4如何改写中端芯片格局?

5月15日,高通技术公司正式推出第四代骁龙7移动平台(骁龙7 Gen 4),以台积电4nm制程打造,性能迎来全方位升级。该平台采用创新的“1+4+3”八核架构,CPU性能较前代提升27%,GPU渲染效率提升30%,并首次支持终端侧运行Stable Diffusion等生成式AI模型,NPU算力增幅达65%。在影像领域,其搭载的三重12bit ISP支持2亿像素拍摄与4K HDR视频录制,配合Wi-Fi 7与XPAN无缝连接技术,重新定义中高端设备的创作边界。荣耀与vivo宣布首发搭载该平台的机型,预计本月上市,标志着生成式AI技术向主流市场加速渗透。

破局高端芯片!小米自研玄戒O1即将发布,性能参数首曝光

5月15日晚间,小米集团CEO雷军通过个人微博账号正式宣布,由旗下半导体设计公司自主研发的玄戒O1手机SoC芯片已完成研发验证,计划于本月下旬面向全球发布。据雷军透露,该芯片将采用业界领先的4nm制程工艺,核心性能指标已接近国际旗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