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平板电脑的发展也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一开始的造型也不想现在这样美观优雅轻易方便,它们经过了时间的洗礼和科技的冲击,最终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下面,小编就带着大家来看看关于平板发展的那些事。
平板电脑的演变是一个丑小鸭变白天鹅的过程。从iPad Air对于极致轻薄的追求,到黑莓Playbook设计糟糕的按键,美学对于平板电脑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今的平板电脑已经抵达了设计的顶点,流线、简洁和苗条都是高端产品的标准。那么平板电脑的设计标准是如何演变至今的呢?科技网站日前就回顾了平板电脑短暂发展史当中那些细微但重要的设计改变:
尺寸不够
平板厂商们都实验过多种不同的平板尺寸,并希望找到最完美的一种。起初,10英寸是绝对的主流,然后廉价、便携的7英寸型号横空出世。现在,厂商们又开始在8-9英寸之间徘徊——这些中型尺寸的平板不仅拥有7英寸机型的便携性,屏幕空间也更大了。
而超大尺寸平板也同样存在。东芝毫不客气地停产了自己的13英寸巨无霸,但这并没有吓退三星。12.2英寸的Galaxy Note Pro或许不是工作站的完美替代,但如果说哪家公司在探索完美尺寸的尝试上走得最远,那绝对是三星和旗下Galaxy Tab系列。
对于厂商来说,提供多种不同尺寸是明智的选择,因为每一位消费者都有自己独特的需求。而厂商所能选择的最安全路线是提供小尺寸和大尺寸平板各一款,但随着8-9英寸开始流行,中型平板可能会是市场上的下一件大事。
接口的牺牲
苹果的第一代iPad一经推出,便立刻让其他大块头的平板电汗颜。便携性增加了,但更加时尚纤薄的外观也意味着接口功能的牺牲。
还记得早期那些带着各式各样接口——比如HDMI和全尺寸USB——的平板吗?现如今,你在平板电脑身上很难再找到除micro-USB和存储卡插槽以外的任何接口。接口不仅会增强平板的厚度,还有生产成本。所以制作一部更加纤薄、接口更少的平板并不仅对于消费者是一种吸引,还会降低厂商的成本。
平板上的接口或许将一去不复返了,但那些在生产力任务方面有高要求的用户却要依赖于接口所带来的功能。虽然微软在Surface Pro系列上的努力值得尊敬,但配备各种接口、可作为工作站使用的完美平板并不存在。
舒适的边角
当你想要使用平板看视频的时候,你最不想要看到的应该就是设备上出现扎手的角了。
举个例子,Kobo Arc 10 HD是最优秀的Android平板/电子阅读器混合设备之一,成功地结合了Kobo的Reading Life软件及Google Play应用商店。但这款设备在设计上拖了后腿,机身四角比女巫的高帽还要尖,且它的重量更是高于一般的平板,这也使其扎在手里会很不舒服。
平板的使用方式一般分为三种:放在手中、大腿、或是平整的表面上。如果你偏向于第一种方式,那么厂商对于机身四角的处理将会成为决定购买的重要因素。圆滑的四角以及后盖都已经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了,但尖锐的角有的时候依然会(令人遗憾地)被采纳,这还要取决于厂商所选择的风格。
完美的表面处理
从一开始,平板电脑后盖上的纹理、表面处理和材料都存在很大不同,这些元素也催生出了一些常见的组合,比如顺滑、带有纹理的塑料后盖,冰凉、顺滑的磨砂铝合金后盖等等。对于平板的设计来说,触感的舒适度是一个被抑制但关键的元素。
iPad和宏碁Iconia A1-830这样的铝合金材质平板能为用户带来舒适顺滑的触感,但却无法提供足够的握持阻力,而三星近期的Galaxy Tabs系列或者亚马逊Kindle Fire HDX系列虽然拿在手里很稳当,但在质感上比前一类设备要略逊一筹。
作为一款手持设备,舒适的触感对于愉悦的使用体验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完美的平板后盖不仅需要提供舒适且抓力充足的握持感,外观也必须足够好看——当然,这只是理想中的情况。在平板的设计当中,厂商对于细节的注重总是显得不足,但其重要性却不言而喻。
沉闷的色彩
虽然手机一般都会为用户提供多种不同的机身颜色可选,但平板在色彩上则表现得更为保守。大多数会平板电脑都机身颜色不外乎灰色、黑色或白色,绝少有例外。
阿尔卡特推出过一款可替换后盖的平板,诺基亚Lumia 2520鲜艳的红色让人眼前一亮,一些偏向儿童使用的廉价平板——比如宏碁Iconia One 7——也有多种不同的颜色,但总体而言,平板电脑在机身颜色上的表现显得很沉闷。
除非厂商笃定自己的产品能够大卖,不然推出多色彩的产品系列就是一种冒险的决策。虽然多种色彩的选择会基于消费者更高的个性化,但往往只有廉价平板才会这么干,它们都更偏重于时尚而非功能。如果你想要一款颜色更加鲜亮的高端平板,我们必须等待看看这股潮流是否会蔓延到高端平板上,尽管笔者个人对此持怀疑态度。
缩窄的边框
平板电脑的屏幕边框和它们的身材一样都得到了瘦身,不过留给用户拇指的空间和最大屏幕空间之间的完美平衡依然还在探寻当中。
屏幕边框是用户放置自己拇指的地方,如果你的手并不大,那么较厚的边框便会增加平板的总体尺寸,并降低设计的时尚感。而更窄的边框则会让平板获得时尚、高端的外观。
按键的需要
虽然触屏技术的发展趋势无人可挡,但平板为了功能优化依然还需要按键的存在。RIM和亚马逊都以惨痛的教训学习到了这一点。亚马逊在前两代Kindle Fire上都彻底省略了音量键,而BlackBerry Playbook身上的那些按键微小、难按且凹陷,还不如没有。
虽然你很难再在如今的市场上发现一款拥有如此设计疏忽的平板,但这种情况的确还时有发生。大多数Android平板厂商如今都选择了典型的屏幕内按键,但相比为屏幕节省出更多空间,三星坚持为自己的每一款Galaxy Tab平板都加入了电容按键。这种对于设计一致性的追求值得赞赏,但这种处理方式并非每款设备都适用。
在按键上的最简化处理并不是一件坏事。只要你有电源键和音量键,其他的控制都能在操作系统当中进行。实际上,为了功能的简易性,厂商们最好还是不要为产品加入过多的按键。
寻找最佳的混合
平板电脑如今的设计标准是轻、薄、时髦。并非每一款新平板都符合这个标准,但大多数热门的高端平板皆是如此。随着内部配置和设计一同改变,这两个元素在平板能否最终取代笔记本的问题上会起到关键作用。究竟怎样的一款平板才是完美的,这是一个非常主观的问题,因为每一位消费者的需求都不尽相同。但对于不少人而言,设计是首要的考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