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料】手机预装App黑色利益链让你防不胜防

发布时间:2013-10-10 阅读量:1154 来源: 发布人:

【导读】我们知道,一些手机预装软件正常途径无法删除,而通过取得ROOT权限删除预装软件,手机厂商将不再保修。且每激活一个预装应用厂商和销售代理商、刷机公司竟然能获得0.8元-2元钱不等的收益。本文就为你揭秘这些不为人知的黑色利益链。


近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安卓手机内置软件的黑幕:一些手机预装软件正常途径无法删除,而如果用户通过取得ROOT权限,自行删除这些预装软件,手机厂商客服人员表示手机将不再享受保修服务。调查还发现,在将软件通过刷机植入手机后,每激活一个内置应用手机厂商和销售代理商、刷机公司竟然能获得0.8元-2元钱不等的经济收益,一个小型的刷机功能每月就能获利百万以上!
 
【爆料】手机预装App黑色利益链让你防不胜防
渠道商是最大黑手

为加速智能手机的普及,运营商会给予其定制机一定的补贴,同时手机厂家也安装丰富的应用,应用会包括当下的热门使用以及品牌自身独有的研发APP,这样做有利于品牌本身的宣传推广和引发大家对智能手机的使用兴趣。

正规厂商对手机APP预装会做测试,不通过测试的应用是不会被放置在手机里,并且他们会有严格的监控标准,包括对流量,对耗电的测试都是严格控制的,同时手机厂商还要求APP要对手机适配,也就是软件要为手机提供最优化。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应用是专门针对某款手机推出的,这种应用APP可以说是和手机捆绑在一起,所以对其要求更加严格,基本不会对手机带来不良影响。

手机厂商没有猫腻、运营商也没有猫腻,那动手机用户奶酪的最大嫌疑就是渠道商了。据从事手机APP产业链研发的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山寨手机,出厂之前的预装软件都会做适配监测,以确保软件不影响手机运作。

手机APP预装真正乱在渠道上,很多黑心刷机会刷很多带有软件的ROM,这种ROM里甚至有暗扣费。手机经销商可以将软件预装进手机中,使用的方式基本以刷机为主,即是将软件内置到ROM中。记者在机锋论坛、应用汇等知名网站主页上发现很多以刷机为主要经营业务的“科技公司”,只要是安卓系统就可以做刷机包,推广渠道以手机经销商为主。
 

“全票通过”的利益链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运营商定制机的收费软件如被使用,需要短信通知确认,用户大可根据提示拒绝;如果发现厂商在手机出厂时,通过与第三方软件服务商内置了不合理收费的应用,可以追究到手机厂商。但第三种方式,是销售商与厂商合作,以渠道推广作为筹码,或后期刷机预装应用程序,用户就难以解决了。

通过渠道方式收费,即使用免费,但附加了广告推送和内容推广就可以产生价值。软件厂商可通过向广告商、内容商收费来获得收益。比如一款订购酒店的手机客户端,可以同时呈现各地多家酒店的入住信息,用户使用软件成功下单酒店后,相关酒店就需要向软件商支付一定的提成。

调查发现,去年华强北某小型货仓一天就能刷5万台手机,今年将有4亿台行货手机流入市场,这些手机70%都被大代理和连锁经销的刷过机。所以一个小型作坊能年赚过百万。而一些大型作坊的刷机量更加是难以估算了,巨大的利润驱使一众人进入刷机行业。

知情人士的爆料更为让人诧异,据他了解,70%进入手机连锁店的手机都被做了刷机处理,当中不乏苏宁、迪信通等知名连锁3C卖场。从网上公布的《手机预装付费表》看到,如果按照一台手机的激活计算,手机软件商付给生产厂家的价格是0.8-1元,付给代理商的是1-1.5元,到各级经销商的价格就变成1.5-2元,而付给游走于软件商与经销商之间的刷机公司也是1.5-2元。

从“分赃”利润表看到,下游环节收费略高,这是因为上游经销商刷机之后,手机有可能被下级经销商刷掉,而下游经销商的刷机行为最为保险,软件的留存率更高。手机厂商可以通过分成获得利益,刷机团队可以轻松通过刷机赚钱,第三方软件开发通过激活、点击使用向商家收取提成,于是皆大欢喜了,除了用户。

大家对这些手机上的“牛皮癣”已经越来越反感,即使预装到手机上,用户也大多选择弃用、禁用甚至想尽办法删除。

既然这种做法让大家如此厌恶,为何众多厂家、经销商和刷机公司仍然对手机软件预装业务如此热衷呢?从央视采访一位手机厂家的营销人员可以看到,提供预装服务,无论是生产厂商,手机代理商还是销售商都是有利可图的。于是,那些没有参与刷机安装不良软件的厂商和运营商,在此时或选择为虎作伥,或选择视而不见。

于是,一条“全票通过”的利益链就此产生了,而这条利益链的受害者却只有一个——手机用户。对此中消协律师团长邱宝昌明确表示:预装软件难卸载,卸载后难保修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手机三包规定,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手机预装的N宗罪

伴随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手机软件也就成为了一个新兴的行业。但一些新买的手机却被预装了数十款软件,用户却没法卸载,影响了运行速度,又浪费了手机流量,导致用户手机运行变慢、耗电,甚至部分软件还存在恶意吸费,已经给广大智能手机用户的资费和信息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

第1罪:暗中运行拖慢速度

据央视报道,北京消费者小王购买了一款新手机后发现,其中预装了近20款应用,其中有大部分是自己用不到的软件。在小王看来,这些五花八门的软件虽然多余,但并不影响手机使用,所以没有在意。但不久后小王发现,手机运行速度越来越慢。

为了验证自己的怀疑,小王来到北京一家软件安全检测机构寻求帮助。安全专家发现,在小王手机的程序管理中,十几款预装软件中有八款正在运行,而且在手机主页面没有任何显示,只有在后台才能看见。

有手机专家指出,手机系统随着开机以后,自动运行的程序不断地增加,就会导致手机运行的速度越来越慢,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第2罪:暗中吸费、偷流量

除了暗中运行手机拖慢速度外,手机安全软件专家表示,手机系统开机后自动运行的程序不断增加,手机会越来越慢,这些程序与厂商发生数据交互,或者软件更新,就会消耗手机流量。换言之,这些手机预装的软件很可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付出更多的上网费用。

此外,为追求利润,一些手机还被预装了大量垃圾软件,暗中吸费。比如去年被曝光的一款名为“食人鱼”的恶意软件,不仅影响正常使用,还恶意吸费,每年暗扣话费超过5000万元。同年,另一款伪装为“安卓升级补丁”的吸费软件,通过短信群发感染手机,按目前短信群发每条1到2分钱计算,100万条只需1万至2万元,显然暴利。

央视报道称,北京的一家手机安全检测机构上半年就发现,一款水货手机里的软件暗中操作手机自动发送短信、推送广告,给手机用户带来了资费和隐私的双重损失。手机软件工程师表示,他的目的就是通过广告来赚取相关的利益,然后通过软件的不断更新去控制手机用户成为“肉鸡”。

第3罪:无法正常卸载

相比上述两宗罪,更令人吃惊的是,用户通过正常渠道无法卸载这些软件。在点击卸载时,系统显示“将程序恢复到出厂版本”,而不是完全卸载,根本无法卸载。

诚然,对于一些级别较高的手机发烧友而言,可以通过刷机获得手机的root权限,从而删除掉那些令他头疼的软件。(所谓root权限,亦称“超级管理员”权限,有了root权限后才可以对手机中的系统文件以及程序进行操作,而为了防止没有专业知识的用户误删除一些系统程序,root权限一般不会开放给普通用户使用。)不过,根据央视的报道,如果用户通过root权限擅自更改手机系统,自行删除掉手机中的预装软件,那么他的手机将不再享受保修服务。

预装的手机应用软件用不到又删不掉,如果选择自行更改系统删除软件,又不能享受到国家的三包政策,面对这样的尴尬与无奈,只好选择忍受那些多余的软件继续在后台运行,并继续为不断增加的手机流量而埋单。

第4罪:可能泄露用户隐私

在央视报道中还提到,一些无法卸载的软件会自动运行,消耗掉大量流量。尤其是一些水货手机和山寨手机,有可能会在暗中操作手机自动发送短信、推送广告,给手机用户带来资费和隐私的双重损失。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发布了《2013年第二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应用安全检测与分析报告》,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家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所检测到的2000多个恶意应用中,已被下载近4500万次,在所有应用下载量中所占比重高达11%,即用户每下载9款应用,其中就有1款属于恶意软件。

在报告所曝光的手机应用中,排名前4位的应用每种下载量均达到200万次以上,总下载量在千万次以上。这些恶意软件常常伪装在游戏、界面美化程序或常用小工具中,有的包含木马病毒破坏手机系统,有的会私自预订增值服务并悄悄拦截运营商发来的确认短信,甚至记录用户登录软件的账户密码,窃取支付账户。

此外,有专家表示,一些可疑应用既不会主动攻击手机,但会收集用户账号、地理位置信息,甚至能自动连接网络、开启蓝牙收发数据等。这些功能不仅侵犯用户隐私,更有可能对用户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相关资讯
全球汽车芯片市场遇冷,恩智浦如何守住56%毛利率防线?

荷兰半导体巨头恩智浦于2025年4月28日披露的财报显示,公司第一季度营收28.35亿美元,同比、环比均下滑9%,但略超市场预期。在汽车、工业与物联网等核心业务需求疲软的背景下,Non-GAAP毛利率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至56.1%,自由现金流则维持在4.27亿美元,突显其成本控制能力。值得关注的是,管理层对第二季度营收指引中值(29亿美元)释放出环比复苏信号,但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仍为业绩蒙上阴影。

全闪存与软件定义双轮驱动——中国存储产业年度趋势报告

根据IDC最新发布的企业级存储市场追踪数据,2024年中国存储产业迎来结构性增长拐点。全年市场规模达69.2亿美元,在全球市场占比提升至22%,展现出强劲复苏态势。以浪潮信息为代表的国内厂商持续突破,在销售额(10.9%)和出货量(11.2%)两大核心指标上均跻身市场前两强,标志着本土存储生态的成熟度显著提升。

索尼启动半导体业务战略重组 图像传感器龙头或迎资本化新篇章

全球消费电子巨头索尼集团近期被曝正酝酿重大战略调整。据彭博社援引多位知情人士透露,该集团拟对旗下核心半导体资产——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SSS)实施部分分拆,计划于2023年内推动该子公司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独立IPO。该决策标志着索尼在半导体产业布局进入新阶段,同时也预示着全球图像传感器市场格局或将发生重要变化。

革新智能驾驶通信:移远车载蜂窝天线补偿器如何破解行业痛点?

在2025上海国际车展上,移远通信推出的全新车载蜂窝天线补偿器引发行业关注。该产品通过双向动态补偿、微秒级频段切换及混频电路集成等核心技术,解决了车载通信中长期存在的射频链路损耗难题,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稳定高效的通信支持。本文将从技术优势、竞争分析、应用场景及市场前景等多维度解读这一创新方案。

全球DRAM市场变局:三星技术迭代与SK海力士堆叠方案的对决

在全球DRAM市场格局加速重构的背景下,三星电子近期宣布将跳过第八代1e nm工艺节点,转而集中资源开发基于垂直通道晶体管(VCT)架构的下一代DRAM技术。据内部路线图显示,三星计划在2027年前实现VCT DRAM量产,较原定计划提前一个世代。该技术通过三维堆叠晶体管结构,将存储单元面积缩减30%,并利用双晶圆混合键合工艺解决信号干扰问题,被视为突破传统平面工艺物理极限的核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