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拆解十款可替代40W灯泡的LED球泡灯 探真实质量

发布时间:2014-07-17 阅读量:2578 来源: 我爱方案网 作者:

【导读】LED室内照明正处于持续普及应用阶段,其中LED球泡灯因可替换性强、消费者接受程度高而成为市场需求量最高的替换光源之一。国内品牌的LED球泡灯价格相对较低,但是是否性价比很高?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十款球泡灯结构拆解对比,带大家一探这十款灯具的内部结构。

在这十款灯具中,飞利浦、欧司朗、GE、宜家、佛山照明以及欧普作为大品牌代表,本邦、明普、晟大、丁灯作为网络热销的国内小品牌的代表,其中丁灯的LED球泡灯可进行智能调光,另今年进入宜家家居各大卖场的里代尔6.3W球泡灯是此次样品中的唯一一款线下采购的球泡灯。

首先,我们再回顾一下这10款LED球泡灯的外观及性能参数:

暴力拆解十款可替代40W灯泡的LED球泡灯 探真实质量
图1:产品包装及外观图  

 

暴力拆解十款可替代40W灯泡的LED球泡灯 探真实质量

暴力拆解十款可替代40W灯泡的LED球泡灯 探真实质量

表1:10款LED球泡灯的性能参数

 

灯具点亮状态及散热材质

拆解之前,再次点亮这几款LED球泡灯,让大家肉眼看看各个灯泡的状况究竟如何(由于灯具经过实验室检测后,再快递至拆解工程师处,因此有两款灯具在拆解之前已无法点亮)详见表2:

暴力拆解十款可替代40W灯泡的LED球泡灯 探真实质量

表2:灯具点亮状态图

 

暴力拆解后光源板状态

暴力拆解十款可替代40W灯泡的LED球泡灯 探真实质量

 

驱动情况

从结构上看,宜家的LED球泡灯结构最为坚固,而且有在光源板与驱动连接时采用了连接器(如图2),组装的方便性值得学习。刘工表示:感觉宜家的设计还是相对比较给力的。其他灯具则采用焊接的方式(如图3)。

暴力拆解十款可替代40W灯泡的LED球泡灯 探真实质量

暴力拆解十款可替代40W灯泡的LED球泡灯 探真实质量

驱动结构固定方面,大部分LED球泡灯都在灯体上采用限位槽处理(如下图4),部分则采用塑胶驱动外壳(如图5),欧普采用了灌胶处理(如图6);而明普、本邦的驱动只是热缩套管套上,基本上跟古镇瑞丰的产品没什么区别,摇一摇就有声音。

在防拆方面,好几款产品做了些文章,晟大采用了螺纹胶,而欧司朗则采用了非标螺丝。

而球泡方面,10款产品基本上都采用了胶粘的方式进行。

总结:

通过两期对这10款LED球泡灯的测试及拆解来看,目前LED球泡灯的质量的确比较参差,首先部分LED球泡灯包装标志上讯息太少,消费者无法直接判别产品的优劣好坏,有的甚至没有标示。从评测数据上看,大品牌的质量比较可靠,然而价格也不低,市场看价格,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成本是大企业更多要考虑的,而从产品的内部结构上看,国内品牌还需多向老外学习。

相关资讯
国产感烟探测器MCU破局:BA45F25343/53/63如何实现精度与成本双赢?

在消防安全需求升级与物联网技术融合的背景下,Holtek(盛群半导体)推出BA45F25343/53/63系列MCU,以双通道感烟AFE(模拟前端)为核心,结合高度集成的电源管理与智能算法,实现感烟探测器在精度、成本、可靠性三大维度的突破性提升。该系列通过内置双通道LED驱动、5V/9V多电压输出及失效报警功能,不仅解决了传统方案外围电路复杂、误报率高(行业平均>2%)的痛点,更以国产替代能力打破海外厂商(如ADI、Microchip)在高端消防芯片市场的垄断,成为智能消防终端、工业安全监测等场景的行业标杆。随着智慧城市与安规政策驱动,BA45F系列有望在百亿级消防物联网市场中占据核心地位。

能效与体积的双重革命:解码Microchip新一代电源模块的六大核心优势

在边缘计算与工业自动化高速发展的当下,电源管理技术正面临高密度集成与能耗优化的双重挑战。Microchip推出的MCPF1412高效全集成12A电源模块,以行业领先的5.8mm³超小封装、95%以上能效转换率及智能化数字接口,直击设备小型化与能源损耗的核心痛点。本文从技术解析、性能突围、国产替代路径及市场前景多维度切入,深度剖析该模块如何通过创新的LDA封装与PMBus®兼容设计,在工业控制、数据中心及新能源领域重构电源管理标准,为国产替代与全球竞争提供关键技术启示。

16nm工艺硬核突围 易灵思车载FPGA技术图谱深度解析

在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车展的智能驾驶技术专区,易灵思(展位2BC104)首次公开展示其钛金系列FPGA完整技术生态,两款基于16nm FinFET工艺的旗舰产品Ti60/Ti180,配合全栈式开发平台,构建起覆盖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域控制器、车载传感三大核心场景的解决方案。

颠覆性技术突破!英特尔18A工艺斩获四大客户,台积电2nm制程迎来劲敌

全球半导体制造格局迎来关键变量。根据产业链最新消息,英特尔的Intel 18A制程节点已获得英伟达、博通、IBM等多家行业巨头的代工订单,首批验证芯片反馈积极。这意味着在台积电主导的先进制程领域,美国本土终于出现具备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舱驾一体”时代来临:深度解析天玑C-X1如何挑战高通霸主地位

在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上,联发科技(MediaTek)以天玑汽车旗舰座舱平台C-X1与联接平台MT2739的发布,正式吹响了“AI定义座舱”的号角。作为全球首款基于3nm制程的车规级芯片,C-X1凭借双AI引擎架构、NVIDIA Blackwell GPU集成及400TOPS的端侧AI算力,不仅突破了传统车载芯片的算力天花板,更通过云端-端侧一致性开发生态,实现了低延迟语音交互、实时旅程规划等生成式AI功能的规模化落地。而MT2739作为5G-Advanced技术的标杆性产品,率先支持3GPP R18协议及卫星通信技术,解决了复杂场景下的网络稳定性难题。这两大平台的协同,标志着MediaTek在智能汽车领域完成了从芯片性能到生态整合的全链条布局,直面高通8155等竞品的市场优势,并加速国产替代进程。随着智能座舱渗透率预计在2025年突破60%,MediaTek正以技术革新重塑行业格局,推动中国汽车芯片从“跟随”迈向“引领”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