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2-3 阅读量:3914 来源: 发布人:
一、什么是手机的流畅性
所谓手机的流畅性,其实是iPhone出现后,手机有了拖动滑屏概念以后出现得。以前电阻屏,WM系统的手机是谈不上拖动流畅的。
而屏幕要滑动,就有个帧数的概念。我们看到的动态画面,是一帧帧静态画面联动起来后达到的。这利用了人眼的视觉暂留。一秒内静态画面越多,我们眼睛的感觉就越流畅。静态画面的数量,我们叫帧数。
我们看到的电影是24帧到29帧,就是一秒钟24幅静态画面,因为电影的每一帧都是模糊帧,包含一定的时间信息,所以24帧我们看着就很流畅了。
我们看的动画、玩3D游戏,因为每一帧都是清晰的画面,所以需要1秒钟60帧才会感觉流畅,有些眼睛特别敏感的甚至需要85帧。不过大多数人60帧就足够了,所以我们的液晶屏幕都是每秒60帧来刷新的。而手机要流畅,也需要在滑动的时候达到每秒60帧,这就是手机的流畅性。
二、手机的流畅性如何测试?
手机的流畅性,其实是分不同场景的。在滑动桌面的时候流畅,但是玩游戏就不一定流畅;看视频的时候流畅,但是缩放图片的时候就不一定流畅。所以手机流畅性的测试也需要多种软件和方法。
(一)系统界面的流畅性
系统界面的流畅性,我们通常用一个软件MobileXPRT 2013,这个软件带有两个测试项目,一个是性能测试,还有一个是用户体验测试。性能测试和诸如安兔兔之类的性能测试差不多,跑的是处理器的理论性能,而用户体验测试就可以测试出来系统界面的流畅性。
UX Tests就是测试用户体验的
上图是用户体验测试的具体项目,包括菜单滑动、界面滑动、图库滑动、网页浏览滑动和放大缩小。就这台手机的测试项目来看,图库滑动的帧数不足,会有不流畅的感觉,其他滑动都是60帧,系统体验还是非常流畅的。
(二)常用软件的流畅性
MobileXPRT 2013的用户体验测试虽然不错,但是只能代表系统自带用户界面的流畅性,不能代表用户所使用软件的流畅性,而用户使用软件是个性化的。如何判断自己常用的软件在准备购买的手机上是否流畅呢?
这种情况我们用 FPS meter来测试,FPS meter是一个实时帧数显示软件(需要root),后台运行,可以实时显示当前程序滑动或者运行的帧数。
开启这个软件,然后打开你常用的程序,快速滑动(测游戏不需要滑动,只要看帧数)看这个软件显示的实时帧数是否在60以上,就可以判断你常用的程序能否在手机上运行流畅。
三、帧数之外的流畅性
除了帧数以外,还有两个因素决定着人们使用安卓手机的流畅性。
(一)程序开启速度
在点击程序后,程序多长时间开启,直接决定用户体验。这个就是硬件性能比拼,但是简单看安兔兔总分是看不出来的,因为安兔兔总分包含东西太多,你看安兔兔得分里面的安卓虚拟机得分一项比较准确。
(二)响应时间
安卓系统有个毛病,就是触摸和屏幕响应的间隔时间比较长。Windows和IOS都要好很多。这也是各个厂商优化的重点所在,这个测试没有软件可以解决,高速摄像机用户不具备,有个建议的方法是拖动图标快速转圈,看图标和手指的距离远近,同样转圈速度,图标距离手指的距离越近越好。
安卓通常的安兔兔跑分并不能代表用户体验,高配置因为高分辨屏幕和系统优化的原因,也未必能带来流畅体验,而上述的几个方法可以比较准确的测试安卓手机是否流畅,拿起你的手机试一下吧。
基本半导体近期发布的新一代碳化硅(SiC)MOSFET系列产品,通过元胞结构优化、封装技术升级及可靠性突破,显著提升了器件性能与场景适配能力。本文从核心技术优势、国际竞品对比、应用场景覆盖及市场前景等维度展开分析,揭示国产碳化硅功率器件的进阶之路。
2025年5月,三星电子因放弃自研Exynos 2500芯片导致4亿美元亏损的消息引发行业震动。这款原计划搭载于Galaxy S25系列的3nm旗舰芯片,因良率不足20%而被迫搁置,最终全系改用高通骁龙8 Elite,导致三星System LSI部门研发投入血本无归。这一事件暴露了三星在先进制程上的技术瓶颈,也迫使其重新调整芯片战略:押注2nm工艺的Exynos 2600,试图通过Galaxy S26系列实现技术突围。
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动化浪潮加速,CAN收发器作为车载网络的核心通信接口,其可靠性与安全性成为产业链关注焦点。然而,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使得供应链自主可控需求迫在眉睫。川土微电子推出的CA-IF1044AX-Q1 CAN收发器,实现了从设计、晶圆制造到封测的全链条国产化,并通过欧洲权威机构IBEE/FTZ-Zwickau的EMC认证,成为兼具安全性与高性能的国产车规级解决方案。
在万物互联与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新唐科技以颠覆性创新奏响行业强音。4月25日,这场历时10天、横跨七城的科技盛宴在深圳迎来高潮,以"创新驱动AI、新能源与车用科技"为主题,汇聚全球顶尖行业领袖,首次公开七大核心产品矩阵,展现从芯片设计到智能生态的全链条创新能力,为半导体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在2025年北美技术研讨会上,台积电正式宣布其A14(1.4nm)工艺将于2028年量产,并明确表示无需依赖ASML最新一代High NA EUV光刻机。这一决策背后,折射出全球半导体巨头在技术路线、成本控制和市场竞争中的深层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