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5-27 阅读量:646 来源: 发布人:
可穿戴设备初创公司摇篮
最近总是失眠,半夜三四点爬起来抱着手机搜罗任何一个跟可穿戴设备有关的新闻,已经很久没有这种如饥似渴的感觉了。在看到的相关国内可穿戴设备的报道和讨论中,有一个名字却总是无法跳过——深圳,一个因为“山寨之都”而闻名的城市,在可穿戴市场却积攒着创新的力量。所以,在这个睡不着的夜晚,我打算对深圳干点什么,或者确切的说是,写点什么。
互联网不好混,BAT虽然稳坐钓鱼台,但是在移动化浪潮的冲击下,人人自危。腾讯有了微信算是逃过了一劫,百度和阿里则通过一系列收购、控股也勉强拿到了一张移动互联网的船票。而在移动互联网这艘大船上,不仅传统的BAT、360、小米、京东们,还有新的玩家,他们却是你之前可能并不在意、也不屑在意的一群人,然而却在智能硬件、尤其是当下手感滚烫的可穿戴设备市场找到了创业激情和生存空间,因为他们怀揣对机遇的梦想。
这类人/企业多居于“帝都”北京和“寨都”深圳,前者靠概念拉投资,后者靠实干挣快钱,两者殊途同归,最终都是为了财富的积累。而这个时代,我们更加敬畏实干,所以我们谈谈众人口中的寨都——深圳。
在科技领域,由于一些广为人知的原因,深圳成了“山寨之都”。假如苹果的iPhone 6刚一上市,三天后你就可能在深圳看到iPhone 6的高仿品,做工和细节设计都能被模仿得惟妙惟肖,除了操作系统可能是Android之外。其强大的山寨能力让科技巨头生畏。
可穿戴设备如同雨后春笋,深圳成为可穿戴设备重镇
然而,如果关注可穿戴或者对可穿戴感兴趣的朋友可能总是能够隔三差五的看到一款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甚至是智能水杯、智能插座、智能……出现在科技门户或自媒体的报道中。当我们深入了解一下这些产品背后的公司时,我们会发现这些公司中很大一部分都盘踞在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似乎,深圳成了可穿戴设备最好的孵化器,或者摇篮。那么,是什么催生了深圳的这种变化呢?
英特尔对深圳初创的扶持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4月初的深圳迎来了一家全球科技巨头,也迎来了这家巨头的CEO和高管们,它就是英特尔。时隔多年后,英特尔将IDF大会再次搬到了岭南文化浓厚的深圳,而不是继续在高大上的北京。回忆起来,作者依稀记得去年国家会议中心沁入肌肤的冷气和热情高涨的会场。而今年的IDF,一群北京的媒体记者们抱着笔电、单反、录音笔等设备踏上了飞往深圳的飞机,去共襄盛会。
英特尔IDF2014上宣布在深圳建立英特尔智能设备创新中心
时间过去快两个月了,虽然作者无缘际会,但是心却是跟着去了的。通过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报道,作者看到了这一次英特尔的初衷,那就是将重心放在了存在未来机会的可穿戴市场,而不是传统的PC和服务器这样的优势领域。
英特尔新任CEO科再奇幽默、接地气的演讲被下面的掌声数次打断,其中最能振奋人心的地方在于他代表的英特尔对可穿戴市场的愿景和对深圳在可穿戴创新方面的支持,科再奇宣布在深圳成立英特尔智能设备创新中心,并设立总额1亿美元的“英特尔投资中国智能设备创新基金”。台下,汇聚着已经进入或者即将进入可穿戴市场的小伙伴儿们,血气方刚。
英特尔成立1亿美元的“中国智能设备创新基金”用在可穿戴、物联网等方面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英特尔没有把握住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所代表的第一波移动互联网浪潮,所以它瞅准了第二波浪潮——可穿戴设备的兴起。归根结底,移动互联网离不开硬件的支持,可穿戴市场的兴起更是让硬件思维回归。而深圳,这个众人眼中的寨都,却有着作为智能硬件天然温床的基础条件,这里有着强悍的代工实力,有着一群摩拳擦掌想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的梦想家,他们想做中国的Jawbone、Fitbit、甚至苹果。
所以,英特尔对深圳的可穿戴设备创业者们显然有着足够的信心,它希望通过自己的技术和资金支持,通过说服让这些创业者们选择英特尔专为可穿戴设备而研发的低功耗芯片打开可穿戴的大门。可能数量上面刚开始不会很大,但是蝴蝶效应的魔力一旦展开,势必将一发不可收拾。而在英特尔的眼中,深圳不是众人嘴里的“寨都”,而是中国的“硅谷”,这里有着浓厚的创业氛围,它收复失地,从深圳开始。
山寨到极致就是创新
其实,“山寨”绝不仅仅困扰着深圳,它也深深地困扰着整个中国。很多人都问,为什么中国出不了一个乔布斯,出不了一个苹果?当然,各种解读都有。然而,山寨也绝不仅仅是中国的独有现象,即使在科技的前沿重地美国也是普遍现象,但是,山寨到极致就是创新。
山寨到极致就是创新,不信?你问企鹅
在深圳、在全国,腾讯这个名字家喻户晓。它几乎代表了中国第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史。我们也都知道它的QQ就是山寨来的,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创新,我们看到了什么?QQ功能越来越丰富,覆盖几亿用户,成为中国最强大的社交工具,甚至一些功能都倒逼着国外的同类产品借鉴、模仿。而谈到微信这款抢占了移动互联网入口的产品,它更是腾讯创新的最佳代言人,它不仅在国内,在美国也广受欢迎,成为Facebook、Twitter们都警惕的“猛虎”。
还是那句话,山寨到极致就是创新。
可穿戴设备领域的“微信”创新在哪里呢?
那么,在方兴未艾的可穿戴市场,深圳是中国创新的大本营。我们看到了某家国内最大的众筹网站上挂着的智能硬件多来自深圳创业团队,在这样一个创业氛围浓厚的地方,竞争带来创新,创新带来机遇,而机遇,就是你一不小心成了可穿戴市场的领头羊。
蓬勃多样性的科技人才市场
“这个社会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人才。”
一句老生常谈的话,朴素却也透着点儿普世价值观的“芳香之气”。过去讲“北上广”,现在讲“北上广深”,深圳已然成为科技人才的栖息地。相比处处讲人脉和政策的北京,深圳可能更加草根,却也有着更加自由的创业氛围,只要你有好的创意。
中国、尤其是深圳的科技人才能否创新出Fitbit智能手环?
中国、尤其是深圳的科技人才能否创新出Misfit Shine?
发生在作者身边的例子就是那么赤裸裸,一拨人同时来到北京,七八年后,带着失望和对现实的妥协,对高房价的无奈,有的回到了老家,而有的则南下到了深圳。这让我想起了马云,当初他带着梦想到了北京,最后带着失落南下,回到大本营杭州……感谢他的南下,否则,就没有今天带给我们全新购物方式和购物体验的淘宝、天猫,也可能不会那么快出现京东、当当。
引申到可穿戴领域,一群科技人才(尤其是北京高校毕业的高材生们)南下深圳,或许不日就将在可穿戴领域诞生下一个“马云”和“阿里巴巴”。
当然,创新不会一蹴而就,创业也必然伴随着心酸,但是坚持梦想就会出现奇迹。在可穿戴市场,目前最有可能诞生出世界级创新产品的地方一定是在深圳。
包容而完善的硬件加工体系
深圳有着一个天然优势,那就是硬件加工工业。如果说中国是世界的代工厂,那么深圳和东莞就是包工头。你能在华强北买到任何一个你需要的元器件。并且,这里的代工厂也足够包容,作为专为苹果等一些大企业代工的富士康,也愿意降低身段儿为批量很小的可穿戴设备代工。
深圳代表着加工工业的繁荣和电子销售市场的火爆
作者上周六参加了一场关于智能硬件的会议,了解到,可穿戴硬件产品最初可能只需要几台手板打样产品进行初期的修正,随后是大概100—500台用来磨合软硬件,之后进入1000—5000台的小批量生产阶段,如果产品正式上市后可能会进入1万台以上的大批量生产。如果这里面没有代工厂足够的包容,这些产品可能早已腹死胎中,但是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可穿戴设备在小批量推出市场来试探消费者。
当然,这里还需要强大的销售体系。再好的产品,生产出来就是为了卖出去。深圳有着发达的物流,也有着强大的销售、公关团队。他们可以把产品以最快的速度从工厂、仓库里送到到消费者的手中。
说到这里,终于该结束了。我刚才是提到了“东莞”吗?哦,对了,深圳要小心了,东莞也想成为可穿戴市场的重要玩家。
总结:
有感于一些人拿着深圳的“山寨之都”来喷、赚眼球,当然更是有感于深圳在可穿戴设备市场的重要地位,作者认为,或许是该为深圳正名的时候了。创业和创新,虽然之间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但是我们的确在深圳的一些可穿戴初创企业身上看到了创新的基因和血液,一些非常棒的点子在目前已经问世的智能手环、智能手表身上得到了体现,不亚于美国的创业团队。如果,未来有一个城市能代表可穿戴创新的未来,深圳将占据一席之地。
2025年第一季度,华虹半导体(港股代码:01347)实现销售收入5.409亿美元,同比增长17.6%,环比微增0.3%,符合市场预期。这一增长得益于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及汽车电子领域需求的复苏,以及公司产能利用率的持续满载(102.7%)。然而,盈利能力显著下滑,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仅为380万美元,同比锐减88.05%,环比虽扭亏为盈,但仍处于低位。毛利率为9.2%,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但环比下降2.2个百分点,反映出成本压力与市场竞争的加剧。
2025年5月8日,瑞芯微电子正式宣布新一代AI视觉芯片RV1126B通过量产测试并开启批量供货。作为瑞芯微在边缘计算领域的重要布局,RV1126B凭借3T算力、定制化AI-ISP架构及硬件级安全体系,重新定义了AI视觉芯片的性能边界,推动智能终端从“感知”向“认知”跃迁。
2025财年第四季度,Arm营收同比增长34%至12.4亿美元,首次突破单季10亿美元大关,超出分析师预期。调整后净利润达5.84亿美元,同比增长55%,主要得益于Armv9架构芯片在智能手机和数据中心的渗透率提升,以及计算子系统(CSS)的强劲需求。全年营收首次突破40亿美元,其中专利费收入21.68亿美元,授权收入18.39亿美元,均刷新历史纪录。
2024年10月,英特尔正式发布Arrow Lake架构的酷睿Ultra 200系列处理器,标志着其在桌面计算领域迈入模块化设计的新阶段。作为首款全面采用Chiplet(芯粒)技术的桌面处理器,Arrow Lake不仅通过多工艺融合实现了性能与能效的优化,更以创新的混合核心布局和缓存架构重新定义了处理器的设计范式。本文将深入解析Arrow Lake的技术突破、性能表现及其对行业的影响。
2025年5月8日,思特威(股票代码:688213)正式发布专为AI眼镜设计的1200万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SC1200IOT。该产品基于SmartClarity®-3技术平台,集成SFCPixel®专利技术,以小型化封装、低功耗设计及卓越暗光性能,推动AI眼镜在轻量化与影像能力上的双重突破。公司发言人表示:"AI眼镜的快速迭代正倒逼传感器技术升级,需在尺寸、功耗与画质间实现平衡,这正是SC1200IOT的核心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