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7-31 阅读量:871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谷歌上周三推出的第二代Nexus 7平板电脑在性能上大大超越了其前任,且在数个领域完胜苹果的iPad Mini。新一代Nexus 7,即“Razor”虽然只有黑色型号,但其外形仍能让其他机型相形见绌。未来几个月内,苹果和其他平板电脑厂商将会作出回应,但就目前来看,新款Nexus 7已在7英寸平板电脑市场引起了高度关注。
1. 屏幕
Nexus 7 Razor最出彩的部分要数它的屏幕了,7.02英寸的1920x1200像素HD屏幕(323 ppi)看起来非常炫丽,特别适合观看高清内容。其16:9高宽比与iPhone 5一样,用于玩游戏及观看视频非常理想。而iPad Mini采用的4:3高宽比,视频观看效果相对较差,但电子书阅读体验优于前者。Nexus 7文字的高清晰度多少补偿了其较窄的页面。
2. 价格
Nexus 7的16-GB版本售价229美元,16-GB iPad Mini售价329美元,比前者高出了43%。32 GB的Nexus 7售价为269美元,而iPad Mini对应容量机型的售价为429美元。如果价格不是问题,您可以同时买下这两款产品,然后将不甚满意的那款捐给慈善事业。如果从价格方面考虑,Nexus 7明显胜出。
3. 显卡/处理器
新一代Nexus 7采用的四核高通Snapdragon S4 Pro处理器主频为1.5 GHz,应该能够跑得赢iPad Mini中的旧版双核Apple A5 (1 GHz)处理器,特别是对那些运行在最新Android 4.3平台上的应用来说。
4. 无线充电
有线充电不算是个缺陷,但却稍显麻烦。Nexus 7支持无线充电,您可以将设备放在一个电感充电垫上进行充电,无需连接任何线缆。但这一功能需要额外投资,电感充电垫在网上售价从30到80美元不等。不过您将发现这钱花得很值。
5. Android系统
Android 4.3是目前最完善的Android版本。当然对于iOS粉丝而言,Android不在其选择范围内,特别是iOS 7也将在几个月后推出。虽然许多iOS应用的反应速度比其Android版本更快,但Android系统的开放性和可定制性为其加分不少。
6. Google Play
与苹果的iTunes Store相比,Google Play可以提供更佳的购物体验,主要因为它基于Web,而不是独立的应用。苹果在直接通过web提供iTunes内容方面确实错失了良机。
除去这些特点之外,Nexus 7与iPad Mini势均力敌:二者均配备12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500万像素后置摄像头,均支持蓝牙4.0、双频Wi-Fi (2.4G/5G) 802.11 a/b/g/n,均声称约10个小时的电池续航时间。二者采用的传感器大体一样,重量也仅相差几克。
如果您是苹果的铁杆粉丝,那么说什么可能都无法动摇您对其产品的忠诚度。但如果您欲入手一款高性价比的Android平板电脑,谷歌的新一代Nexus 7会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荷兰半导体巨头恩智浦于2025年4月28日披露的财报显示,公司第一季度营收28.35亿美元,同比、环比均下滑9%,但略超市场预期。在汽车、工业与物联网等核心业务需求疲软的背景下,Non-GAAP毛利率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至56.1%,自由现金流则维持在4.27亿美元,突显其成本控制能力。值得关注的是,管理层对第二季度营收指引中值(29亿美元)释放出环比复苏信号,但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仍为业绩蒙上阴影。
根据IDC最新发布的企业级存储市场追踪数据,2024年中国存储产业迎来结构性增长拐点。全年市场规模达69.2亿美元,在全球市场占比提升至22%,展现出强劲复苏态势。以浪潮信息为代表的国内厂商持续突破,在销售额(10.9%)和出货量(11.2%)两大核心指标上均跻身市场前两强,标志着本土存储生态的成熟度显著提升。
全球消费电子巨头索尼集团近期被曝正酝酿重大战略调整。据彭博社援引多位知情人士透露,该集团拟对旗下核心半导体资产——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SSS)实施部分分拆,计划于2023年内推动该子公司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独立IPO。该决策标志着索尼在半导体产业布局进入新阶段,同时也预示着全球图像传感器市场格局或将发生重要变化。
在2025上海国际车展上,移远通信推出的全新车载蜂窝天线补偿器引发行业关注。该产品通过双向动态补偿、微秒级频段切换及混频电路集成等核心技术,解决了车载通信中长期存在的射频链路损耗难题,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稳定高效的通信支持。本文将从技术优势、竞争分析、应用场景及市场前景等多维度解读这一创新方案。
在全球DRAM市场格局加速重构的背景下,三星电子近期宣布将跳过第八代1e nm工艺节点,转而集中资源开发基于垂直通道晶体管(VCT)架构的下一代DRAM技术。据内部路线图显示,三星计划在2027年前实现VCT DRAM量产,较原定计划提前一个世代。该技术通过三维堆叠晶体管结构,将存储单元面积缩减30%,并利用双晶圆混合键合工艺解决信号干扰问题,被视为突破传统平面工艺物理极限的核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