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可穿戴领域,智能手环只占据了很小的一部分,用户体验差、价格高昂等问题极大阻碍了智能手环的发展。如果一旦有人开始从定价到产品体验上给用户带来惊喜,那目前的智能手环将走到尽头,而随着更多互联网公司踏足,加速了现阶段智能手环的灭亡!
热门推荐:【视频】智能手机如此成熟,发展可穿戴意义何在?
“这个领域里最大的变量来了,他不是鲶鱼,是鲨鱼!”
说这句话的是国内某智能手环的创始人,这半年来他变得越来越焦虑,越来越有危机感。到不是他的产品出了问题,真正出问题的,是他在反思手环的定位及产品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2013 年可谓是国内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元年,随着可穿戴硬件概念的火热,国内掀起了一波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创业高潮,一时间各种各样的智能设备层出不穷,而这其中,由于国外的 UP,Fitbit 等产品给的启发,国内智能手环及计步器的来势最为凶猛,最多时国内市场上同一时期有几十款同类产品上市销售,功能大同小异,售价也从几百到上千高低不等,不过在 2014 年,这一局面被打破,更多的创业者进入这个领域,更多的用户开始接受智能手环,这个市场已经被验证,这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竞争出现,而一旦这个领域最大的玩家开始进场,那就开始进入了另一个时代,智能手环将不再是少数极客人群的玩物,他将进入大众市场。
智能手环的产品价值
从目前国内市场上常见的智能手环,无外乎以下几种功能:计步,运动监测,睡眠监测,针对特殊人群还有一些别的功能,比如针对老人儿童的防走丢等,但多数功 能都集中在运动和睡眠监测,就目前的现状来说,只有少数极客人群对这一类设备感兴趣,一方面是因为普通人群对这一概念的认知有限,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认知, 另一方面,这一类设备的售价不算便宜,少则三四百,多则上千元,普通用户在购买的时候还是会考虑性价比及实际作用。
对普通用户来说,对智能手环这一类设备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位,不只普通用户没有,一些智能手环的生产厂商在向用户介绍推广的时候,也难以很准确的定位自己,手环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跟手机重合,比如计步,手机上已经有很多 APP 比如 Moves,乐动力等能实现,睡眠监测手机也有相应的 APP 可以实现这个功能,实在无法说服普通用户为了运动和睡眠监测去购买一个全新的设备,更糟糕的是如果这个设备还需要每天充一次电,那基本就等同于已经被用户抛弃了。
除此之外,如果想完整的使用手环的功能,多数是需要跟智能手机配合使用,这些设备都不能脱离手机而独立存在,很多时候的角色更像是智能手机的一个配件,当然也有专业性较高的运动监测手机无法完成,手机也存在着运动时携带不方便等缺点,但这部分对于运动监测有更高要求的用户他们会使用更加专业的运动监测设备,比如测速仪,心率带等等,也不需要戴一个计步和睡眠监测的手环,说到底,还是这类设备在自我定位及功能需求上存在着问题。
除了功能定位之外,另一个影响智能手环普及的因素就是价格了。
在 2013 年智能手环的兴起之初,产品售价在 300 到 1000 不等,300 左右价位的产品还是在 13 年下半年才开始出现,此前的都居高不下,当然 14 年一大波同类产品袭来之后,出于竞争或是别的压力,手环类产品的售价开始有所下降,200 以下可供选择的产品已经不少,功能都大同小异,售价集中在 159 到 199 之间,相比于 13 年的高价,14 年的售价已经是很多人能接受的范围了,毕竟现在买个 iPhone 手机壳动不动就 200 块钱,在 200 以内能买个智能手环,多数人也还是愿意尝试的。
但这仍然有很大的利润空间。
我们这几个月密集的跟许多做手环的厂商接触,最终调查得出了手环元器件目前大概的成本区间:
•处理器:12.5 元
•3 轴 sensor:6.5 元
•电源芯片(充电,DC/DC 等):2.5 元
•电池:2.5 元
•其他元器件:6 元
•外壳/腕带:5 元
•包装及外围:4.5 元
•总计: ¥39.5(不含税)
•含税 x 1.17
这个价格是元器件的成本,并不代表最后的手环成本价格,一位智能硬件行业的从业者告诉我,智能硬件的成本很大程度上由产量决定,生产一万和十万最后的成品成本单价相差能在 2 倍以上,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产品生产一万件平均下来单个的成本在 500 左右的话,如果生产十万件就有可能将单个成本拉低到 250 块,我将这个报价单给他,问他这个报价单的产品出来质量及工艺等情况,他给我的回答是基本能用,也不会太差。再问单个成本价能比元器件的价格高多少,目前这里元器件的价格加起来含税是 46.2,如果到成品总成本控制在 70 块钱之内可不可能,对方的回答是问题不大;我问如果量能上去,有没有可能控制在 50 以内,他说得看是谁来做,之后就再没有回复。
想想目前售价动辄三四百的智能手环,再看看原材料报价单,如果只要求功能可用的话大概就知道是个什么状况了,不幸的是目前很多手环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产品上的体验都差强人意(我自己都用过需要一天一充的,就不点名是哪家了),在产品体验不够出色价钱又没有竞争力的话,基本再走下去的可能性不大。
智能手环的定位:独立设备 OR 手机附属品
除了蜂拥而至的创业者,不少手机厂商也将手环列入自己的产品规划里,无论是国内的华为 TCL 还是国外的索尼 LG 都发布了智能手环,索尼在 2014 年的 CES 上发布了新款智能手环 SmartBand,手环轻薄,具备防水功能,续航最长可达 5 天。SmartBand 设有一个按钮,用户可通过按钮打开或者切换配对手机上的音乐。
SmartBand 可以分成两个部分,表带和一个 Core 部件,其中 Core 核心部件可拆卸下来单独使用,也可以放到其他颜