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9-26 阅读量:746 来源: 发布人:
在iPhone4s发布时,苹果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语音识别软件Siri,而在刚刚发布的iPhone5s中,我们又迎来了全新的Touch ID指纹操作功能。我们发现尽管这两款机型都并不是“跨代之作”,但却在技术层面上为我们带来不小的创新,我想这也可以被看做是是后乔布斯时代苹果一种潜移默化的微创新吧。相信对于指纹识别功能,大家或多或少还都有些疑问,下面我们就重点为大家介绍一下iPhone5s的指纹识别功能的实现过程。
5s指纹识别功能如何用?
近段时间由于一直在使用iPhone5s,所以对指纹识别功能的操作体验也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总体来说,笔者认为指纹识别功能的用处体现在了操作的简化上,而且识别率很准确。用途主要分为两类,首先是系统本身的应用,这个我们已经可以在指纹解锁以及iTunes支付上体验到。再有则是未来第三方应用中指纹识别的操作,这个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
要和大家说明的是,设置指纹时是需要我们连同密码一起设置的。之所以设置密码是因为谨防指纹无法识别或者长时间无法解锁的情况出现时,可以通过输入密码的方式顺利进入系统,也算是一种双保险的策略。通过下面一段视频,我们可以快速了解指纹录入的全过程。
设定指纹的方法并不复杂。我们首先要进入到设置——通用——密码——指纹选项中,之后点击添加新指纹。指纹设定的方式非常缜密,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正常状态下指纹的录入,通过不断抬起、触碰Home键的方法来准确的录入指纹。
接下来会进入到指纹识别的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用非常规的指纹录入方式以360度旋转的方式录入指纹。录入成功之后,我们便可以实现指纹识别功能了。另外,录入指纹时需要注意两个细节,第一是需要让手指在Home键上停留一段时间用来写入,第二则是不要点击Home键。不过指纹识别也不是可以无限录入的。iPhone5s中支持最多五个指纹的录入。
在笔者看来,目前指纹识别能运用的内容还是很有限的。不过苹果显然是放眼于未来,对于第三方应用指纹识别接口的开放也许会是移动互联网中新的机遇。回想此前库克也表示称2014年苹果会带来震惊世界的新产品,我们不禁浮想联翩,是否指纹识别可以被加入到更多设备中?包括即将推出的iPad 5th上?当然,苹果既然引入了指纹识别技术,也就需要考虑如何让用户接受这种相对前卫的理念,比如尽可能的简化操作、或者提高指纹识别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等。
指纹识别还不能取代密码
至于原理,简单来说是由于指纹传感器采用的电容触控技术所决定的。电容技术核心其实是依靠了人类皮肤细胞具备一定量的电阻以及皮肤的组织结构可以形成的沟壑。当两者挤压在一起时就可以测量到其中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基本上在同一个指纹上是不会变的,所以最终可以完成识别操作。
指纹识别并不是以一项新的技术存在,但对于智能手机来说,它可谓是一个颇为少见的面孔。如今我们听到了身边传出的一些声音,暗示称指纹识别功能将会取代传统密码,不过笔者并不认同这个观点。与其说取代,不如说是让输入密码化繁为简的一种新方式,所以苹果前期采用的这种密码与指纹相辅相成的操作模式是一种非常明智的做法。
换句话说,指纹识别+密码组合而成的方式也可以对设备进行多重保护,也就是别人如果想盗窃你的信息,需要密码+指纹双重认证之后才能获取资料,所以个人认为苹果也有必要开启双重认证的标准供那些高阶用户选择。
智能手机谈指纹识别,这在今年之前鲜为人知,为什么现在拿起来做?笔者认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智能手机已经完全成为了人们记录信息、享受娱乐的一种工具。所以根本原因还是隐私信息是否安全成为了智能手机潜在的要解决的问题,而指纹识别的诞生意义也正是如此。
不过目前Touch ID指纹识别技术还不能完全让人放心。尽管苹果花费了大量篇幅证明指纹识别是绝对安全的,但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有国外破解小组尝试破解指纹识别系统成功,如果这种漏洞无法解决,那么用户遗失的iPhone上所沾染的机主指纹也足以让破解者找到破绽。这对于苹果来说是很值得反思的问题。
与此同时,苹果目前的指纹识别技术刚刚启用,以苹果一贯的策略,前期更多的是通过收集用户指纹识别过程中的问题来不断完善系统。但显而易见的是,对于大企业以及国家政府等显然不会冒然使用指纹识别技术。考虑到安全性的高级别,苹果指纹识别技术距离更安全的标准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所以短期内不会取代密码的说法也是成立的。当然,至于安全性问题,苹果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首先是只支持“活指纹”,其次则是声称不会把指纹上传到云端,让数据只保存在设备本身中,这对于安抚民心还是起到了作用。
指纹识别还不能取代密码至于原理,简单来说是由于指纹传感器采用的电容触控技术所决定的。电容技术核心其实是依靠了人类皮肤细胞具备一定量的电阻以及皮肤的组织结构可以形成的沟壑。当两者挤压在一起时就可以测量到其中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基本上在同一个指纹上是不会…
根据IDC最新发布的企业级存储市场追踪数据,2024年中国存储产业迎来结构性增长拐点。全年市场规模达69.2亿美元,在全球市场占比提升至22%,展现出强劲复苏态势。以浪潮信息为代表的国内厂商持续突破,在销售额(10.9%)和出货量(11.2%)两大核心指标上均跻身市场前两强,标志着本土存储生态的成熟度显著提升。
全球消费电子巨头索尼集团近期被曝正酝酿重大战略调整。据彭博社援引多位知情人士透露,该集团拟对旗下核心半导体资产——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SSS)实施部分分拆,计划于2023年内推动该子公司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独立IPO。该决策标志着索尼在半导体产业布局进入新阶段,同时也预示着全球图像传感器市场格局或将发生重要变化。
在2025上海国际车展上,移远通信推出的全新车载蜂窝天线补偿器引发行业关注。该产品通过双向动态补偿、微秒级频段切换及混频电路集成等核心技术,解决了车载通信中长期存在的射频链路损耗难题,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稳定高效的通信支持。本文将从技术优势、竞争分析、应用场景及市场前景等多维度解读这一创新方案。
在全球DRAM市场格局加速重构的背景下,三星电子近期宣布将跳过第八代1e nm工艺节点,转而集中资源开发基于垂直通道晶体管(VCT)架构的下一代DRAM技术。据内部路线图显示,三星计划在2027年前实现VCT DRAM量产,较原定计划提前一个世代。该技术通过三维堆叠晶体管结构,将存储单元面积缩减30%,并利用双晶圆混合键合工艺解决信号干扰问题,被视为突破传统平面工艺物理极限的核心方案。
2025年4月28日,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方”)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以多项核心经营指标的历史性突破,彰显其作为全球半导体显示龙头企业的强劲发展动能。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5.99亿元,同比增长10.27%,创下一季度收入新高;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16.1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4.06%,扣非净利润13.52亿元,同比飙升126.56%。这一业绩表现得益于其“屏之物联”战略的深化落地,以及“1+4+N+生态链”业务架构下各板块的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