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移动电源的三大核心技术

发布时间:2014-07-16 阅读量:838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手机屏幕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多,但电池技术依然停滞不前,众多消费者的需求催生出移动电源这个新兴行业。相信许多网友都有用过移动电源充电的经历,但我们中的很大一部分都不清楚移动电源到底采用的哪些技术,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这个既陌生又熟悉的移动电源技术!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客户端的使用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于其使用时间,无论性能多么优异,不能够在脱离有线电源时保持开通的手机,平板电脑或者其余智能产品都不能得到有效应用。

在需要提高电池使用时间的方法上,一种可以降低同时间的电能使用量,比如像iPad,节约了一切可以节约的耗电方式,节省一切可以节省的空间,但这对于飞速发展的IT产品而言委实不适。另一种方法就是提高电池的效能,为产品可以提供更加持续的续航能力,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需要移动电源的支持,在这一领域主要有薄膜电池技术、压电材料技术、无线充电技术。

薄膜电池

随时随地可以接触到的能量源最为理想的莫过于太阳能。对太阳能的应用是人类有史以来便一直孜孜以求的问题。单晶硅太阳电池虽然在现阶段的大规模应用和工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但是也暴露了许多缺点,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成本过高。同时受单晶硅材料价格和单晶硅电池制备过程的影响,若要再大幅度地降低单晶硅太阳电池成本是非常困难的。


图1 薄膜电池

于是产生了其替代品薄膜太阳能电池,其中包括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硒铟铜和碲化镉薄膜电池,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最重要的优势在于成本低,制备方便,由于其光电转换效率会随着光照时间的延续而衰减,它的不稳定性也很明显。

至于硒铟铜和碲化镉多晶硅薄膜电池的效率较非晶硅薄膜电池高,成本较单晶硅电池低,并且易于大规模生产,还没有效率锐减问题,似乎是非晶硅薄膜电池的一种较好的替代品。只是多晶硅薄膜电池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染同样不容忽视,其原材料硒、铟、碲等又都是较稀有的金属,进一步降低成本的空间较小。

多晶硅薄膜电池由于所使用的硅量远较单晶硅少,又无效率锐减问题,并用有可能在廉价底材上制备,其成本预期要远低于单晶硅电池,实验室效率已达18%,远高于非晶硅薄膜电池的效率。因此,多晶硅薄膜电池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替代单晶硅电池和非晶硅薄膜电池的下一代太阳电池,现在已经成为国际太阳能领域的研究热点。

太阳能薄膜电池生产成本较低,其市场份额近年持续增长。目前光电转化率最高的是铜铟镓硒太阳能薄膜电池,可达20%,但与超过30%的理论值仍相距甚远,其主要难题是材料中的铟、镓分布和比例难以达到理想值。

尽管薄膜电池的技术要求较高,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仍是一个充满机会的产业。在国内,中国规模最大、出口金额最多现代化家用纺织品生产商,目前孚日股份却拥有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研发以及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这两块光伏业务。据称,其全资子公司孚日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正在与德国博世公司洽谈下一步合作方式,其中包含股份转让等计划。孚日光伏生产的铜铟硒薄膜太阳电池组件,属第二代光伏技术中光电转换效率最高的薄膜太阳电池,其对可见光的吸收系数和光电转换效率是所有薄膜太阳电池材料中比较高的。

而在美国,美国盛产太阳能公司也在印第安纳州建设一座大型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制造厂,规模或是全美最大。

对太阳能的应用,其效率和清洁毋庸置疑,实现太阳能的薄膜电池有效使用,对于移动设备的使用扩展,将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

压电材料

压电材料是受到压力作用时会在两端面间出现电压的晶体材料。压电效应的原理是,如果对压电材料施加压力,它便会产生电位差,称之为正压电效应;反之施加电压,则产生机械应力,称为逆压电效应。在最近几十年里逐步扩大压电材料的使用范围,如今发现它是人类最具实用价值的新能源。使用压电材料做风力发电机与电风扇的风轮叶片,与空气新能源组合在一起使用,丝毫不影响风力发电机与电风扇的功能与效率,又能实现不额外消耗任何能量而获得具有实用价值的电能,使风力发电机提高效率,使电风扇能够成为发电机,能使空气新能源的效率成倍增长。


图2 压电材料

压电材料是当前最理想的新能源材料,使用压电材料与空气新能源组合,这种新能源结构产出的能源能够满足全人类的能源需求,如果这种新结构的能源得到充分使用,就能进一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放慢地球变暖的速度,为人类环境发展方向引向良性。

无线充电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最重要的是两件东西,一个是插座上的发信器,另一个是电子产品上的接收器,只要在一定的范围内,电源就可以瞬间实现有效传送。

2010年9月1日,全球首个推动无线充电技术标准化组织——无线充电联盟在北京宣布将Qi无线充电国际标准率先引入中国。信息产业部通信电磁兼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也加入该组织。LG电子也推出了旗下首款无线充电器WCP-700。


图3 无线充电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采用统一的工业标准,对于手提电话、PMP/MP3、数字照相机、手提电脑等产品都可以使用全新的低能耗、高兼容的相同的无线充电器。这个充电器类似一个托盘直接插到电源上,获得联盟认证的带有“Qi”标识各企业的不同品牌的手机直接放在上面就可完成充电。对于不同的电子产品,电源接口能自动对应,需要充电时,发射器和接收芯片会同时自动开始工作,充满电时,双方会自动关闭。它还能自动识别不同的设备和能量需求,进行‘个性化工作’,这就是智能。

3月30日,移动平台和半导体领域企业ST-Ericsson又推出了一款电源管理解决方案,大大缩短相对于移动设备在墙壁插座充电的时间。这一创新成果是其PowerHUBTM产品之一,该产品能够采集众多渠道能源,不仅是用户更快充电,还可以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现在,为了消费者的安全和便利,无线充电技术人员在近距离无线充电技术开发的同时,也对远距离充电开始进一步研究。一旦实现了这种技术,不光是小功率的移动设备,即使家用电器,医疗设备,办公用具等都可以实现无线充电,可以边用边充而无需电池。

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移动设备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手机移动电源的开发成为众多设备提供商必须处理的难题之一。而实现移动电源的续航能力有效提高者,可以在这一朝阳市场实现利润的可观提高。

同时,移动电源也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技术,让人们可以实现随时随地都如在家在办公室一样实现电子设备的充分使用,方便人们的工作娱乐。

相关阅读:

震惊!具有报警功能的移动电源电路设计方案

【DIY】专为“萌妹子”设计的DIY移动电源

【牛人DIY】自制11400mAh移动电源
相关资讯
高可靠+低功耗:虹扬SOT23封装ESD二极管领跑车规级防护市场

随着汽车电子化、智能化加速,车载系统对ESD(静电放电)防护的要求日益严苛。虹扬电子推出的车规级ESD保护二极管AH05C325V0L,采用SOT23封装,符合AEC-Q101标准,专为CAN总线、车身控制单元(BCU)及电子控制单元(ECU)等场景设计。其核心特性包括80W浪涌吸收能力、5V反向工作电压、单向电流设计,以及低漏电流和高抗静电能力(±30kV接触放电),为敏感电子元件提供高效防护。

消费电子补贴效应凸显,中小尺寸驱动IC需求三连增

全球显示面板核心元器件市场呈现企稳态势。根据TrendForce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面板驱动IC产品均价环比下降幅度收窄至1%-3%区间,第二季度虽仍存在价格下行压力,但降幅预计将控制在2个百分点以内。这标志着自2020年疫情引发的剧烈市场波动后,驱动IC价格曲线首次出现明显筑底信号。

成本直降40%!易飞扬硅光模块如何重构DCI市场格局?

在全球5G网络部署与边缘计算需求井喷的背景下,易飞扬创新推出基于O波段的100G QSFP28 DWDM光模块,直击城域网络升级痛点。该产品通过零色散传输架构与硅光集成技术,突破传统C波段方案在中短距场景下的性能瓶颈,以低于3.5W的功耗实现30km无补偿传输,同时兼容开放光网络架构。据行业测算,其部署成本较同类方案降低40%,为5G前传、分布式AI算力互联及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提供了高性价比选择,或将成为运营商边缘网络改造的关键技术引擎。

充电效率94.8% vs 国际竞品:国产IC技术路线图全解析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欧盟新电池法规(EU 2023/1542)的驱动下,旭化成微电子(AKM)于2025年2月正式量产AP4413系列充电控制IC,以52nA超低功耗、94.8%充电效率及多电压适配等核心技术,重新定义小型设备供电逻辑。该产品通过电容器预充电机制破解完全放电恢复难题,并凭借动态电压调节算法兼容光能、振动等微瓦级能源输入,显著优于TI、ADI等国际竞品。面对国产替代窗口期,AP4413依托BCD工艺与专利壁垒抢占先机,有望在智能家居、工业传感等千亿级市场替代传统一次性电池方案,成为环保供电赛道的标杆级解决方案。

新能源汽车与工业4.0双重驱动:全球电子分销巨头技术布局揭秘

作为全球电子元器件分销领域的领军者,贸泽电子始终以"技术赋能创新"为核心战略,通过构建覆盖1200余家原厂的供应链网络,为工业自动化、汽车电子、智慧农业等前沿领域提供关键技术支持。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新增物料突破8,000项,其中多项产品体现了行业技术演进的三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