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7-30 阅读量:889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致力于提供功率管理、安全、可靠与高性能半导体技术产品的领先供应商美高森美公司发布全新PD-9002GHO/AC以太网供电(Power-over-Ethernet, PoE)双端口(dual-port)无源集线器 —— 这是业界首个此类用于户外应用的器件。PD-9002GHO提供了符合IEEE 802.3at标准及具有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为每个端口提供30W功率,同时确保两个标准PoE数据终端在户外环境中安全和可靠地运行。
PD-9002GHO/AC允许无线LAN接入点、IP摄像机、无线LAN网络、小型基站接入(cell backhaul)和其它户外应用,通过标准以太网电缆获得电能以及数据 —— 无需改变现有的基础设施。
美高森美PoE系统市场总监Sani Ronen表示:“我们推出业界领先的户外集线器,在同一个地点为两台设备提供PoE和数据连接,专为满足户外装置的增长而设计。除了为客户提供相比现有可替代方案更简单和更低成本的装置外,美高森美新型PD-9002GHO/AC更提供了一体化(one-box)解决方案,无需室外机箱或两个户外额定AC插座。”
美高森美的无源PoE集线器支持端口之间10/100/1000 Mbps数据连接,是用于安装两个PoE设备的最佳解决方案。PD-9002GHO/AC还为AC和PoE端口提供了浪涌保护。该器件实现了端口之间的数据连接,还为端口提供了PoE电源。另外,PoE无源集线器可让客户无需使用通常用于PoE交换机的耗能(power-wasting)的有源开关组件。
9002GHO针对安全应用而优化,在应用中IP摄像机安装在远端地点,而摄像机数据流则通过无线线路回传。在此情况下,9002GHO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为摄像机和无线线路提供电源,实现它们之间的数据连接,而无需交换机。9002GHO也为其它应用提供了相同的最佳解决方案,在这些应用中,两个启用PoE的设备安装在相同的户外位置,比如WLAN网络和小型基站/ Wi-Fi回程线路。
主要特性:
- 额定IP66
- 从-40℃到+55℃的扩展温度范围
- 为每端口提供高达30W 的PoE电源
- 支持10/100/1000Mbps数据速率
- 即插即用安装,无需在安装时打开设备
- 支持802.3af和802.3at用电设备
关于美高森美公司
美高森美公司(Microsemi Corporation,纽约纳斯达克交易所代号:MSCC) 为通信、国防与安全、航天与工业提供综合性半导体与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包括高性能、耐辐射的高可靠性模拟和射频器件,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可定制单芯片系统(SoC) 与专用集成电路(ASIC);功率管理产品、时钟与语音处理器件,RF解决方案;分立组件;安全技术和可扩展反篡改产品;以太网供电(PoE)IC与电源中跨(Midspan)产品;以及定制设计能力与服务。美高森美总部设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Aliso Viejo,全球员工总数约3,000人。
荷兰半导体巨头恩智浦于2025年4月28日披露的财报显示,公司第一季度营收28.35亿美元,同比、环比均下滑9%,但略超市场预期。在汽车、工业与物联网等核心业务需求疲软的背景下,Non-GAAP毛利率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至56.1%,自由现金流则维持在4.27亿美元,突显其成本控制能力。值得关注的是,管理层对第二季度营收指引中值(29亿美元)释放出环比复苏信号,但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仍为业绩蒙上阴影。
根据IDC最新发布的企业级存储市场追踪数据,2024年中国存储产业迎来结构性增长拐点。全年市场规模达69.2亿美元,在全球市场占比提升至22%,展现出强劲复苏态势。以浪潮信息为代表的国内厂商持续突破,在销售额(10.9%)和出货量(11.2%)两大核心指标上均跻身市场前两强,标志着本土存储生态的成熟度显著提升。
全球消费电子巨头索尼集团近期被曝正酝酿重大战略调整。据彭博社援引多位知情人士透露,该集团拟对旗下核心半导体资产——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SSS)实施部分分拆,计划于2023年内推动该子公司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独立IPO。该决策标志着索尼在半导体产业布局进入新阶段,同时也预示着全球图像传感器市场格局或将发生重要变化。
在2025上海国际车展上,移远通信推出的全新车载蜂窝天线补偿器引发行业关注。该产品通过双向动态补偿、微秒级频段切换及混频电路集成等核心技术,解决了车载通信中长期存在的射频链路损耗难题,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稳定高效的通信支持。本文将从技术优势、竞争分析、应用场景及市场前景等多维度解读这一创新方案。
在全球DRAM市场格局加速重构的背景下,三星电子近期宣布将跳过第八代1e nm工艺节点,转而集中资源开发基于垂直通道晶体管(VCT)架构的下一代DRAM技术。据内部路线图显示,三星计划在2027年前实现VCT DRAM量产,较原定计划提前一个世代。该技术通过三维堆叠晶体管结构,将存储单元面积缩减30%,并利用双晶圆混合键合工艺解决信号干扰问题,被视为突破传统平面工艺物理极限的核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