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2-21 阅读量:697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随着智能手机集成功能越来越多,消费者对音频质量的要求也日益苛刻。本文重点探讨智能手机的音频放大器性能要求及相应音频放大解决方案,备受工程师网友好评。
图1
1.5X开环电荷泵
相对于传统电荷泵结构而言,1.5X开环电荷泵具有驱动能力强,输出电流大,效率高等优点,传统电荷泵的调整管工作在线性区,而1.5X开环电荷泵没有器件工作在该区域,全部工作在开关状态,电荷泵自身消耗的功率很小,所以1.5X开环电荷泵具有极高的效率,平均效率在85%以上,峰值效率能到95%。高达1.2MHz的工作频率允许外围采用小尺寸的电容;同时电荷泵具有过压保护,重载限流,碰地保护等故障保护功能,保护芯片在异常情况下免于损坏。
图2:1.5X开环电荷泵工作原理
1.5X开环电荷泵的工作分为两个阶段,在充电阶段,给飞电容CF1和CF2充电,电荷存储在飞电容在,在放电阶段,两个飞电容并联后叠加在电源电压上,从而实现升压功能,输出电压为电源电压的1.5倍。
防破音功能
音频应用中,输入信号过大或电池电压下降等因素都会导致音频放大器的输出信号发生不希望的破音失真,并且过载的信号会对扬声器造成永久性损伤。艾为独特的防破音(NCN)功能可以通过检测放大器的破音失真,自动调整系统增益,使得输出音频信号保持圆润光滑,不仅有效地避免了大功率过载输出对喇叭的损坏,同时带来舒适的听音感受。
图3:防破音工作原理图
启动时间和释放时间是防破音功能的两个重要参数,直接影响防破音的效果。启动时间是指防破音功能从检测发现输出破音失真,到增益衰减-10dB所需要的时间。释放时间是指防破音功能从检测输出不再破音失真,到增益恢复10dB所需要的时间。启动时间和释放时间太小可能会带来喘息声的问题;太大又可能会带来破音或声音发“闷”等问题。K6针对手机等便携式设备的音频特点,启动时间设置为40ms,释放时间设置为2s,有效地消除破音、保护喇叭,保持音乐的固有韵律,实现曼妙的音乐享受。
超强TDD抑制技术
TDD-Noise,俗称“电流声”,TDD-Noise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干扰到音频电路,一个是电源线和地线的传导干扰;一个是天线空间辐射干扰。K6集成两大技术来抑制电流声:RNS技术和净音技术
K6采用了独创的完全对称的功放架构,芯片内部器件和走线是完全对称排布,同时对于功放敏感引脚看到的任何电路都采用RNS(RF TDD Noise Suppression)技术,不仅使射频信号难以干扰到芯片内部,即使有极少量干扰信号进入也会被完全对称的功放架构完全抵消。
图4:RNS技术
地线传导干扰导致的输入TDD最难滤除,因为它会与输入信号叠加在一起,所以建议在能采用差分输入的平台一定要使用差分输入,且走线要平行对称。同时K6采用“净音”技术可以有效滤除这种TDD Noise,建议只在免提通话模式下使用。
图5:净音技术
K6的典型应用
K6的应用极其简洁,外围只需少量的电阻电容,外围器件要求尽可能靠近芯片引脚放置,K6有多个状态供用户选择,采用一线脉冲控制,只需一个GPIO口。
K6采用纤小的2mm×2mm FC-16封装,该封装具有寄生电阻小,过电流能力强,散热好,占板面积小等优点,特别适合应用于空间受限的智能机等便携设备。
K6典型应用图如下
图6
总结
手机功能集成的越来越多,而体积又是向轻薄方面发展,板上留给音频的空间越来越小,难以获得好的音质,艾为电子联合主要喇叭厂商推出了一套完整的音频解决方案,K6搭配大功率,高灵敏度的金属复合膜喇叭将给智能机带来震撼的音量和高保真的音质,同时高达80%的整体效率,大大延长智能机的使用时间,K6是智能机音频设计的不二选择。
在全球科技博弈背景下,美国对华AI芯片出口限制政策持续升级。腾讯总裁刘炽平在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会上明确表示,腾讯已具备应对供应链风险的充足储备与技术创新能力,标志着中国AI产业正加速走向自主化发展道路。本文结合产业动态与政策趋势,剖析中国AI产业的战略转型与突破路径。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荷兰半导体设备巨头ASM International(以下简称“ASM”)近期通过一系列战略调整引发行业关注。2025年5月15日,该公司宣布将通过转嫁关税成本、加速美国本土化生产及优化全球供应链,应对地缘政治风险与贸易壁垒。面对美国近期加征的“对等关税”政策(涵盖钢铁、汽车等商品,未来可能扩展至半导体领域),ASM展现出显著的供应链韧性:其亚利桑那州工厂即将投产,新加坡基地产能同步扩充三倍,形成“多区域制造网络”以分散风险。与此同时,中国市场成为其增长引擎——2025年中国区销售额或突破预期上限,占比达总营收的20%,凸显其在差异化竞争中的技术优势。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反映了半导体设备行业对关税政策的快速响应,更揭示了全球产业链从“效率优先”向“安全韧性”转型的深层逻辑。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长期被x86与ARM架构垄断的背景下,国产芯片厂商的生态自主化已成为关乎技术主权与产业安全的核心议题。北京君正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嵌入式处理器领域的先行者,通过二十余年的技术迭代,探索出一条从指令集适配到生态重构的独特路径——早期依托MIPS架构实现技术积累,逐步向开源开放的RISC-V生态迁移,并创新性采用混合架构设计平衡技术过渡期的生态兼容性。这一转型不仅打破了国产芯片“被动跟随”的固有范式,更在智能安防、工业控制、AIoT等新兴领域实现了从“技术替代”到“生态定义”的跨越。据行业数据显示,其基于RISC-V内核的T系列芯片已占据计算芯片市场80%的份额,成为推动国产架构产业化落地的标杆。本文通过解析北京君正的架构演进逻辑,为国产半导体产业突破生态壁垒提供可复用的方法论。
5月15日,高通技术公司正式推出第四代骁龙7移动平台(骁龙7 Gen 4),以台积电4nm制程打造,性能迎来全方位升级。该平台采用创新的“1+4+3”八核架构,CPU性能较前代提升27%,GPU渲染效率提升30%,并首次支持终端侧运行Stable Diffusion等生成式AI模型,NPU算力增幅达65%。在影像领域,其搭载的三重12bit ISP支持2亿像素拍摄与4K HDR视频录制,配合Wi-Fi 7与XPAN无缝连接技术,重新定义中高端设备的创作边界。荣耀与vivo宣布首发搭载该平台的机型,预计本月上市,标志着生成式AI技术向主流市场加速渗透。
5月15日晚间,小米集团CEO雷军通过个人微博账号正式宣布,由旗下半导体设计公司自主研发的玄戒O1手机SoC芯片已完成研发验证,计划于本月下旬面向全球发布。据雷军透露,该芯片将采用业界领先的4nm制程工艺,核心性能指标已接近国际旗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