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I高清多媒体接口(HDMI)收发器方案

发布时间:2014-03-12 阅读量:1646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现今人们都在购买各种电子产品欲组建属于自己的家庭影院,行业竞争愈来愈大,如何降低产品成本是供应商急需解决的问题。ADI设计的一个基于ADV7623的高清多媒体接口(HDMI)收发器方案,不仅助系统设计人员降低家庭影院系统的设计成本和难度,还提供最新HDMI特性满足消费者的视听体验需求。

ADI参考设计是基于ADV7623的高清多媒体接口(HDMI)收发器方案,下图为方案模块设计原理图。

模块设计框图
 
方案优势

ADV7623是一款高性能4输入单输出高清多媒体接口(HDMI)收发器,集成了带有数字音频输入和输出的HDMI接收器和发射器,可灵活提取和插入音频,支持HDMI1.4标准:音频回传通道(ARC)。方案优势如下:

1、支持三维电视内容类型位与CEC1.4兼容片

2、所有HDMI端口均支持Xpressview快速切换

3、基于字符和图标的OSD(屏幕显示)

4、高宽带数字内容保护(HDCP1.4)

5、支持HDCP中继器

6、225MHz HDMI接收和发射支持36/30/24位色深

7、支持60HZ帧率下高达1600x1200分辨率的DVI RGB图像
 
 

硬件设计特点
 
1、HDMI以 四进一出芯片ADV7623为核心,搭配MCU和音频处理电路;

2、MCU控制EDID读取,音视频识别, HDCP解析流程控制;

3、音频电路支持模拟和数字音频,既可以由HDMI数据流解析出音频输出,也可以将外部输入音频嵌入HDMI数据流通过HDMI端口输出 ;

4、ADV7623负责HDMI数据流的编解码,音频数据的分离与嵌入,DCP的编解码,提供EDID读取。

硬件设计框图如下:





软件功能介绍

1、读取HDMI接收方的EDID,修改后提供给HDMI的发送方,以建立视频和音频格式在发送方和接收方的匹配;

2、控制HDCP的编解码;

3、处理异常情况,比如插拔数据线等;

4、控制音频的编解码,以及音频分离或嵌入HDMI数据流。

ADV7623 HDMI 收发器电路板实物图如下:


资料下载请点击: HDMI收发器方案详细技术资料 

扩展阅读


高清多媒体接口(HDMI)兼容性设计
高清多媒体接口——HDMI技术介绍

相关资讯
英特尔CEO陈立武在华投资引争议,特朗普施压辞职遭强硬拒绝

近期,围绕英特尔首席执行官陈立武的任职资格问题,美国政界刮起一阵强风。事件源于美国参议员汤姆·科顿(Tom Cotton)本月5日致函英特尔董事会,对陈立武在华投资历史及其潜在利益冲突提出尖锐质疑,认为这可能危及英特尔获得的美国政府巨额补贴(包括《芯片与科学法案》下的近80亿美元)所应承担的国家安全责任,尤其涉及敏感的“安全飞地”(Secure Enclave)国防芯片项目。此质疑引发了广泛关注。

中国晶圆龙头企业二季度业绩强劲,产能利用率创新高

2025年8月7日,中国半导体行业领军企业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正式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两家企业销售收入均实现高两位数增长,并带动盈利能力大幅提升。这一成绩不仅体现了国内晶圆制造领域的高效运营,还反映出全球半导体需求的稳健复苏。分析机构指出,在人工智能、汽车电子和5G通信技术的推动下,中国半导体企业正通过优化产线和扩产战略,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

设计革新显成效!三星Galaxy Z7系列全球热销,俄罗斯预售激增30%​

三星电子最新一代折叠屏智能手机Galaxy Z Fold 7与Galaxy Z Flip 7甫一上市,即在全球多地区域引发显著消费热潮。最新数据显示,在俄罗斯这一三星曾战略退出的关键市场,该系列的预售表现超出预期。行业分析机构透露,相较于前代产品,Z7系列在俄罗斯的预订量实现了约30%的显著提升。值得关注的是,采用超薄设计、轻量化大幅改进的Galaxy Z Fold 7在俄预售中占据主导,份额高达约70%,充分体现了消费者对于产品形态革新突破的高度认可。

德州仪器启动史上最大规模涨价,中国芯片供应链加速重构

2025年8月,全球模拟芯片龙头德州仪器(TI)对中国客户启动覆盖超6万款产品的价格调整,涨幅达10%-30%,远超6月仅3300款产品的定向调价规模。尽管官方通知生效日为8月15日,部分客户反馈新定价已于8月4日提前执行。此次涨价涵盖工业控制、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及通信设备全品类,其中41.3%的产品涨幅超30%,工业级数字隔离器和车规电源管理芯片(PMIC)成为重灾区,涨幅普遍超过25%。

罗姆加速SiC技术布局应对市场变局,2025财年Q1利润承压

2025财年第一季度,日本罗姆半导体(ROHM)面临严峻财务挑战:营收同比下滑1.8%至1162亿日元,营业利润暴跌84.6%至1.95亿日元。尽管净利润下滑14.3%,但公司成功结束连续三季亏损,实现扭亏为盈。业绩承压主因工业机械与汽车应用领域需求疲软(销售额分别下降5%和7%),叠加中国碳化硅(SiC)厂商的竞争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